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惊喜,平安银行三季度营收利润双降,零售业务困于“数量”?

银箭财经 2023-11-10 20:26:31

平安银行的三季度,并没有太多惊喜。

根据10月24日晚间,平安银行发布的2023年三季报,营业收入为390.24亿元,同比下降15.6%;净利润142.48亿元,同比下降2.2%。

受营收利润双降的影响,平安银行股价在次日从10.54元的基础上再度下滑,最终以10.38元收盘。回想起去年3月份发布2021年财报时,平安银行董秘周强曾信心十足地说出“14块钱的平安银行,要珍惜”,多少有些世事难料的唏嘘之感。

围绕平安银行的三季度财报,结合今年前三季度的市场走向,对此我们得出以下判断:

1.平安银行三季度业绩的下降,主要表现在利息收入和资产收益的降低,以及信用卡业务的大幅下滑。不过高净值客户群体增势稳定,零售业务仍旧未来可期。

2.面对房地产市场的寒冬期现状,平安银行剔除不良资产、加码零售业务的意向越发稳固。只是在存量市场环境下,同业竞争也更加激烈。

一、业绩双降早有征兆,零售深化转型初具成效?

其实有一季报和半年报的铺垫,平安银行三季度业绩双降的情况,并没有出乎太多人的预料。

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平安银行营收同比下降2.4%,净利润同比增长13.63%;中报显示,平安银行营收同比下降3.71%,净利润同比增长14.94%。

营收持续下跌的走势仍在延续,净利润方面虽然保持了增长态势,但相比2022年一季报26.83%、中报25.62%的同比增幅,今年平安银行的盈利能力已然面临“失速”风险。

尤其是将前三季度累计业绩进行对比后,业绩持续走低的迹象更为明显。平安银行2023年前三季度累计营收1276.34亿元,同比下降7.7%;累计净利润396.35亿元,同比增长8.1%。

而2022年前三季度累计营收1382.65亿元,同比上升8.71%;累计净利润366.59,同比增长25.82%。

横向对比从2020年至今四年来前三季度累计业绩,平安银行在2023年前三季度出现了大幅度的营收下降,甚至重现了2020年的负增长。净利润虽然仍保持增长,但增速同样出现大幅下降。

如果今年第四季度无法止住颓势,银箭财观预计,2023年全年营收可能将出现2019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从财报披露的数据来看,平安银行在三季度业绩表现较差的主要拖累,集中在利息收入和个人贷款两个板块。

2023年1月至9月,平安银行利息净收入约为913.55亿元,而2022年同期利息净收入约为973.49亿元。与之相应的,前三季度累计净息差2.47%,同比下降约0.3%。

其中,个人贷款的利息收入从2022年前三季度的1070.57亿元,下降至1026.86亿元。平均收益率也从7.47%,降至6.74%。

具体到详细贷款业务,消费金融板块中,信用卡和“新一贷”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缩窄。截至今年9月末,平安银行的信用卡流通卡量约为6462.49万张,较上年末下降了6.3%;总交易金额21389.76亿元,更是出现了17.8%的同比下降。

“新一贷”业务贷款余额1313.84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4.7%。对此,平安银行在财报中解释为,在坚持审慎稳健风险政策的基础上,主动加快优化风险授信政策。

至于近些年热度较为集中的汽车金融贷款业务,平安银行前三季度的贷款余额约为 3,079.26 亿元,较上年末下降 4.1%。其中,新发放贷款约为1488.22亿元,与新能源汽车相关贷款新发放271.17亿元,同比增长65.3%。

房地产业务方面,截至9月末,平安银行个人房屋按揭及持证抵押的贷款余额8596.4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7%;其中,住房按揭贷款余额2955.0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9%。

与之相应的,同期内,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整体不良贷款率,较去年末增加了0.01%。房屋按揭及持证抵押相关不良率上升0.04%、汽车金融贷款不良率上升0.02%、“新一贷”不良率上升0.53%、信用卡应收账款不良率下降0.04%。

