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水反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华晚,昆虫皆闭关。
对中国人来说,霜降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古人认为霜降时节,昼夜温差最大,万物毕成,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作为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的到来意味着冬天真的不远了。
早晨五六点的时候骑电动车去买早点,发现车座上就有了一层寒霜,但古人告诉我们,“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霜其实不是从天上落下来的,东汉王充就曾指出这是由于温差的关系,水汽凝于地表产生的:
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雨露冻凝者,皆由地发,非从天降。
霜降分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霜降的时候,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生机内敛,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天地供吟思,烟霞入醉魂。霜降也是文人墨客感悟较多的时分,所以留下了许多诗词。其中不乏佳作,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邵雍的《霜露吟》。
霜降:邵雍这首《霜露吟》内含天机造化,让人百读不厌,值得珍藏
天地有润泽,其降也瀼瀼。暖则为湛露,寒则为繁霜。
为露万物悦,为露万物伤。二物本一气,恩威何照彰。
我们先看第一句,瀼瀼(ráng)的意思是露水多,邵雍用此句来说明天地有润泽的水气,而且水润万物,水量很充沛。
邵雍第二句则是把霜和露放到了一起,“湛露”是《诗经》里的词,湛湛即露水浓重的样子,“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在彼丰草,在彼杞棘”,露珠挂在丰茂的草丛中,洒在枸杞酸枣丛,太阳不出的话就不蒸发。
天气暖水汽就成为露,天气冷水汽就结成霜。繁是浓之意,繁霜就是说浓霜。
这本来都是大自然的运行之理啊。
青春刹那,人生短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万物都喜欢露水,关于露水的诗咏很多,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等。
其中最让人动容的应该是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要结合两汉民歌《长歌行》来看: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时光无情,岁月有限,人生苦短,在季节转换的时候(特别是在秋风萧瑟的季节),又怎么不能让人唏嘘不已呢?
江山代代无穷已,人要有敬畏心,才能知道珍惜生命。
同源一物,为什么恩威分明呢?
邵雍说,“润泽”为露则万物悦,为露则万物伤。当水汽成为露水的时候,草木都是欣欣向荣,而当水汽成为霜的时候,就是万木凋零。
二物本一气,恩威何照彰?
是啊,为什么呢?
《庄子·逍遥游》里有一种神人,“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他没有说是以霜为饮。
尽管露和霜本来就是一种东西,但造化就是有恩有威,露能生养,霜成冻害,都是自然的法则,何其分明啊。这让人想起《道德经》里的那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已经是深秋了,霜降恰是人们感受、体悟天地造化的时机。
没有赏就没有罚,没有威就没有恩。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人们需要客观来看待天气的变化,比如春天春风和煦,夏天烈阳高照,秋天秋风萧瑟,冬天冰冷刺骨,这些都是自然。
试想一下,如果地球上永远是春天或冬天,或者光是刮风、下雨,那都不是很好。而联系到我们人类的生老病死呢?岂不是一样的道理。
做企业管理的人都知道,做事情必须赏罚分明,这是公平公正的核心内涵,否则就乱了套,队伍就散了,事情也做不成功。
其实赏罚、恩威都是变化,都可以从积极的一面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我们都要适应规律,而不是站在规律的对立面。
天道轮回本是自然而然,很多时候我们要做的不过是接受而已。
A...Z
迷途指引生命经典 《心经的故事》济逊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不比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