“女排之父”袁伟民,成就了一番辉煌后,晚年生活如何?

热情的小狐狸 2024-10-12 06:07:41

他曾是排坛的传奇人物,从国家男排的中坚力量,到带领中国女排登顶世界巅峰,袁伟民的名字与中国排球的发展紧密相连。作为中国女排的奠基者之一,他培养出了如郎平这样的世界级球星,创造了无数辉煌的时刻。人们记住了赛场上那个沉着冷静、运筹帷幄的教练,却很少有人知道,功成名就后,他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2004年,袁伟民卸任体育总局局长,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从一线退下的他,开始了怎样的晚年生活?

1964年里加国际排球赛:初露锋芒

1962年,年轻的袁伟民加入国家男子排球队,一头扎进了紧张且充满挑战的训练日程。作为队伍的二传手,他的角色至关重要,因为整个队伍的进攻节奏和战术转换几乎都依赖于他的传球。排球场上,袁伟民的身影总是活跃在球网附近。

在训练中,袁伟民几乎总是最早到达、最晚离开。每一次训练,他都全力以赴,即使是在无球状态下的移动和跳跃,也力求达到完美。在一次分组对抗赛中,袁伟民在一个快速反击中跳起拦网,却不慎与对方主攻手撞在一起,导致他的右腿受了轻伤。尽管腿部被包扎着,袁伟民依然坚持参加随后的训练和比赛。队医和教练都劝他适当休息,但袁伟民坚持要通过实战来调整自己的状态。

1964年,中国男排在袁伟民的带领下,长途跋涉来到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参加了一场国际排球赛。国际对手的体型普遍高大,技术精湛,这对中国队是一大挑战。在赛前的准备中,袁伟民密切观察对手的比赛录像,注意他们的站位和技术动作,尤其是对方二传手的策略和习惯。

赛事开始后,中国队在初赛中表现稳健,逐渐适应了国际比赛的节奏和对手的强度。在这个过程中,袁伟民的二传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这些精准传球极大地增强了中国队的进攻效率,使得队伍能在对抗高大对手时不落下风。

在一场关键的半决赛中,中国队面对一支技术超群的东欧强队。比赛开始不久,中国队便发现对方的拦网和后场防守异常严密。袁伟民在这场比赛中展现了他作为二传的聪明才智。他多次在瞬息万变的比赛中变换传球路线和速度,成功地破坏了对方的防守节奏。

尽管如此,由于对方的整体实力和经验略胜一筹,中国队最终未能进入决赛,但在随后的三四名决赛中,中国队调整了战术,袁伟民再次以他那精确的二传技术和快速的反应,帮助中国队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最终,在这场比赛中中国队表现出色,赢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引领中国男排的黄金时代

1964年国际赛后,袁伟民的表现得到了教练组和队员们的一致认可,很快被任命为中国男排的队长。

作为队长,袁伟民的训练态度成为了全队的榜样。每次训练,他总是第一个到达球馆,提前热身,确保自己能够在最佳状态下带动队友。他对细节的严格要求无论是对自己还是队友,都是一视同仁。每一次传球、拦网、进攻,他都全神贯注,确保每个动作的质量。其他队员看在眼里,也跟着投入更多的努力。袁伟民经常在训练间隙拉着队友讨论刚刚的配合是否合适,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在国际比赛的准备过程中,袁伟民还发挥了他的分析能力。他会和教练组一起研究对手的比赛录像,找出对方的弱点,并结合中国队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战术。作为队长,他清楚每个队员的特点和长处,懂得如何在比赛中最大化利用每个人的优势。

在一次与日本队的比赛中,中国队遇到了极大的挑战。日本队打法快、变化多,尤其是他们的防守非常出色,导致中国队的进攻屡屡受阻。袁伟民通过细致观察,很快捕捉到了日本队防守中的一个漏洞:他们的二传手防守时站位稍显靠后,这为快攻留下了机会。他迅速调整战术,给主攻手创造更多快速进攻的机会。结果,中国队在关键时刻连续得分,最终成功逆转比赛。

在接下来的十年中,袁伟民带领中国男排逐步崛起,作为队长,他在场上的表现依旧出色,稳健的二传让队伍进攻更加流畅,而他冷静的决策和对队员们的信任,更是让中国男排在国际赛场上逐渐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女排教练袁伟民

1974年,35岁的袁伟民正式宣布退役,尽管离开了作为球员的身份,袁伟民并没有真正离开排球的世界。退役后,他很快被任命为国家女子排球队的主教练,开始了他的执教生涯。

