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出家为僧,63岁担任少林寺住持,武功盖世被称:少林拳王

热情的小狐狸 2024-11-13 04:32:16

孤身一人的耿栓柱

1935年,耿栓柱在河南省的一个小村庄经历了命运的重大转折。那年冬天,寒风凛冽,耿栓柱的父亲病重不治,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第二天,村里的老和尚来到耿家,帮忙主持后事。老和尚身穿一袭灰色的僧袍,头顶光秃,手持木鱼,口中念着佛经。村民们围坐在草席上,男人们低声讨论着耿栓柱的未来,妇女则在一旁默默地擦泪。

葬礼那天,老和尚领头,小耿跟在灵柩后面,一路上只听见木鱼声和经文的念诵。到达坟地时,所有人都站在一旁,只有小耿一人走上前,用泥土覆盖住父亲的棺木。接下来的几个月,耿栓柱的生活陷入了一种单调和孤独的循环。

1936年,耿栓柱带着一个简单的行囊,孤身一人踏上了前往嵩山少林寺的路。一路上,他走得坚定,却满是泥泞的小径,沿途的村庄与田野在阳光下泛出微光。经过一番叩拜和礼仪,12岁的耿栓柱正式拜入贞绪法师门下。寺庙里的清晨格外宁静,晨钟暮鼓,禅院中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天刚亮,素喜便要起床,跟随师兄们去井边打水,清洗佛堂,再默默诵经。

然而,少林寺的修行生活并不轻松。贞绪法师安排他跟随师兄们一同修炼少林武艺,起初他学的是最基础的站桩功。早上,素喜被带到后院的空地上,双腿弯曲,双手平举,一站就是小半天。贞绪法师站在旁边,轻轻调整他的姿势,提醒他保持呼吸平稳,身姿稳固。几天的练习下来,素喜的腿酸得几乎站不住,回到房间时往往是拖着沉重的步伐,身上却渐渐多了一丝劲力。

经过数月的坚持,素喜的体力有所提升,贞绪法师决定让他开始学习一些简单的拳法。师兄们在前方示范,每个动作都充满力量而又沉稳。素喜跟着师兄们的动作,尝试着一拳一拳地出拳,每一下都要用尽全身的力气。他偶尔会出错,拳脚不够稳,贞绪法师便耐心地指导他纠正,并不责备。渐渐地,素喜的动作越来越流畅,身体也越来越灵活,能跟上师兄们的步伐了。

除了武艺,素喜的日常还包括学习寺中的戒律和经文。每天晚上,他和其他小沙弥一同坐在佛堂中,由一位年长的师兄带领,逐字逐句地诵读佛经。贞绪法师时常在一旁静静聆听,偶尔点头示意,或是低声纠正发音。经文的篇幅长,内容也深奥,素喜读得十分专注。寺中的僧人们常常会讨论佛法,谈论如何理解“苦”与“乐”,这些言语成了素喜耳濡目染的一部分。

武艺与佛学的修行

1937年8月17日,清晨的少林寺显得格外宁静,只有几声清脆的钟声回荡在山间。耿栓柱穿上了干净的僧袍,在寺中几位德高望重的师兄和贞绪法师的带领下,缓步走向达摩亭。这一天,他即将正式剃度出家,踏入僧人的修行道路。法师端坐于达摩亭中央,身旁放着剃刀,庄严肃穆地看着跪在面前的耿栓柱。贞绪法师为他剃度,片片青丝落地,从此他正式成为少林僧人,法号“素喜”。

剃度后的素喜更加专注于修行和武艺的精进。他每日清晨起床,随着寺中众僧的步伐来到院中,开始一系列体力训练。贞绪法师指导他练习齐眉棍,素喜一手握棍,另一手紧随其后,随着师兄们的口号,动作干脆利落。贞绪法师在旁边时不时给予指点:“棍要走直,脚步要沉稳。”

随着武艺的提高,贞绪法师又教授他少林寺的另一门重要武功——大洪拳。大洪拳拳法刚猛有力,每个动作都充满力量。素喜挥拳出击,脚步扎实稳健,呼吸平稳有力。贞绪法师站在一旁观察他的练习,偶尔轻轻拍着他的肩膀鼓励道:“力从脚下生,稳重有力。”这些指导让素喜的动作愈发流畅,整套拳法演练下来,他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浸透。

除了武艺,佛学的学习也同样重要。每到傍晚,寺中僧人们聚集在佛堂,诵读经文,素喜坐在其中,双手合十,闭目念诵《心经》、《金刚经》。贞绪法师有时会在诵经结束后,为他们讲解经文中的深意。素喜认真聆听,默默记下要点。贞绪法师常常会结合武艺和佛法的关系,教导他如何将武学与佛理融合,让修行更加深入。

