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车祸,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孩香消玉殒,这板子,真就该全扣在小米和雷军头上吗?
这几天,小米SU7可谓是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安徽那起事故,实在是让人心里堵得慌。
三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没了,搁谁都难受。
但咱们也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这事儿,真就那么简单吗?
先说说这SU7的“身世”。
发布会一开,嚯,这造型,怎么看都觉得眼熟?
“保时米”、“雷时捷”的称号,那是铺天盖地。
你说小米没借鉴?
恐怕没几个人信。
当然,借鉴归借鉴,完全照搬,那可就说不过去了。
但话说回来,汽车设计这玩意儿,全球来来回回就那么几种风格,想完全避开相似元素,还真不是件容易事儿。
不过,创新才是硬道理,老想着走别人的路,到头来只能是邯郸学步。
再说说这“锁单”。
小米SU7刚上市那会儿,订单那是蹭蹭往上涨,雷军估计睡觉都能笑醒。
可没过多久,退单潮就来了。
为啥?
等不及呗!
几个月甚至更久的交付周期,搁谁都受不了。
更要命的是,锁单之后,配置你想改?
没门儿!
这规矩,直接把不少潜在用户给劝退了。
你说小米冤不冤?
冤!
但用户体验这块,确实得好好琢磨琢磨。
说完了“身世”,咱再来聊聊事故。
很多人一上来就说,这辅助驾驶就是“杀人利器”。
这话,有点过了。
辅助驾驶,说白了就是个“帮手”,它能减轻你的负担,但不能代替你开车。
就拿这次事故来说,据说当时路况不太好,小米也提前预警了,但驾驶员没重视,这才酿成了悲剧。
当然,辅助驾驶技术本身也还有提升空间,但指望它百分百靠谱,那是不现实的。
雷军当初宣布要“为米粉造车”,那可是下了血本的。
又是砸钱,又是站台,恨不得把“小米汽车”四个字刻在每个人的脑门上。
这份情怀,确实让人感动。
但情怀这东西,不能当饭吃。
造车,那可是实打实的硬功夫。
这几年,汽车行业的价格战,那是打得昏天黑地。
有的车企,直接把价格降到地板价,就为了多卖几辆车。
雷军倒是挺硬气,说不打价格战。
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你不降价,别人降,用户自然就跑到别人那儿去了。
小米汽车,到底能不能顶住压力,还真得走着瞧。
产能这事儿,也是小米的一块心病。
订单那么多,车却造不出来,这可咋整?
工厂得加班加点,供应链得稳定给力,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
不然,再好的产品,也只能是“期货”。
还有售后服务。
小米汽车毕竟是个新品牌,服务网点肯定没法跟那些老牌车企比。
万一车子出了问题,用户找不到地方修,那可就麻烦了。
售后服务,那是用户口碑的基石,小米可得好好重视。
话说回来,小米汽车一路走来,争议就没断过。
但哪个新事物,不是在争议中成长的呢?
咱们不能因为一次事故,就全盘否定它。
小米汽车到底能不能成功,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安全是底线,创新是动力,用户体验是王道。
就看小米,能不能把这些都做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