起初,袁伟民接手女排时,队伍的整体水平并不突出,虽然队员们都十分努力,但在技术和战术上与国际强队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面对这些挑战,袁伟民迅速着手调整队伍的训练方式。他结合自己多年在男排的经验,重新设计了训练计划,尤其在基本功、体能和团队配合上下了很大功夫。

1977年,中日女排对抗赛成为袁伟民执教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那场比赛中,日本队技术全面、打法成熟,尤其是进攻和防守之间的转换极为迅速,给中国女排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比赛结束后,日本排坛前辈冈田先生对中国女排的技术给予了肯定,但也指出队伍缺乏一个能真正扛起进攻大旗的主攻手。

赛后,袁伟民立刻开始了他在全国范围内的选材工作。他频繁奔走于各大地方队,观察不同队员的表现,寻找能够成为未来核心的人才。功夫不负有心人,袁伟民终于在北京女排的训练场上发现了一个崭露头角的年轻选手——郎平。当时的郎平身材高大,力量出众,尤其是她在进攻中的爆发力和扣球的力量,令袁伟民眼前一亮。

为了帮助郎平迅速成长,袁伟民对她进行了针对性的培养。在训练中,他不断鼓励郎平挑战自我,提升技术水平。袁伟民对郎平的进攻路线、扣球时机以及场上判断力进行了严格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郎平的技术日趋成熟。

几个月后,袁伟民带领中国女排再次出访日本,这一次,中国女排面对的是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局面。郎平的崛起让中国队的进攻线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在比赛中,郎平多次以精准的扣球打破了日本队的防守,连续得分,彻底打乱了对方的节奏。最终,中国女排在这场比赛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赛后,日本媒体纷纷报道,称郎平是那场比赛中的“黑马”,她的出色表现彻底颠覆了日本队的战术安排。

从此以后,郎平成为了各支国际排球队研究的对象,许多队伍甚至提出了“要打败中国女排,必须先控制郎平”的口号。在袁伟民的执教下,中国女排的整体水平大幅提升,逐渐成为了世界排坛中的一支劲旅。

袁伟民的晚年生活

2004年,袁伟民正式卸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一职,他并未完全离开中国体育的舞台。袁伟民先后担任了中国奥委会主席、北京奥组委执行主席等重要职务,继续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特别是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筹备过程中,他的经验和领导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在体育界仍然十分活跃,但袁伟民逐渐将重心从工作转移到了家庭。他的职业生涯中,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排球和中国体育事业,而家庭生活往往只能让位于工作。如今退休了,他终于有机会尝试弥补曾经因工作繁忙而忽略的家人。袁伟民开始更多地留在家中,把时间花在照顾妻子和陪伴儿孙上。他习惯于早晨起来先阅读报纸,掌握最新的国内外新闻,尤其关注体育动态,这成为他每日的习惯之一。

袁伟民的另一个爱好是剪报,这个习惯从他年轻时就开始了。他喜欢将关于体育的新闻报道、比赛成绩等信息剪下来,仔细分类保存。在退休后,这项爱好得以延续,成为他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书法也是他钟爱的活动之一,他常常在空闲时间练习书法。

除了个人爱好,袁伟民对家庭的关怀在晚年生活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由于过去的工作让他无法时常陪伴家人,退休后的袁伟民希望能够通过行动去弥补。他主动承担起了家中的许多家务,从打扫房间、洗碗到做饭,他总是尽量亲力亲为。对于这些他过去不常参与的家务活,袁伟民一点也不觉得麻烦,反而把它们当作一种乐趣。

袁伟民对儿子一家同样关怀备至。儿子婚后育有一儿一女,袁伟民格外疼爱这两个孙子孙女。他经常带着孩子们到公园里散步,或者在家中陪他们做游戏、讲故事。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儿子一家会来袁伟民家里团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气氛十分融洽。

尽管身体不如年轻时那般硬朗,但袁伟民仍保持着一定的锻炼习惯。他会在家附近的公园散步,偶尔做一些简单的运动,保持身体的活力。在袁伟民的晚年生活中,他并没有完全放下对排球和中国体育的关注。时常为年轻的教练和运动员们提供建议,希望通过这些经验之谈帮助他们在未来的比赛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资料:[1]林荣强,连道明.袁伟民排球执教理念探析[J].体育科学研究,2019,23(3):40-4387

0 阅读:30

热情的小狐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