1941年,素喜前往西安的大兴善寺,在心道法师座下接受了“三坛大戒”。这场仪式是佛教僧人们修行的一个重要阶段,三坛大戒包含菩萨戒、比丘戒等多个戒律。仪式庄严肃穆,佛堂中香烟缭绕,素喜跪在佛像前,向着佛祖发誓,接受戒律。

社会认可与文化传承

随着时间的流逝,素喜法师的修行成果渐渐被人们所知。他的齐眉棍法刚猛有力,行云流水,所展现的拳法大开大合,稳重中蕴藏着爆发力。少林寺内的僧人们纷纷向他请教武学的要义,而他总是耐心指导,不厌其烦。日常的晨练中,素喜总会带领弟子们在后山空地上演练,不论是拳脚还是兵器,每一招一式都显得沉稳有力,行云流水。一些外地的武术爱好者慕名前来,看到素喜法师的武艺后无不赞叹,称他为“少林拳王”。

1955年,素喜法师决定前往北京佛学院进修,进一步深入佛学。到达北京后,他的生活与少林寺有很大不同,但他始终坚持每日清晨的修行,未曾懈怠。佛学院中,素喜有幸接触到了许多他未曾深入了解的经典经书,包括《楞严经》和《法华经》。在课堂上,教授佛学的法师们对经书的深刻解读,使得素喜对佛理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素喜在佛学院中除了深入学习佛经,还积极参与各种佛教交流活动。每逢假期,他都会前往不同的寺庙进行交流,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佛学僧人。这些交流让他进一步了解了不同地域的佛学修行方式和传统,开拓了眼界,同时也加深了他对佛法的理解和认知。在一次交流会上,素喜法师分享了自己对于《楞严经》的理解,他通过结合少林武学中的坚忍不拔和佛法中的持戒修行,引起了在场僧众的共鸣。

1962年,中国佛学院迎来了首届毕业典礼,素喜法师作为代表应邀发言。身着整洁的僧袍,他站在台上,目光扫过台下的僧众,缓缓地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僧人们的生活与地位的改变。他说道:“出家人在旧社会地位低微,常常被世人轻视。如今新中国成立,政府关心僧道的生活,保障出家人的合法权益,使得我们能够专心修行,不再担忧生活所迫。”

毕业后,素喜法师带着佛学院的收获回到少林寺。他不仅继续修行,还将自己在北京佛学院学习到的佛学精髓传授给寺中的弟子。他耐心地讲解《法华经》中的内容,将经文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帮助年轻僧人们更好地理解佛法的真谛。

晚年的荣誉与圆寂

1987年,少林寺的晨钟暮鼓声中,素喜法师正式接任少林寺住持的职务。这一日,寺中的僧人们聚集在大殿前,为他举行了简朴而庄重的交接仪式。

上任住持后的素喜法师首先着手寺院的修缮工作。多年来,寺中一些殿堂和佛像由于年久失修,已经出现破损,他带领僧人们逐一检查每个殿宇,清点需要修复的地方。他经常亲自参与修缮工作,有时甚至攀爬上脚手架,亲手修补屋顶的瓦片。

除了寺院的修缮,素喜法师还特别注重少林文化的整理和传承。他把寺中的珍贵拳谱和古老的佛经逐一整理,找到几位资深的弟子,将这些珍贵的资料分类归档。他还会亲自向弟子们讲解拳谱中的奥义和佛法精髓,细致地讲述少林拳的来龙去脉,以及每一个招式的内在含义。

在素喜法师的带领下,少林寺的拳法逐渐传遍武术界。许多慕名前来的武术爱好者来到少林寺,向素喜法师请教少林武学。他们聚集在寺中的练功场上,素喜法师站在中央,演示齐眉棍和大洪拳的经典招式,动作迅捷有力,毫无多余。

2005年,少林寺迎来了一个特别的日子。寺中僧人们为庆祝素喜法师81岁的生日,决定为他修建一座寿塔。这是少林寺200多年来第一次为在世僧人修建寿塔,意义非凡。寿塔的设计非常讲究,寺内的工匠们精心打磨每一块石料,雕刻出精美的佛像和花纹。寺中众僧在寿塔落成时,齐聚在塔前,为素喜法师诵经祈福,场面庄重肃穆。

然而,时光无情地流逝。2006年初,素喜法师的身体逐渐虚弱,他被安排到郑州接受治疗。3月8日,在返回少林寺的第三天,素喜法师于寺中安然圆寂,享年82岁。他的圆寂让少林寺的僧众们深感悲痛。弟子们遵循宗教礼仪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后事,将他的骨灰安置于少林寺塔林之中。

参考资料:[1]本刊编辑部.一盏明烛照僧俗——纪念素喜法师[J].少林与太极,2020(11):50-50

0 阅读:64

热情的小狐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