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呆了!常用的阿司匹林,医院居然断货了!这药才3分钱一片啊,比矿泉水还便宜,怎么就没了呢?难道以后都得吃高价药了吗?今天,我就来给大家扒一扒这背后的真相,看完你可能会跟我一样,心里五味杂陈。
救命药消失,患者“慌得一批”你知道吗?阿司匹林这药,可不仅仅是退烧止痛那么简单,它还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救命药”。我认识一位王大爷,患有冠心病多年,每天都要吃一片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可最近,他跑遍了家附近的医院和药店,都没买到这种便宜的阿司匹林。
“之前一直吃这个药,效果挺好的,一个月才几毛钱,现在突然买不到了,真让人着急!”王大爷愁眉苦脸地说。他试着买了几种贵一些的阿司匹林,但总觉得效果不如以前的好。更让他担心的是,长期吃下去,经济负担也重了不少。
像王大爷这样的情况,可不是个例。我在网上随便一搜,就发现很多网友都在抱怨买不到便宜的阿司匹林了。有网友说:“我跑了五家医院,都没买到,医生直接给我开了另一种药,贵了好几倍!”还有网友说:“难道以后只能吃贵药了吗?这让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怎么活?”
3分钱一片,企业“赔本赚吆喝”你可能会问,这么便宜的药,药企为什么不愿意生产了呢?难道他们不想赚钱了吗?其实,这里面的苦衷,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
我有个朋友,在一家药企工作,他跟我透露了实情。原来,这3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生产成本就要4分多,卖一片亏一片,简直就是在“赔本赚吆喝”!
“你想想,原材料、人工、水电、运输……哪个不要钱?现在这些成本都在涨,我们生产这种低价药,真的是压力山大!”朋友无奈地说。他还给我算了一笔账,生产一批阿司匹林,从原料采购到成品出厂,至少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控质量,这背后付出的努力,可不是几分钱能衡量的。
他还跟我讲了一个事。他们厂里有一条专门生产阿司匹林的生产线,已经运行了十几年了。设备老化严重,维修成本越来越高,几次想停产,但考虑到这么多患者需要,又咬牙坚持着。 “我们也很无奈啊,明知道生产这种药不赚钱,甚至亏钱,但又不能眼睁睁看着患者没药吃。”朋友叹了口气说。
另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因为价格太低,这些药企甚至连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格都没有。一位药企负责人老李就曾对媒体哭诉:“我们生产的阿司匹林,质量绝对过硬,但因为价格太低,连参与一些地区招标的资格都没有。人家设置了最低限价,我们直接被挡在了门外,你说冤不冤?” 老李所在的企业,曾经是当地的明星企业,但现在已经连年亏损,濒临倒闭。
集采落选,低价药的“生死劫”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国家的药品集中采购政策了。这个政策的初衷,是为了降低药价,减轻患者负担,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低价药却遭遇了“生死劫”。
我看到过一份报道,说某地的一次药品集中采购中,一家药企生产的阿司匹林以每片3分钱的价格参与竞标,结果因为低于成本价而落选。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一个药企老板说:“我们参加集采,报价一分钱,最后没有中选,因为别人报更低的价格,几厘钱就中选了。但是这价格,怎么保证质量呢?而且,很多中标的企业,最后都无法保证供应,造成更大范围的药品短缺!”
“中标就死,不中标就等死”成了当时业界的真实写照。更令人痛心的是,一些临床疗效确切、患者急需的低价药,在集采中落选后,逐渐消失在了市场中,想买也买不到,令人唏嘘不已。
谁来为“救命药”的未来买单?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心里堵得慌?一边是患者买不到便宜的救命药,一边是药企生产低价药亏本甚至被逼出局,这究竟是谁的错?
我认为,医药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关乎着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来运行。我们既要鼓励创新,也要保障基本用药的需求。
一位医药行业的资深人士曾说过:“对于这些低价药,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市场’或‘计划’的思维来看待,而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让药企有合理的利润空间,也要保障患者的基本用药需求。”
更进一步来讲,国家相关部门也应该尽快完善相关政策,要确保药品质量,保证药品的生产和供应。 也有专家建议,对于一些临床必需、用量大、价格低的药品,可以建立定点生产制度,给予药企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补偿,确保这些药品的稳定供应。
那么,对于“救命药”短缺的现状,你有什么看法呢?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故事和观点,让我们一起为“救命药”的未来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