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士美学|专注与执着

觉士林 2024-09-13 13:04:13

作者:人然

有不少人把“专注”和“执着”相混淆,常常听人告诫“不要执着啊”,搞得很是头昏,特别是遇到有些事需要专注的时候,自己都会怀疑这是不是在执着,不知所措很不自在,反而变得很执着了。

这其实是概念不明、见解不清导致的,稍稍梳理一下我们就会有了头绪。

“专注”和“执着”这两个词的确挨得很近,有时甚至不分彼此,可细细分析还是有不少差异的。

“专注”是专心地关注,它是指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件事上,是一个非常正常而自然的心理活动。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需要专注地面对很多事,比如听课、开车、做手术、搞研究等等。

“执着”这个词在普通人使用的时候是褒义的,是指一门心思投入在某件事上,有的还有持之以恒的意思。通常会说:这个人有一种执着的精神,值得学习。

在佛学的概念中,“执着”是贬义的,它是指对人或事的执迷,因为痴迷而不见其它,因为执迷而不见整体,因为执迷而不见本性。

《金刚经》里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指不执着才能见到自性本心,“无所住”就是不执着。《六祖坛经》里惠能大师所说的“无念”、“无住”、“无相”,都是不执着。

那么,执着有什么不好呢?

首先,执着了,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遮目不见泰山。执着于局部,自然就忽略了整体,因小失大,这就必然形成错误的认识,盲人摸象的故事就是典型。

其次,执着会把过程和结果混为一谈,简单地执迷在手段上,以为手段就等同于目的。比如,本来挣钱是手段,快乐是目的,结果执着在挣钱上,钻在钱眼里,贪心不止,这样非但得不到快乐,反而烦恼重重,越陷越深。

修行也是如此,本来佛法是解脱的手段,是帮助人渡河的船,结果一执着这条船就成了法执,不仅不能解脱,反而活得更不自在。

执着最主要的问题是造成了开悟的阻碍,其中核心的执着就是我执,这是所有执着的根本。我执就是颠倒梦想,把这个虚幻的、无常的组合物当成是真实的、可靠的、独立的存在,因而障碍了本性,执迷不悟。法执是对修行的方法和环境的执着,包括对人、事、物、情、理等一切的执着。

我执和法执,都是对各种相的执迷。相就是所有存在的体现,有精神体现也有物质体现,因为执迷于体现出来的相而不得见性。所以《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就是在告诉我们不执着一切相就能明心见性。

“专注”与“执着”,是不同层面的概念。专注是需要的,它是一种必要的心理状态,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等都是对“专注”的描述,包括修行者打坐时的心止一处也都是专注的积极作用。

专注很像拍照的聚焦,它是精神高度集中的体现。它与散乱、激动、疲乏、狂躁、睡眠、昏迷、梦境、幻觉、入定等一样,都是人在特定的情况下产生的特定的心理状态而已,都是不同条件满足后就会出现的正常现象,它与执着无关。

一个开悟的人,因为心无所住,心无挂碍就不太会执着,但不意味着他在看书的时候不认真,在走路的时候不思考,在开车的时候不专注。反过来说,一个执着的人,整天迷在小我里,哪怕他情绪一直很稳定,或者他从不专注地做某件事,也都是执迷的。

总之,我们需要专注,需要用一颗真诚和平等的心来对待周遭的所有,这就是慈悲;同时,我们不需要执着,这样我们在悟入自性之后就能让自己真正地自在,这就是智慧。

人 然

2015年初春于写意禅苑

(注:本文配图皆为人然老师作品。)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