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家院子里的向日葵不见了,他的父亲,说他不懂规矩

依依聊文化 2024-08-17 12:32:34

我家邻居这个暑期,带着孙子孙女回家住了几天,回到县城后跟我聊天,说起他家里的一件事,让他不能理解。

原来邻居院子比较大,除了上了七十多,尚可耕种的父母在家留守外,儿女外出务工,两口子带着孙子孙女住在县城里。

他家原先是在村里开店的,日子过得不错,但是,随着村里外出的人越来越多,留在村里人没有多少了,店子也没有什么生意了。

他只好搬到镇上开了一段时间的店子,可镇上的生意也难做。以前镇上赶集的日子,车水马龙、摩肩接踵,现在赶集的日子稀稀落落,还没有过去不赶集日子的人多。于是,他决定到人多的县城开店。

再说,我们村是一个两千来人的村,连小学都没有了,他只能拿出全部积蓄,在城里买了一套房子,好让孙子孙女取得在县城上学的资格。如此,他在县城一边继续开店做生意,一边带孙子孙女在县城上学。

清明节放假,他带着孙子孙女回家扫墓祭祖,顺便从县城苗木店买了一把向日葵苗子,带回家。他把过去种百日菊的花坛清理了一下,种上向日葵。回县城时,他认为父会照料这些向日葵,也就没有跟父母说。

后来,因生意很忙,也就没有回家里,都是父母到城里来给他送瓜果蔬菜。

这次暑假,他带着孙子孙女回到家里,发现他种的向日葵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种了丝瓜、眉豆等。

我的邻居疑惑不解,就去问他的父亲,结果被他父亲一顿训斥,说他不懂规矩。

原来,按照我们乡村的传统习俗,庭院内是非常忌讳种向日葵。

从向日葵的花来说,向日葵的花盘像太阳,并在花盘生长和开花时,总是向着太阳的方向。向日葵的花色亮丽,给人的印象是积极向上、充满生机,深受人们喜爱。

向日葵的籽粒葵花籽,在农村,不管是红事,还是白事,都是农家招待客人的必备物品。

就连向日葵的秸秆,也有很大的用处。过去,买不起手电筒的年代,乡村就点燃向日葵的秸秆当作照明,比其他作物的秸秆要好用多了。

按理说这样的植物,这样的植物种在院子里,没有什么可忌讳的。

实际上,向日葵大约在明朝中期传入我国,经历了多种名称,先后有丈菊、番菊、迎阳花,最后才定名为向日葵。直到清末时,民间在种植上没有什么民俗禁忌。

清末出版的《抚郡农产考略》记载了乡村种植向日葵情况:“墙边田畔,随地可种,生长极易。”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当时乡村种植向日葵,可以在“墙边”种植。“墙边”也包括了农家院子的围墙内外,也就是说,当时乡村并不忌讳在院子里种植向日葵。

其中的原因,主要还没有普遍使用“向日葵”这一名称,再加上向日葵是刚引进的作物,乡村民众对它们的特征还不是很了解,还有一种新鲜感。

到后来,随着“向日葵”这一名称在各地的统一使用,以及种植时间长了,人们对向日葵的某些特征有了深入了解,民间开始禁忌向日葵种在院子里。

乡村判断在院子栽种植物是否吉祥,是否属于禁忌,其背后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总的来说不外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植物自身的特性,二是植物的寓意,三是植物名称的谐音。

农家院子禁忌种植向日葵,其中的寓意是很不错的,总是就出在“向日葵”这个名称,同时有也向日葵自身的特性造成的。

从名称上来说,向日葵中的“葵”,谐音“鬼”,民间自然联系到不祥的事物。更重要的是,向日葵之名,在民间被简称为葵花,与“鬼花”谐音,就更让人忌讳了。

从向日葵自身的特性来说,向日葵的杆子很高,叶片比较大。向日葵开花的时候,在黑夜里,当家里人从房间的灯光下出来,猛然抬头看过去,好像有一个人低头呆呆站在那里。碰到有风的夜晚,向日葵在风的吹拂下,摇摇晃晃,就如同有人在摇晃一样,令人毛骨竦然。民间误认为葵花底下藏着所谓的“鬼影”。

乡村有一句老话说:“鬼吓人吓不死人,人吓人才吓死人”。这句话有唯物主义的道理,世上本无鬼,哪里能吓死人呢?真正可怕的是,有人在装神弄鬼来吓人,或者自己心里有鬼和胆子小,自己吓自己。

再说,旧时社会,人们的迷信思想根深蒂固,一有风吹草动,下意识地认为“有鬼”,这就是自己在吓唬自己。

另外,旧时,乡村经常有老虎和狼出现,到农家叼牲畜,这也让民众增加了一种畏惧心理。民国时期,社会动荡,盗匪横行乡里,再加上当时的国民政府在乡村横征暴敛,到处抓壮丁,更让乡村民众提心吊胆。

在黑夜里,当家里人看到像人影的向日葵时,心里感到恐惧,也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状态。

乡村农家院子忌种向日葵,正是在民国时期才形成的禁忌习俗,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未必全部都因为迷信心理作祟。

0 阅读:7

依依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