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7+爆单,小鹏重回第一梯队稳了?

科技狐 2024-11-11 10:03:49

车市又多了一匹黑马,小鹏 P7+上市 3 小时,不仅大定订单超过 3 万辆,打破了小鹏的所有历史记录,而且由于用户买买买的热情太高,还直接将小鹏服务器挤宕机了,随后何小鹏也亲自致歉。

大家对于 3 万辆这个数字,可能没有具体的概念,20 万 - 30 万级的纯电轿车市场,竞争虽然激烈,但销量好的就那么几辆。

除了超级稳定的 Model 3,平均月销万辆左右的小米 SU7,及 7000 辆左右的汉 EV 和极氪 001,已经是佼佼者了。这么看,小鹏 P7+ 应该算是完成了破局。

老狐觉得:小鹏 P7+ 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价格、续航和智驾三个维度。

同级竞品的起售价通常在 20 万以上,而小鹏 P7+ 的起售价为 18.68 万,顶配也只有 21.88 万元,购入门槛要低了一大截。同时,续航有 602km、710km、685km 三种规格可选,并没有因为售价而缩水。

比较遗憾的是,没有提供四驱版车型。

更有颠覆意义的是,小鹏 P7+ 搭载了全新的小鹏AI鹰眼视觉方案,不再区分 Pro 版和 Max 版,将全系标配图灵 AI 高阶智驾(NGP),覆盖了城区和高速两大场景,不需选装、订阅、付费。

直接将高阶智驾的溢价打了下来,大家也可以发现,进入第四季度,端到端智驾几乎是各家发布的主题,但在实际使用层面,主流品牌的入门版车型,高阶智驾通常仅支持高速场景。

城区场景则是高配车型的专属,或需要选装,想要解锁全部功能,我们还需要订阅付费或一次性买断。

小鹏的新玩法还是很有勇气的,也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好感。

当然,背后还是成本控制能力的提升,毕竟取消了激光雷达改用纯视觉,硬件就省了一笔。两者的区别主要是探测能力,在雨雾等能见度低的天气,纯视觉方案可能会受到影响,但应付大多数的场景没问题,后面老狐会单独和大家讨论一下。

其实除了爆单的小鹏 P7+,最近几个月,小鹏的一系列动作,也让老狐觉得,这位昔日的新势力销冠,越来越懂市场,也越来越知道消费者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了,技术与产品的有效结合,很有可能让其重回第一梯队。

小鹏 MONA M03 肯定是功臣,此前的几个月,小鹏一直徘徊在月销万辆的生死线,直到这款定位亲民车型的推出,小鹏已经连续月销破 2 万辆,和蔚来、极氪、小米共同把守着纯电阵营的头部位置。

获得了销量和关注度全面回升。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在车圈下半场的淘汰赛,只有跟上节奏,才能保证企业的良性运转,相比之下,技术路线的坚持、先进程度及车型定位的高端低端,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不过,参考理想、问界的扭亏为盈和更大份额的销量,小鹏还需要推出更多走量的车型,也终于要对增程式下手了。

小鹏刚刚发布的鲲鹏超级电动体系,包含增程和纯电两个部分,其中,“鲲”代表超级增程系统,纯电续航可达 430km,综合续航 1400km,并配备 5C 超充,每秒充电超过 1 公里,电驱 CLTC 效率 93.5%。

老狐最近也和大家分享过许多次,今年新能源的高速增长,主要是混动车型推动的,在纯电、插混和增程三大类别中,增程的销量增速是最快的,除了特斯拉、长城和极氪等少数几家,大部分的主流品牌都在加大投入力度。

小鹏这套增程的主要亮点就是纯电续航,超 400km 的表现,基本看齐纯电车型,相比目前市售的车型也几乎翻倍了,在实际使用上可能会更有优势。

增程动力的增程器不参与驱动,只是用来发电,电机才是驱动车辆的灵魂,为了降低使用成本,大多数小伙伴通常喜欢纯电模式驾驶,油箱里的汽油大概率就是为了应急。

足够充裕的纯电续航,能够降低充电次数及增程器的启动频率,便利性肯定会更好。

让人浮想联翩的还有“鲲鹏”这个名字,奇瑞很早之前就将发动机技术命名为“鲲鹏”动力,而新势力的增程器往往需要第三方供应,撞名的巧合下,是不是也意味着小鹏的增程器,会来自奇瑞呢?

还有一种说法是,小鹏与大众拥有深度合作,而大众旗下的发动机型号更多,最近也开始布局增程式动力,或许两家将共同研发。

之前有媒体报道称:小鹏的首款增程车型,会基于小鹏 G9 打造,售价 20 万左右明年开卖。

老狐觉得: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毕竟理想和问界热销的也是中大型级别,目前小鹏 G9 的起售价为 26.39 万元,增程版的门槛会比纯电低,增程赛道又要继续开卷了。

关键是小鹏的品牌形象、智能技术都不弱,会给理想、问界带来更强的压力。

从现阶段的销量构成看,除了 MONA M03 和 G6,G9、P7 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这也是小鹏的发展潜力,最近 G6 的改款谍照也频频曝光,如果日后加入增程动力,很可能是 15 万级的又一辆黑马。

老狐也翻看了下网友的评论,小鹏在品牌、技术、价格体系的打造上,已经具备不错的卖相,只要设计能够从众一些,大家的接受程度还会更高。

看起来也的确如此,小鹏还缺乏统一的家族化设计语言,在售车型的外观风格差别较大,每次推出新车,消费者都需要时间适应。

另一方面,还有与大众的合作,去年大众斥资 7 亿美元收购小鹏 4.99% 股份,双方签订平台与软件战略技术合作联合开发协议。

这个项目已经开始有收入了,第一季度小鹏服务及其他收入约为 10.0 亿元,第二季度为 12.9 亿元,在用技术换钱的同时,参考零跑与亚特兰蒂斯的合作模式,未来进入海外市场,小鹏或许能具备更多的便利条件。

有意思的是,衬托李想此前传统车企会加入增程的“神预言”,何小鹏也相当自信,在去年 G9 经历失败后,他曾表示“从 2024 年 3 季度到 2025 年,小鹏会进入超高速正循环”,如今也正在兑现。

简单说,小鹏翻身破局的关键词就是智驾和增程,当智能化的溢价能力被打破,我们普通消费者也会进一步体验到科技平权、智能汽车的魅力,高阶智驾的额外付费是否会成为历史呢?

参考资料:

小鹏 P7+ 上市发布会编辑:泽天

0 阅读:287

科技狐

简介:每日分享科技、数码、汽车、商业、TMT、AI 的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