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患者室颤了,准备除颤!”凌晨的急诊室里,医生们围着病床紧急抢救。
68岁的周叔躺在抢救台上,心电监护仪发出刺耳的警报声。
周叔平时身体还算硬朗,除了有点高血压,并没有其他大毛病。而且,他一直都在服用降压药,自觉血压控制得还不错。就在前段时间开始,周叔总觉得四肢无力,后来严重到连走路都觉得费劲,可即便如此,他还觉得自己只是“累着了”。直到这天起床后,他突然觉得一阵心慌,双腿发软摔倒在地,家人吓得紧急送医。
结果,去医院后检查发现血钾仅2.1mmol/L(正常3.5-5.5mmol/L),属于重度低血钾。尽管医生立即补钾,但在抢救的过程中,周叔一度心脏骤停,险些酿成大祸。而周叔的低血钾很可能是因为他所服用的降压药——氢氯噻嗪导致的。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低血钾患病率高达30%,其中大多都与用药不当有关。而钾离子在在人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血钾过低时,会导致肌肉无力,甚至影响呼吸肌,导致呼吸困难。同时,低血钾还会对心脏产生严重影响,引起心律失常,严重时就会导致心脏骤停,危及生命。
1. 谁更容易被低血钾盯上?
①高血压患者:有些降压药本身就会影响血钾水平,像周叔这样长期服用这类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是低血钾的高危人群之一。
②利尿治疗患者:正在接受利尿治疗的患者,因为利尿剂会增加钾的排泄,容易导致低血钾。
③消化液大量丢失者:长期腹泻、呕吐或大量出汗时,会因为大量钾离子随消化液或汗液丢失而缺钾。
④肾脏疾病患者:一些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肾脏对钾的排泄和重吸收功能出现异常,也容易出现低血钾的情况。
⑤饮食缺乏:牙口不好、独居老人常以粥、面条为主食,绿叶蔬菜摄入不足也会导致缺钾。

2. 哪些降压药会影响血钾水平?
①降低血钾的降压药:在降压药中,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以及袢利尿剂,如呋塞米等,是导致低血钾的常见药物。这些药物在促进尿液排出的同时,也会带走大量的钾离子。
②升高血钾的降压药:普利类和沙坦类降压药会抑制醛固酮的分泌,减少钾离子的排泄,有升高血钾的风险,尤其是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风险较高。另外,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氨苯蝶啶等,单独用可能会使血钾轻度升高,与沙坦或普利类药物合用时,高血钾的风险明显增加,需格外谨慎。
二、补钾攻略:如何为身体“充电”?对于周叔这样需要长期服用利尿剂降压药的患者来说,需要密切监测血钾水平,同时日常生活中也需多吃一些高钾的食物,防止血钾降低。

1. 轻度低血钾
饮食补钾:轻度低血钾患者,可以通过饮食来补钾。富含钾的食物有很多,比如香蕉,每100克香蕉中含钾量约为358毫克;土豆,每100克土豆含钾量约为342毫克;菠菜,每100克菠菜含钾量约为311毫克;还有豆类、坚果等,都是很好的钾来源。需要注意,蔬菜焯水后钾流失约30%,建议快炒或蒸煮。
2. 中重度低血钾
药物补钾:对于中重度低血钾患者,单纯靠饮食补充可能不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钾剂,如氯化钾、枸橼酸钾等,严重时还可能需要静脉补钾,但静脉补钾必须严格控制速度和剂量,以免引发高血钾等不良反应。
三、中老年人的营养密码:这些营养元素都不可或缺!中老年人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本身就有所下降,再加上一些老人的饮食过于单一,还有慢性病的影响、药物的影响等,都容易导致营养缺乏。而身体长期缺乏某些营养元素,不仅会导致抵抗力下降,还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尤其是以下几种营养元素,上了年纪必须趁早补。

1. 钙+维生素D:骨骼健康的“黄金搭档”
中老年人的骨量会逐渐流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研究表明,我国5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32.1%,男性6.9%。而骨质疏松不仅会导致全身疼痛,严重还会致残,降低生活质量,甚至还有致命风险。
补充方案:
钙:每日1000-1200mg,多吃富含钙的牛奶、豆制品等,上了年纪可借助钙片来补钙。维生素D:每日800-1000IU,多晒太阳,必要时服用膳食补充剂。2. 蛋白质:肌肉流失的“刹车片”
随着年龄增长,肌肉也逐渐流失,研究表明人体在30岁后肌肉量每年减少1%,70岁后更是加速至3%,严重可发展至“肌少症”。而补充足够的蛋白质能够为肌肉合成提供原料,有效减少肌肉流失,有助于维持肌肉质量和力量。另外,蛋白质还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上了年纪,必须注意蛋白质的补充。
补充方案:
每日1.2g/kg体重(如60kg老人需每天需要补充72g)。优质蛋白来源:鸡蛋(6g/个)、鱼肉(20g/100g)、大豆(36g/100g)。
3. 膳食纤维:肠道与血糖的“守护者”
我国中老年人摄入的蔬菜和水果普遍偏少,主食也以精米细面为主,这就容易导致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而膳食纤维不仅是肠道的“清道夫”,有助预防便秘,调理肠道健康,更是调节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而这些疾病都是老年人高发病,所以补充膳食纤维就尤为重要了。
补充方案:
推荐每天摄入300-500g蔬菜,200-350g水果,用豆类、全谷物等杂粮代替白米、白面等。
4. Omega-3脂肪酸:心血管的“清道夫”
Omega - 3脂肪酸是公认的“好脂肪”,不仅能调节血脂、抗炎,对于保护心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发挥一定的作用,还能改善认知功能,老年人尤其要注意补充。
补充方案:
深海鱼油中富含 Omega - 3 脂肪酸,中老年人可以每周食用2 - 3次深海鱼,如三文鱼、鳕鱼等,或每日补充鱼油胶囊(含EPA+DHA 50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