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主厨的米其林三星只是一场平庸的胜利

童童吃心 2025-04-07 14:04:47

特意去吃巴黎米其林三星Kei,只因为木村拓哉的一头金发……《东京大饭店特别篇》里,他把头发染成主厨小林圭同款标志性的金色,致敬首位凭借法餐摘得三星的日本厨师。

在论资排辈的米其林评选体系,又是在高手如云的法餐大本营,一位年轻外国厨师能拿下这一殊荣,实属不易。

Kei开在靠近卢浮宫的一条幽静小路上,门面很低调,透过厨房玻璃窗瞥见主厨一闪而过,原来本人的发色不是浅金,而是橘黄,更明亮张扬。

餐厅不大,桌椅甚至还有些拥挤,好奇为什么餐桌有的铺桌布而有的没有?服务员解释,主厨喜欢在不同中找寻和谐,仔细看你会发现每个水杯、装菜的盘子、每桌的烛台都不一样,环顾四周,环绕大理石和镜子、水晶灯和木质,就像一个琳琅的珠宝盒,而客人就是珠宝。

“哦不,主厨的菜才是珍宝……”我们也客套一句。

开场即展现日本风情,红紫苏梅酒冰霜,冰冻温度非常低,有酸到牙齿,心想不应该啊,后来观察了一下,可能因为我们是第一桌到的客人,Granita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缘故。

勃艮第传统泡芙Gougère,吃过三星餐厅的经典版本,也喜欢巴黎小酒馆的家族配方,这里用到孔泰,加帕马森脆片,芝士味道更浓,据说有一味唐辛子,日式辣椒粉较难察觉。

黄瓜看着直愣愣的,糖醋腌过,点缀芝麻花生味噌酱,发酵味浓而强,感觉像居酒屋里的开胃小菜。

酸奶慕斯夹心西班牙沙丁鱼和烟熏鳗鱼,相比轻盈细致的馅儿,挞壳稍厚了点。

此时其他客人陆续落座,服务员们忙碌起来,手脚急促,我们的面包和黄油放下就走,完全没有介绍,后来热菜的盘子也是等了很久才收,感觉店里人手不足的样子。

奇怪为什么一家法餐厅会用到意大利的橄榄油?拦下一位服务员请教,原来是法国人在西西里买的油坊,专门供给餐厅,金黄浅淡,细瘦清新,多蘸点儿可以下酒。

点了支北隆名家,Crozes-Hermitage的白本来就少,更何况百分百玛珊,果味圆润,先甜后苦。

吉拉多生蚝搭配Kristal鱼子酱,蚝肉说是用海水洗过,但海味不重也不肥,鱼子酱更没有理想中的鲜,红酒醋冰霜好大一球,再加腌葱,酸度完全盖过了咸也抢了鲜。

从大阪Hajime到阿尔巴Duomo,即使吃过许多杰出的主厨色拉,这儿的还是给人震撼——我该如何来描述它的缤纷复杂美妙清新呢?

最先触到杏仁碎和黑橄榄甜咸交织,细密柠檬泡沫笼罩,酸得朦朦胧胧,灵动花叶点缀,一勺敲开,绿泥清新,芝士丝滑,搅动萝卜、花菜、芦笋和宝塔菜,或清甜多汁,或清脆微苦,我尤其欣赏其中敢于放硬脆的根茎类蔬菜,底下铺一层柔软的苏格兰鲑鱼,透出迷人烟熏味。

由上到下,从里到外,主厨构建了整个儿美味小宇宙。

来自法国南部的海鲈鱼,做了日料里传统的立鳞,鱼肉质地柔嫩,搭配手指柠檬和番茄啫喱酸鲜,浇淋竹蛏和杏仁青酱更清鲜,唯独糖渍柠檬太甜,破坏了整道菜的和谐。

苏格兰鳌虾先闻干草烟熏香气,我以为套路而已,但装完盘上来还是惊呆。

难得鳌虾尺寸大,熟度也好,虾汁熬进了芝麻、花生、香菇和金针菇,菌菇和坚果的香气融合虾的鲜度,再加干邑赋予深度,味觉的取向更偏东方,含蓄淡雅。

法国西部旺代的鸽子,最大亮点在于敢做焦糖化,味噌浓黑,鸽肉含汁,胸嫩腿香,焦糖苹果配鸽肝酱,醒目一抹青苹果酱,主厨果然很嗜甜啊。

既然身处巴黎,就不点鹿儿岛和牛了,改成西班牙加利西亚的牛肉,碳痕迹少些,熟度精准,汁水雄壮,特别加了块牛油,牛味更重。

配的生菜很舒服,炸洋葱酥脆,柠檬和酒醋高酸,整颗清新爽口。

极简的生姜、柠檬、蜂蜜冰霜清口,跟着Gorgonzola芝士打成绵密乳液,融合碧根果、李子、威士忌和蜂蜜,不甜而咸鲜,这口感我喜欢。

酸奶冰淇撒一层薄透的焦糖,日本传统审美像莳绘,也像金缮。

小四首尾呼应,椰林飘香棉花糖和焦糖巧克力挞。

整餐下来,能感受到主厨具备扎实的法餐功底,又带着日本人特有的谨小慎微,看似完美的呈现也包含种种脆弱的细节——所谓日本主厨拿米其林三星,与其说是一出热血的剧本,不如说是一场平庸的胜利。

临走送两包牛轧糖,不得不说,是我们吃过的三星餐厅里比较寒碜的伴手礼……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