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是中国企业界的一个榜样,很多老板都很敬仰任正非,以其为偶像。
为什么?因为无论是在事业成就方面,还是在企业管理和哲学理论方面,任正非都意味着一种高度,“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让人不得不服气。
有的老板是生意做得很大但经营不稳健,有的老板是精明强悍但道德不能服众,能够像任正非这样创业一次就成功,过程无可指摘,每一步都踩对鼓点,前后圆满无缺的,基本没有。
可能有人会觉得任正非是有时势使然的因素,但同时期的企业家为啥不能如此呢?从个人的因素看,任正非高瞻远瞩的眼光和布局是很关键的。
或者说,一流的企业家必须要是具备预见性的领导者才行。
不读任正非,不知什么叫未雨绸缪:深读《华为的冬天》,受益匪浅《华为的冬天》是任正非的经典作品,老方认为这在任正非的诸多讲话和文件中可以排在前五之列,我们不管什么时候读这篇文章,都可以获得启发,受益匪浅。
首先,任正非在发表《华为的冬天》讲话的时候,华为内部的形势是非常良好的,华为公司正处于势头正猛的阶段,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97年制定的与国际接轨的计划也达成了目标——2000年,华为公司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设立研发中心,且海外市场的销售额达到了1亿美元的规模。
所以在公司开大会的时候,员工都是兴高采烈,心情很振奋,但任正非在大会上却很少讲成绩,而是大谈危机,并喊出“华为的冬天”的口号,他开头就是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
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
任正非指出,“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但如何准备呢?任正非也给出了他的意见: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
所谓未雨绸缪,就是在下雨之前就做好准备工作,免得受风吹雨打之苦。这是一种居安思危、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和态度。
做有预见性的老板,就是要在最顺利的时候喊“狼来了”!我在翻阅任正非2000年后文章和讲话的时候,切实感受到了任正非的忧患意识,他真的没有觉得现有的成绩有什么好骄傲的,他不关心这个,他认为成功是负资产,他注重的是公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跟人之常情是背离的,如果是一个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难免会自我膨胀,对自己的聪明能干很认同,觉得天下万事皆可为,什么都能做成。同时他会对失败者态度傲慢,以为别人都是不够聪明不够努力。这样的思维方式必然会带来失败。
1995年,华为公司的销售额是15亿人民币;1997年,华为推出无线GSM解决方案;1998年,华为将市场拓展到中国主要城市,销售额89.3亿(这个数据来自任正非讲话);1999年,华为在印度班加罗尔设立研发中心;2002年,华为海外市场销售额达5.52亿美元;2005年,华为公司的海外合同销售额首次超过国内合同销售额。
任正非在《创新是华为发展的不竭动力》的讲话中也提到:1999年,世界权威电信咨询机构Dittberner公司在其年度报告中指出,“华为的C&C08交换机在全球网上运行量在业界排名第九位”,华为因其推出的iNET综合网络平台,被Dittberner公司称为“世界少数几家能提供下一代交换系统的厂家”。
华为公司其时有一万五、六千员工,其中从事研发的有七、八千人。而且四、五千市场人员,又是研发的先导与检验人员。这一年,任正非提出了公司要达成160个亿的销售目标。
我们看华为的发展速度和业绩规模,不得不感叹是“奇迹”,如果换成一般的老板,这些成绩足够让其骄傲自满了,但任正非却在良好的发展态势中洞察到了危机的到来,“华为公司老喊狼来了,喊多了,大家有些不信了。但狼真的会来了。”任正非表示,只有公司上下广泛展开对危机的讨论,改进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和人均效益,才能不死和延续公司的生命。
那么,“狼或冬天”有没有来呢?确实是来了,而且范围很广泛,影响特别大,多少曾经如火如荼的互联网公司都迎来了行业和自己的寒冬,而且它们没有熬过去。在《华为的冬天》一文的最后,任正非说出了他的判断:
网络股的暴跌,必将对二、三年后的建设预期产生影响,那时制造业就惯性进入了收缩。眼前的繁荣是前几年网络股大涨的惯性结果。记住一句话:“物极必反”,这一场网络设备供应的冬天,也会像它热得人们不理解一样,冷得出奇。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实际上,尽管任正非提出了警告,华为也做了很多准备,但华为受环境和行业的影响,自己的处境也谈不上多好。那个阶段华为正在进行管理变革,公司内部也有矛盾,任正非在《一江春水向东流》里曾谈到他当时非常痛苦:
“2002年,公司差点崩溃了。IT泡沫的破灭,公司内外矛盾的交集,我却无能为力控制这个公司,有半年时间都是噩梦,梦醒时常常哭。”
老板有预见性,公司也做了积极准备,情况都还如此严峻。想一想,我们做企业又该拿什么去应对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呢?
华为的启示:在春天与夏天要念着冬天的问题。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所以我们在顺境的时候要想到逆境,在春天的时候要想到冬天,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没有高瞻远瞩的眼界,没有高屋建瓴的思路,没有未雨绸缪的努力,企业是很难发展壮大的。
但我们也要知道,物不经风霜则生意不固,人不经忧患则德慧不成。不管是人还是企业,都需要有个经历挫折、磨难、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
与其被动而变,不如主动变革,弥补破绽和弱点,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从而化危为机,把磨难变成财富。在《华为的冬天》发表多年后,任正非在名为“用乌龟精神,追上龙飞船”的年度干部工作会议讲话中还提及了这个道理:
2002年开干部大会是在IT泡沫破灭,华为濒于破产、信心低下的时候召开的,董事会强调在冬天里面改变格局,而且选择了鸡肋战略,在别人削减投资的领域,加大了投资,从后十几位追上来。
在世界和公司都处于困难的困难时期,任正非和管理层勇于求变,积极进取,从而超越了自己,同时也超越了一切艰难险阻。没有那时候的努力和变革,就不会有后来华为的成功。
兴衰有时,“冬天”是危机的代名词。所以,未雨绸缪和预见性其实不难,物极必反是自然规律,每个人都可以领悟祸福相依的道理,关键是自己如何选择和努力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