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津冀地区不断袭来的暴雨灾害引发了全民关注,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随着救援工作的不断推进,各地也开始陆续进入灾后重建阶段。大量的重建项目和资金需求,只能依靠国家财政的拨款来予以支持。
光明网于8月2日刊登了一份备受瞩目的审计报告。这份报告是由河南省审计厅发布在其官方网站上的,其中提到了关于2022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该文件是河南省审计厅厅长在7月24日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工作报告。
2021年7月,河南遭受了暴雨灾害,其中郑州遭受了五百年一遇的特大水灾,导致上百人死亡和巨额财产损失。除郑州外,新乡、安阳、周口等地也遭受了暴雨的严重影响。
审计报告指出,近两年来的持续审计发现,近百亿的灾害重建资金存在问题。具体而言,242个项目存在工程质量问题,24个项目未经验收就交付使用,22个项目虚报开工和完工情况。此外,还有2个县融资平台截留重建资金3091万元。
问题涉及到的县区几乎占据了河南省全部108个县区的80%。专项资金被非法使用,不仅存在工程质量问题,还隐藏着贪污腐败的问题。数十亿的资金被如此滥用,实在令人痛心。
百姓的苦难,成了一些人发财的契机,问题工程和虚报进度,最终这批国家掏空财政下发的资金,装进了一小部分人的钱包。
此前,哈尔滨、佳木斯、文山市重建方舱医院的新闻引起了全国关注。这些重建资金和防疫项目专款被不当使用,国家巨额投入最终未得到落实。有些地方的花钱行为无序,甚至把大量资金投入的项目变成了豆腐渣工程。这不仅浪费了大量金钱,也为后续可能出现的灾害埋下了隐患。
特大洪涝灾后重建资金基本用于防洪防汛工程项目,也是百姓的救命钱。在极端天气频发的今天,下一次灾害何时发生谁也不知道。如果救灾资金被如此糊弄,这些耗资巨大的项目怎能保障居民的安全?
此次京津冀的特大洪灾让人对频发的自然灾害有了新的认识,无论是雨水的强度还是雨灾爆发的频率,都有了很大变化。如果灾后重建不认真对待,损害的绝不仅仅是百亿的资金。
河南审计厅能够实事求是地曝光滥用重建资金的情况,不应该仅仅是一次内部提醒和警示,对于涉事负责人,应该从严追究责任。
京津冀雨灾后,国家必将拨出重建资金。河南的情况相信并非孤例,如若不引起重视并加强监管,资金超标使用、违规截留的现象势必会在其他地方上演。
专款专用是基本常识,但在许多地方,这些资金被视为领导政绩的体现,俨然成为地方小金库,一些利益相关单位借机发起“国难财”。
虽然事后审计能够查明问题,但已于事无补。为了确保资金得到有效使用,我们需要采取果断措施,堵住灾后重建资金使用漏洞。对于发现的问题,绝不姑息,不能依靠部门的自觉,必须把权力关进监管制度的笼子里,从根本上杜绝专项资金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