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当军长,位列开国上将第一,他当年是如何找毛主席上井冈山的

红色先驱 2023-10-27 19:01:51

1927年10月中旬,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汕头港,一艘开往广州的客轮,正在起锚开航。

这时,一位年轻人飞奔而来,他攀铁索,跨栏杆,纵身一跃,跳上刚刚离岸的客轮。

这位匆匆来者,就是年仅20岁的萧克同志。

两个月以前,萧克同志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

当起义的枪声响彻寂静夜空的时候,他颈系红领带,臂扎白毛巾,带领71团某连的战士们在松柏巷与敌激战,打得敌军举手投降。

起义胜利了,南昌城头红旗猎猎,街头巷尾欢声雷动。

然而,革命的道路不是笔直的。

由于蒋、汪调兵遣将直向南昌扑来,起义军不得不避其锋芒,向广东方向撤退。

经过艰苦地转战,起义军主力在潮汕一带惨痛地失败了。

他所在的连队,汤坑一战伤亡过半,流沙遭敌堵截,顿失联络成为孤军;本想转移到当时的“红区”海陆丰,途中又遭伏击,部队被打散了。

于是,他孑然一身辗转到了汕头,寻找组织。虽然他的足迹踏遍油头大街小巷,终无所获。这才乘船前往广州。

他对广州是比较熟悉的。还在家乡读师范的时候,在广州念大学的堂哥和考进军官学校的二哥,经常写信向他们传递广州国民革命蓬勃发展的佳音,介绍许多革命书籍,谈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探讨人生、理想、道路。

他被新的思想吸引了。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他瞒着家人,告别同窗学友和老师,踏着积雪,只身来到广州,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北伐到江西、浙江等地。

此后,转赴武汉,参加叶挺部队。

在那里,进一步接受了共产主义的思想,1927年5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不久,参加了南昌起义,投身到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洪流中。

起义失败,他成了离群的孤雁。

但是,他那颗忠于革命的火热的心,并没有因为革命受挫而冷落下来。

如今,他仍然像当年一样,又一次只身前往广州,寻找党的组织,以重归雁阵。

广州到了。

萧克顺着熟悉的街道,去寻找旧时的战友、同学和亲戚。

而这时的广州被白色恐怖笼罩着,街道上军警林立,岗哨森严,行人稀稀落落的,昔日热烈的革命气氛被阴森恐怖的气氛代替了。

他穿街过巷,找不到任何线索。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还是音讯查然。

这时,他已囊空如洗,饥肠辘辘,只好流落街头。

正当他处于饥寒交迫的困难时刻,一位好心的卖字先生收留了他。

老先生写字作画,他铺纸磨墨。有时他也凭着学生时代的功底,写上几张颜体或隶书条幅,很受老先生赞赏,一天也能卖得几个钱,以维持生计。

他一边随老先生外出卖字、帮人写字一边四处打听消息。

他得知;南昌起义军有一部分到了海陆丰,还有一部分在紫南山区,同时湘鄂赖粤等省,党领导的起义,彼伏此起。他心中似乎有一团燃烧的火,真想一下子飞到党的身边,立即投身到斗争中去,他决定离开广州去湘南找党,找革命队伍。

几经风雨的萧克,回湘南的路是充满风险的。

这时,从广州到湘南的路上敌人守关设卡,盘查很严,没有官方护照寸步难行,怎样才能得到一张护照呢?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一张“中国国民党黄埔同学会广东分会”的布告,不觉心头一亮:有了!

他悄悄地撕下了那盖有大印的一角,带回小客栈。

他从客栈老板那儿借来了笔和墨,到街上买了刻刀、印泥和五张高级的信纸、信封,到雕刻铺买了一块与布告上黄埔同学会广东分会大印的尺寸差不多的印模。

深夜,乘人们熟睡的时候,凭着当年在学校学过的一点术刻本领,他开始制印。

先用米汤将大红印章反贴在印模上,不待干就轻轻揭下来,木模上留下了清晰的字迹。

然后,再按字迹雕刻,这四个字他足足刻了三个钟头。刻成后,又修了几次,印出来一看,与真印章一模一样。

接着,他铺开纸,挥笔写了几封公函,盖上新刻的大印。

一切要作的都作完了,他收拾笔墨,毁掉印章。这时,天已微明。

他便辞别客栈老板,辞别卖字画的老先生,大步向火车站走去。他的计划是先用假护照投国民党13军,待机去湘南找党。

因车站验票人见他有“黄埔同学会广东分会”签发的护照和免交车费的证明,就很有礼貌地让他上了车。

萧克坐在车厢里,心想,去13军会遇到什么情况呢?