由此可以推测,对信用卡业务的深化拓展,以及“新一贷”业务的整体风险把控和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或将成为决定第四季度业绩发展走势的关键因素。

相比消费金融板块稍显弱势,平安银行三大零售业务模块中其余两项,基础零售和私行财富,在三季度整体表现良好,甚至可以称作财报中为数不多的亮点所在。

基础零售业务中,平安口袋银行APP的注册用户数约1.64亿户,较上年末增长 7.1%。代发业务获客能力显著增强,代发及批量业务客户带来的存款余额 2867.36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27.5%。

私行财富业务中,平安银行前三季度管理零售客户资产约为39988.4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5%。其中,私行达标客户达到8.9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0.9%;相关资产余额约为19003.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2%。

尽管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但零售业务的整体表现持续向好,这或许也意味着平安银行零售深化转型战略,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平安银行就能够松一口气了。

二、零售金融触及天花板,存量时代“数量”为王?

转型零售第7个年头,平安银行寄予厚望的零售金融市场,已经一片红海。

从大环境来看,近些年来居民杠杆率已经触及增长天花板,零售金融市场需求的周期性变动,对各大银行零售业务的影响越发明显。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在7月份发布的《2023年二季度中国杠杆率报告》,截至今年年中,居民部门杠杆率约为63.5%。

同时据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金融业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居民杠杆率也随之开始快速增长,在2020年第四季度就已经从39.2%增长至62.2%。然而随后2021年四个季度中,杠杆率基本维持在这一数字,并没有进一步上升的势头。

至今三年过去,杠杆率仍没有太大变动,这或许也意味着零售金融市场,已经触及了居民负债的需求上限。以消费贷款为首的个人相关贷款业务,早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从2019年至2022年,平安银行的零售金融业务收入,一路从800亿元突破至1030亿元。该业务在总营收的占比,却分别为57.97%、57.69%、58.00%、57.26%,呈现出不小的波动性变化。

至2023年年中,这一数据又增长至59.4%,如果三季度零售业务的优势能够延续下去,全年占比或许有望突破60%。不过平安银行整体业绩的下滑,终究难以对零售业务起到充分的赋能作用,银箭财观认为未来的经营重心,或许将倾向于收缩防御的风险管理。

在存量竞争环境下,客户资源的重要性也在持续拔高。然而截至2023年上半年,六大股份制银行中,平安银行的零售客户数量并不占据优势,整体排名仅为第5名。

横向对比六大股份制银行的零售客户数量增幅,可以清晰地看到,上半年里平安银行的增长是相对最慢的。或许这一情况,会随着三季度平安银行私行财富和基本零售业务的增长有所改善,但至本文截稿,部分银行尚未公布三季度财报,因此暂时不做评论。

从招商银行一路成就“零售之王”的发展历程中,能够看到高净值人群对零售金融业务的高速推动作用。平安银行虽然有着“零售新秀”的称号,也经常和招商银行在零售领域被拿来对比,但在客户资源积累上,终究还是欠缺了一些底蕴。

不仅是数量上的薄弱,在零售业务的内部管理上,平安银行在零售业务转型初期,大量采用了与第三方公司、中介进行合作的模式,借以达到快速铺开市场的目的。

这也导致了末端服务场景中员工素质的参差不齐,以及管理体系中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进而导致在审核和调查环节,长期存在人为因素导致的故意放低贷款门槛,以及其他违规行为的情况。

为此,平安银行近些年来屡次遭到监管部门的处罚。仅是2023年第三季度,就有平安银行大连分行因“操作流程管理不规范”,在7月份被银保监会开出了40万元的行政处罚罚单,以及9月份,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因“误导销售”,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罚款8万元。

通过天眼查也能够看到,截至2023年10月底,平安银行已经涉及了15589起司法纠纷,其中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了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三季度财报的靴子落地,希望平安银行能够尽快补足自身短板,在第四季度扭转持续近一年的业绩颓势吧。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

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0 阅读:0

银箭财经

简介: 洞察商业逻辑,明悉商业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