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8年,狄仁杰奉旨进宫,武则天指着帘子后面说:你看那是谁?

为竟然史说 2025-01-12 10:38:37

在圣历元年(698年)的某一日,身为宰相的狄仁杰接到旨意,要进宫面圣。

当他还一头雾水,全然不知到底发生了何种大事之际,武则天却出乎意料地主动和他谈及庐陵王。彼时武则天神情极为放松,细细瞧去,似乎还透着丝丝喜悦之情呢。

狄仁杰觉得这似乎意味着武则天对待李显的态度有了转变,没准儿已经动了把李显接回来的念头。有鉴于此,狄仁杰更是鼓足劲头,情绪激昂且言辞真挚地为庐陵王讲好话,在说到动情之处,竟然忍不住落下了眼泪。

狄仁杰进行这番操作,其目的在于劝说武则天把李显接回京城。然而,待他将话说完,武则天的神情却未出现丝毫变化,反倒十分淡定地朝着帘子后面指了指,随后对狄仁杰说道:“你瞧瞧那里面是谁?”

狄仁杰满心诧异,顺着武则天手指所指的方向,将目光投向了那帘子处。就在这时,只见有一个人缓缓地从帘子的后面走了出来。

虽说彼此已有数年未曾相见,且对方的模样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可狄仁杰依旧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个人给认了出来,仔细一瞧,这不正是那已经在外遭受流放之刑长达14年的庐陵王李显嘛。

当瞧见那已经“消失”了整整14年的李显时,狄仁杰的眼眶瞬间就湿润了,热泪忍不住夺眶而出。要知道,为了等这一时刻的到来,他已然期盼了太久太久,心中的那份感慨与激动实在是难以言表。

公元684年2月,武则天与裴炎携手,把才当了不到两月皇帝的唐中宗李显罢黜,使其沦为庐陵王。仅仅两个月后,李显又被迁到房州。从这时起,庐陵王便踏上了长达14年的流放之路,开始了那段漫长的被放逐岁月。

在这整整14年的时间里,武则天实现了身份上的巨大转变。最初,她是以临朝称制的太后身份参与朝政,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与局势发展,她一步步登上了权力的巅峰,最终成为了拥有至高无上地位的九五之尊——皇帝。

武则天身为女子却登上了皇帝之位,立储一事自然也摆在了她的面前。在立储问题上,武则天和其他皇帝有着明显区别。别的皇帝通常都是从自己的儿子当中挑选继承人,唯有在没有儿子的情况下,才会去考虑其他人选,而武则天情况特殊。

武则天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她的姓氏与儿子们的姓氏并非一致。也正因如此,在确定继承人这一问题上,武则天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纠结之中,这种纠结在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若立儿子作继承人,儿子姓李,往后便与武姓再无关联了;要是立侄子为继承人呢,侄子虽姓武,可侄子终究只是侄子,等以后,和她这做姑姑的又能有多少情分可言呢?

武则天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在儿子与侄子之间难以定夺,选哪一方都称不上完美之选。朝中大臣们意见不一,一部分人支持武承嗣和武三思这两位武则天的侄子,而另一部分人则力挺李显和李旦这两个武则天的儿子,这让武则天着实犯了难。

武则天始终难以作出决断,于是便采取了拖延的办法,能拖一日便拖一日,就这么一天天地耗着,始终无法确定下来究竟该如何行事。

在公元691年的时候,宰相李昭德曾讲过这样一番话:

武则天认为其所言颇有道理,不过在她内心深处,终究还是更为看重武氏家族。也正因如此,对于侄子们对太子之位的争夺,她便听之任之。待到狄仁杰在697年第二次担任宰相之后,确立皇位继承人这件事便愈发显得紧迫起来。

武承嗣与武三思曾屡次派人去劝说武则天,讲道:“从古至今,就没有天子会把皇位传给异姓之人。”而这恰恰就是武则天未径直将儿子册立为太子的缘由所在,要是真的把皇位传予儿子,那这武周又该算作什么呢?