他仔细地分析着:

第一、他有一份盖大印的公函,虽然是伪造的,他也不是真的黄埔生,但是,蒙混一阵子是没有问题的;

第二、方黑英曾任黄埔军校的教育长,由黄埔学生会介绍来的学生找方,这是方的荣耀,桃李满天下嘛!按中国老习惯,学生来投奔先生,是不会拒之门外的;

第三、他有战场经验,是能征善战的“铁军”所部的下级军官,名声吃得开,方照英率13军开赴湖南打唐生智,需要这样的战将;

第四、他是在北伐中秘密入党的,一时暴露不了。

想到这,他又悄悄地拿出自已开给13军司令部的公函,一字一句地推敲起来

兹有本会会员肖君武毅,为本校第4期毕业生。曾任24师师长,连长等职,学识经验尚称丰富。顷闻贵部官员尚有缺额,兹介绍前来,祈即分配工作,实为公便。

他反复看了几遍,觉得没有漏洞,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韶关车站到了,考虑到韶关离广州太近,联系亦方便,他没敢冒然前去,在韶关住了两天,当他打听到13军已向湘南方向开拔了,就尾随其后,经过5天的步行,来到13军司令部驻地后,闯进了司令部办公室。

事情比预料的要顺利,一位姓肖的中校副官,看过介绍信并听了他的来意之后,即发给他一枚钢牌,上写“13A”(即13军)。这样,他就作为“候差”在13军住下了,虽无职、无权、无薪,但有饭吃,更重要的是,对于找党的组织提供了方便的条件。

这年冬天,萧克随着13军来到湘南,所到之处,断壁残垣,厄物横陈,一片凄惨景象。

他从一些学生或其他人的闲谈中,得知“马日事变”以后,新军阀在这里残酷镇压共产党人和农民协会积极分子的情况。

看来,这里的党组织也转入地下了,跟着方部是难以找到的。

于是他离开13军,到乡村走访。

他想,湘南是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最发展的地区之一,这里又是他的故乡,在乡村说不定能找到熟识的人,一个村一个村地寻访,一定会找到一些线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默默地念着屈原的诗句,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走去。

一天,他拖着疲乏的身体来到临武县沙田圩一家大户人家。

户主是位商人,不赞成革命。

不过,这家的少爷是他小时同学,有过交往,北伐途中在长沙还见过一面,交谈虽不深,印象颇不错。

他就是为找这位少爷而来的。

恰好此时从屋内走出一个年轻人,他定眼一看,这正是他要找的人。

学友相见,话语依依。

为打听情况,他就在这里住了下来。

几天来,两位学友相谈,话题由浅入深,最后,肝胆相照,互通真情。

他惊喜万分,原来他这几年不见的同学,竟也是一名共产党员,而且就在离沙田圩20几里的牛买汾支部生活。

他当即表示要求参加支部生活。

为了慎重,那位同学先与支部取得了联系,而后通知他前去接头。

这天一早,他和那位同学一起,以访友为名赶到牛头坟。

党支部负责人贺辉廷同他接了头,经支部决定,恢复了他的党籍和组织生活。

他激动得一把拉住贺辉廷的手,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我终于找到党了!

正当萧克与贺辉廷等积极筹备起义时,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朱德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到宜章了!

大家欣喜若狂,萧克很快约了另处两个同志,再奔宜章而去。

翻山越岭,走了两天半,终于到了宜章附近的硫石。

他们按约定的联络信号直接到村子里与支部接上了关系。

根据支部的要求,他们8人一起,参加了宜章黄沙区确石的年关暴动工作,萧克担任了新成立的农民革命武装——独立营长。

因为队伍不多,只编一个连,他又是连长,主要负责军事工作。

他带着队伍四出游击,打王豪,消灭反动地主武装,想办恶霸劣绅。

不到十天半月,整个黄沙区以及靠近广东边界莽山一带的农民全部都发动起来,纷纷建立苏维埃政权,组织农民协会。

此时,国民党反动派派了湖南、广东两省军阀南北夹击湘南起义部队。

敌军人多势大,占领了宜章到衡阳的大道。

工农革命军主力和宜章县委已向东转移,而他们因在僻远的宜章西南山区活动,即与上级失去联系。

萧克和同志们一起,分析了敌情,主动撤退到白沙区梅田,会合这里的农民起义武装,继续战斗。

虽势力单薄,但士气旺盛,曾给敌人出其不意地打击,坚持斗争一个多月。

最后,他们从麻田翻面上了骑田岭,继续与敌周旋。

这天,他和队伍登上主峰黄茅岭,俯瞰岭海,看红旗招展,梭镖如林,不禁高声吟诗,抒发胸中豪情

区奴聚义起宜章,晃见梭镖刺大天。

莫谓湘南侧岭海,骑田岭上属中原。

在骑田岭坚持斗争一个多星期后,他得知毛泽东同志带领的秋收起义部队正在宁冈一带活动,也估计到朱德,陈毅同志的部队及宜章县委一定东去。

于是,独立营在他和另外一位同志的带领下,从骑田岭向东进发,朝井冈山走去。

从此,萧克同志就在毛泽东、朱德等同志的领导下,投入到了创建、保卫井冈山的伟大斗争之中。

1932年,25岁的萧克当上军长,成为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指挥员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他更位列开国上将第一名。

2008年10月24日,萧克将军在北京因病离世,享年102岁,自此走完了光荣而伟大的一生。

1 阅读:363

红色先驱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