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腾讯元宝改文章,版权还能归自己吗?

科技探索者号 2025-04-03 16:00:26

小吴是一位热衷于网络创作的作者,近日,他在修改自己的一篇小说时,突发奇想用腾讯元宝来润色一下。

正当他满怀期待地看着润色后的文字时,心中却隐隐升起了一丝担忧:这篇小说的版权会不会就此属于腾讯了?

在某个创作者论坛上,他发现这个问题引发了不小的风波。

许多创作者表示,担心使用腾讯元宝后版权归属会变得模糊不清。

腾讯公司在3月5日下午对此作出了官方回应。

公关总监张军表示,新增的数据开关默认关闭,输入输出内容都不会用于模型优化。

同时,用户通过元宝输入或生成的内容,版权仍归用户所有。

张军在网络上澄清道,“我们不会将用户的内容用于其他用途,也不会改变这些内容的版权归属。”这一声明使不少创作者稍微松了一口气。

事情的导火索始于3月初腾讯元宝更新的《用户协议》。

其中,对于“知识产权与其他权利”部分的第5.4款作出了细致的规定:用户上传至腾讯元宝的内容以及腾讯元宝生成的内容,腾讯拥有不可撤销、可转让、可分许可/再许可的、非排他的、无地域限制的、永久的、免费的许可使用权。

这个条款看上去颇具“霸王条款”的味道,引发了许多创作者的强烈反对。

不少人认为,这等于是自己辛苦创作的内容一旦进入元宝,就等于交给了腾讯,自己再也没有说话的权利了。

尤其对于那些即将完成的长篇小说、深入研究的学术论文,这种规定无疑是一种威胁。

有创作者就在网上吐槽:“我写了10万字的小说,找元宝帮忙润色了章节,版权就归腾讯了,第二天小说被搬到了微信读书,我还不能告它。

这怎么行?”这一评论得到了众多网友的回复,大家纷纷表示,协议中的条款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其实,不仅仅是腾讯元宝,关于AI工具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问题,一直都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内容创作领域,使用AI工具进行文字润色、生成文章等情况越来越普遍。

但法律对于这些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问题,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在我国法律框架下,著作权的归属一般是原作者所有,但当创作过程中融入了AI工具,情况就变得复杂起来。

AI工具的参与是否视为对原作的再创作?

其生成的内容又该如何界定版权?

这些问题都还处于法律的真空地带。

对于创作者而言,这样的局面显得格外尴尬。

有法律专家指出,未来可能需要通过具体案例的司法判决,逐步明确AI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问题,同时呼吁法律条款应随着科技进步保持开放性和适应性。

毕竟,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在不断挑战法律的边界。

只有法律跟上了科技的步伐,才能真正维护创作者的权益。

面对这样一个复杂且仍在发展的问题,不少创作者开始犹豫是否要继续使用AI工具辅助写作。

小吴就是其中之一。

他觉得,虽然腾讯回应了版权仍属于创作者,但用户协议中的条款依旧让人心生顾虑。

他甚至开始考虑把这部分工作交给人类编辑,尽管费用会更高。

AI辅助写作的方便快捷是毋庸置疑的。

对于一些初入文坛的新人来说,AI工具的确提供了不少帮助。

从文字润色、语法检查,到内容生成,AI工具在提升创作效率上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另一方面,AI工具的进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的创作负担,尤其是对于那些创作量大、时间紧的人群。

或许,随着更多的法律保障到位,AI工具的使用会变得更加普及和安心。

而在这之前,创作者们只能在可能性和风险之间找到自己的平衡点。

通过小吴的故事,我们看到了AI写作工具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

如何在技术进步和用户权益保护之间找到平衡,既是创作者们关心的问题,也是法律和科技界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未来,或许我们会看到更加透明、符合用户期待的用户协议,会看到法律对AI生成内容的明确规定。

只有在这些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之后,创作者才能真正放心地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而不必担心自己的辛苦会在无意中成为他人的“战利品”。

在那之前,我们只能希望这些问题能尽快得到解决。

对于每一个在创作路上前行的人来说,保护自己的权益,依然是最重要的前提。

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实践和法律判例,能够为我们提供更明确、更公平的解决方案。

0 阅读:0
科技探索者号

科技探索者号

深入科技前沿,探索未知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