武则天心中自是不甘,而狄仁杰向来深得武则天的信赖,故而每次都会对武则天加以劝说:

文皇帝历经艰难,不辞辛劳,亲身冒着刀枪箭雨,方才平定天下,而后将皇位传于子孙。太帝更是把两个儿子托付给陛下您。如今陛下却打算把皇位转给外姓之人,这恐怕不符合上天的旨意吧!再说,姑侄关系和母子关系相比,哪一个更亲近呢?陛下若立儿子为储君,那么在您千秋万岁之后,儿子能在太庙配享祭祀,传承延续没有穷尽;可要是立侄子为储君,却从没听说过侄子做了天子而把姑姑附祭在太庙的情况。

倘若认为李昭德完全是从李唐的角度去思量谋划,那么狄仁杰同样也是着眼于李唐,只不过相较而言,狄仁杰的行事风格更为温和。并且,狄仁杰着重提到了三个方面的情况。

其一,唐太宗李世民历经南征北战方才打下江山并传于后人。到了唐高宗临终之际,他把两个儿子都托付给了武则天。设想一下,要是武则天最后把江山交到了武家手里,那这成何体统呢?这又该作何解释?

其二,姑侄和母子,哪一方关系更为亲近呢?这似乎是个压根用不着去仔细斟酌思量的问题。

其三,关于立庙之事。倘若武则天把皇位传予儿子,待她百年之后,是能够配享太庙的。可要是传位给侄子呢,等武则天去世,身为皇帝的侄子难道会为姑姑立庙吗?很明显,这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情况。

武则天怎会不明白这些情况呢,她心里就是不服气,不愿看到自己的武姓无法延续下去。于是乎,她便恼怒地冲着狄仁杰讲道:“这可是朕的家务事,你莫要插手干涉。”

但要知道,对一位皇帝而言,立储之事可从来就并非只是家事那么简单,实则乃是关乎国家的大事。也正因如此,狄仁杰表现得十分淡定,继而说道:

陛下身为王者,当以四海为家。这四海之内的众人,哪一个不是陛下的臣妾呢,又有何事不属于陛下的家事范畴!陛下如人之元首,臣子仿若股肱,从道义来讲本就一体。况且臣忝居宰相之位,又怎能不参与知晓这些事呢!

讲完相关事宜后,又力劝武则天把庐陵王召回京城来。虽说当时武则天并未应允此事,可明眼人都能看出,经过狄仁杰等一干人的恳切劝说,武则天在立嗣这件事上,确实渐渐朝着更偏向于儿子的方向去考虑了。

并且没过多久,武则天就做了一个怪异的梦。在那个梦里,只见一只大鹦鹉的两只翅膀全都折断了。之后,她便找来狄仁杰,让其为自己解这个梦,狄仁杰如此说道:

陛下之姓为武,有二子,此二子仿若陛下之两翼也。当陛下擢用这二子之时,便如同鸟儿振起两翼一般,可令诸事顺遂,有蓬勃向上之势。

武则天经过一番思索感悟后,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将自己的亲生儿子立为太子。

698年3月,武则天借口庐陵王李显身体抱恙,暗中差遣职方员外郎徐彦伯把李显及其王妃,还有诸位子女都接到自己身旁来养病。

整个行程当中,此事一直处于保密状态,就连宰相狄仁杰都并不知晓。待入京后,武则天依旧没让任何人知道这件事,反倒把李显悄悄藏于帘子后面,而后才宣狄仁杰进宫来。

于是乎,当狄仁杰终于瞧见李显从帘子后面现身的那一刻,那真的是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而武则天呢,则面带笑容地说道:“朕这就把太子交还给你们啦。”

狄仁杰努力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随后恭恭敬敬地叩头跪拜在武则天面前,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太子如今归来,可这件事知晓的人并不多,现下外面众人议论纷纷,各种说法都有,如此情形,又该相信哪一种说法才好呢?”

狄仁杰担忧夜长梦多,唯恐其间出现变故,因而期望武则天能把太子回朝的事宜向天下宣告,如此方能确保事情顺利进行,避免可能出现的种种变数,让太子回朝一事得以稳稳当当落实下来。

武则天已然下定决心选儿子作为继承人,之后便没再动过更改的念头。面对狄仁杰所提及的相关事宜,她其实早就做好了准备。她先是把李显安排在龙门,之后又依循应有的礼节,将李显恭迎回了宫中。

如此一来,庐陵王李显在经历了长达14年的流放生涯后,终得返回京城。武承嗣见李显回京,心里明白自己已然彻底没了成为太子的希望,为此他满心郁愤,最终竟在这极度的失落中离世而去。

武则天的幼子、身为皇嗣的李旦,在见到哥哥李显返回京城之后,态度坚决地恳请将自己的位置让给庐陵王李显。经过一番考量,武则天最终应允了此事。就这样,在698年的九月十五日这一天,武则天正式将庐陵王李显册立为太子。

0 阅读:2
为竟然史说

为竟然史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