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母亲诊断宫颈腺癌,历经4次大化疗后,她决定不过度治疗!

刘老养护 2025-01-28 11:44:54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人到中年,健康成了绕不开的话题。尤其是一些恶性疾病的名字,总让人不寒而栗。宫颈腺癌,这个名字听起来陌生,却在妇科肿瘤里并不少见。对于46岁的患者来说,这种疾病往往伴随着无数选择与挣扎:是“全力一搏”,不惜一切代价?还是理性对待,避免过度治疗?

今天,我就带你走进这位母亲的故事,同时聊聊关于宫颈腺癌的那些关键问题——它是什么?它该怎么治?我们又该如何在治疗与生活质量之间找到平衡?

“宫颈腺癌是什么?它和普通宫颈癌有啥不一样?”

提到宫颈癌,大部分人想到的可能是因HPV感染引起的鳞状细胞癌,但宫颈腺癌却是完全不同的“路数”。

简单来说,鳞状细胞癌是从宫颈表面细胞变异而来,而腺癌则源于宫颈腺体的细胞病变。换句话说,宫颈腺癌的位置“更深”,更隐匿,确诊更难,进展也更快。

根据《中国癌症统计年鉴》,宫颈腺癌的发病率约占所有宫颈癌的15%—20%。虽然比例不算高,但它的“狡猾”让人头疼。很多患者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发现时,往往已经进入中晚期。腺癌对放化疗的敏感性较低,治疗难度更高。

说到这里,不禁让人联想到历史上那些“难以攻克”的疾病。比如19世纪的结核病,曾被称为“白色瘟疫”,因为它潜伏期长、表现隐匿,直到咳血才被发现。而宫颈腺癌的隐匿性,正是它让人闻风丧胆的原因之一。

“4次大化疗,究竟值不值?”

文章中的这位46岁母亲,历经4次大化疗,但效果并不理想。很多人可能会问:化疗不是癌症治疗的“标配”吗?为什么效果不好?

在宫颈腺癌的治疗中,化疗的效果确实有限。尤其是晚期患者,化疗更多是为了控制病情,延缓肿瘤进展,而不是“根治”。化疗的副作用可不小。恶心、呕吐、脱发、免疫力下降、器官损伤,这些都是患者需要承受的代价。化疗究竟值不值,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评估。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想:既然化疗这么难受,为什么还要做?这就涉及到一个核心问题——医学的目的是什么?是延长生命,还是提高生活质量?

在医学史上,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提到,“医者的首要职责是‘不伤害’”。而在现代医学中,医生更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患者的主观感受和生活质量。对于这位患者来说,选择不过度治疗,其实是一种理性且人性化的决定。

“不过度治疗,是放弃吗?当然不是!”

很多人一听到“不过度治疗”,就觉得是对生命的妥协,甚至是“自暴自弃”。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医学上,“不过度治疗”更强调精准与理性,而非盲目地放弃。

举个例子吧。曾经有一位乳腺癌患者,手术后医生建议她做6次化疗,但她只做了3次就决定停止。她的理由很简单:“化疗让我几乎失去了生活的能力,剩下的时间,我更愿意好好陪伴家人。”几年后,她的病情稳定,没有复发。这件事曾引发了学术界关于“治疗过度”的讨论。

这位46岁的母亲选择不过度治疗,其实是一种权衡利弊的智慧之举。与其在病床上苦苦挣扎,不如在有限的时间里,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这并不是“放弃”,而是对生命价值的重新定义。

“宫颈腺癌能预防吗?关键在于HPV疫苗和早筛!”

宫颈腺癌虽然隐匿,但并非全无预防的可能。首先要明确一点:绝大部分宫颈腺癌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接种HPV疫苗是预防的第一道屏障。

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冷知识:HPV疫苗的发明,可谓是医学史上的一大壮举。澳大利亚科学家弗雷泽团队花了几十年时间研制出疫苗,并成功将其列入国家免疫计划。如今,澳大利亚的宫颈癌发病率已经降到了全球最低。这充分说明了疫苗的重要性。

除了疫苗,定期筛查也至关重要。宫颈腺癌的筛查主要依靠HPV检测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尤其是超过30岁的女性,每年一次的筛查可以大幅降低晚期癌症的风险。

“治疗之外,患者和家人最需要什么?”

癌症,不只是患者一个人的战斗,更是全家人的考验。治疗之外,患者和家人最需要的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尊重、理解和陪伴。

这位46岁的母亲选择不过度治疗,可能会让一些家人难以接受。但站在她的角度想一想,她承受了病痛的折磨,也经历了治疗的煎熬,这个决定并不是轻易做出的。作为家人,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她的选择,陪伴她度过每一天。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叫“临终关怀”的理念,非常值得借鉴。它强调患者的“尊严死亡”,即让患者在有尊严的状态下离世,而不是在痛苦中挣扎。虽然听起来有些沉重,但却是对生命的另一种尊重。

“宫颈腺癌不是命运,而是选择”

生命中总有太多无法掌控的事情,但面对疾病,我们依然可以选择。选择治疗方式,选择生活态度,选择如何面对死亡。这位46岁的母亲的故事告诉我们,医学不是万能的,但人性可以弥补它的不足。

作为医生,我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在科学的基础上,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也希望更多人能意识到,健康并不只是身体上的无病无痛,更是心理和生活上的平衡与满足。

参考文献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癌症统计年鉴2022》。

《宫颈癌筛查与HPV疫苗接种指南》,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2021年发布。

《临终关怀:尊严死亡的理念与实践》,《中华医学杂志》,2020年第11期。

1 阅读:306
刘老养护

刘老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