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头塌陷少子孙,坟头有草家生金,还有相反的俗语,为何?

依依聊文化 2024-07-04 09:29:43

在我国农村传统文化中,俗语无疑是流传较广,传承较好,也是比较有魅力的一种形式。在诸多农村俗语中,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同样是在描述一件事,往往会出现在字面意思上唱反调情况,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哪句是对的,哪句是错的。

本文要解读的俗语,“坟头塌陷少子孙,坟头有草家生金”,就是这样的俗语。还有一句话,其中的意思,正好这句俗语反过来说,这句话就是“坟头有草子孙稀少,坟头塌陷家财万贯”。

不过,有人说,前一句符合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是一句真正的传统俗语。而后一句则明显有悖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根本不是什么俗语,是有人为了制造噱头,或者现在一些人,为了搏取流量胡乱编造的“假俗语”。

这些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不能绝对化,因为我国农村确实存在很多唱反调的俗语,就看如何去理解。

这里举一个事例说明。农村有一句俗语说:“做屋不向北,朝向就主绝”,而另一种说法是“做屋要向北,家中出豪杰”。这两句俗语的意思,可谓是针尖对麦芒。这主要是因为地域存在差异造成的。

“做屋不向北,向北就主绝”,也就是建房以坐北向南为好。我国传统住宅喜欢坐北向南,主要有两个优点。

一是能让阳光照进住宅。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中,太阳大部分时间从东方出来,然后偏南向西落下,尤其到了冬季,太阳偏南的幅度更大,阳光也就从偏南方向向北照射,正好可以照进住宅。

二是能挡住寒冷的风,接纳暖流。我国的气候为季风类型,冬天从北方吹来的寒流非常寒冷,夏天从南方来的暖风比较舒适。

因此,坐北向南的房屋,对北方和南方的平原地区,或者地势相对开阔的丘陵地区,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然而,一些山区和丘陵地区,因群山环抱,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地势,在一定范围内,容易形成山区小气候,冬天北风对这些地方的住宅的影响相对比较小。再加上因受地理条件的响,山里的村民只能根据地势依山傍水建房,因此,各种朝向的房屋都有。

很显然,“做屋不向北,向北就主绝”这句俗语,限制山区和丘陵地区的人建房的多项选择。这些地方把东南西北细分为二十四方,在360度的罗盘中,每方点15度。二十四个方位是用来确定坐山和朝向,所以又叫二十四山向。在建房时,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年份和不同的地形,可以选择不同的坐山和朝向,并不局限于坐北向南这种建房布局。

正因为如此,这些地方的人认为,“做屋不向北,向北就主绝”这句俗语,是很难听的一句话。按照这些地方农村习俗,尤其是长江流域一带的农村习俗,家里建设是千百年的好事,只能说吉利话,不能说破口话(不吉利话),人们认为这句俗语就是破口话。于是,旧时就有人编出“做屋要向北,家中出豪杰”这样的吉利话,来抵消前面的破口话。

通过以上的事例,我们再来理解开篇提到的两句俗语,思路就开阔多了。实际上,这两句俗语体现了,不同的地方,对老坟的不同习俗和思想观念。下面对这两句俗语分别进行解读:

一、坟头塌陷少子孙,坟头有草家生金

农村民众对“坟头塌陷少子孙”这句话,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这句话的意思就字面意思。也就是塌陷的坟头,其后代确实人丁不旺,甚至没有后人了,打理坟头的人少,或没有人打理坟头,坟头塌陷后没有人及时添土修葺,或者根本就没有人来添土修葺。

另一种是传统的孝道问题。我国大部分农村受传统孝道观念影响很深,尤其受儒家思想最深。《礼记·中庸》:“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在传统农村,这种观念主要体现在逢年过节的祭祀及上坟扫墓,以及平时对先人坟墓的管理。

出现崩塌、塌陷、野兽钻洞等情况,一般在清明扫墓期间修复。按照农村习俗,清明期间修整坟墓,不用另选吉日。也有另选吉日修整坟墓。

在旧时的传统农村,也有个别人因多方面的原因,既不祭祖,也不上坟扫墓,更是对先人的坟墓不管不顾,任其自然,先人的坟头塌陷了,也没有人去修补。这种塌陷坟头之人的后代,虽然人丁兴旺,但是乡村民众认为,这也属于“少子孙”,也就是遵守孝道的子孙少。这种说法,通常是对这样的子孙表达极为不齿。

至于“坟头有草家生金”这句话,也含有一种地方民间习俗。通常来说,村里老人去世后,就葬在乡村荒野墓地,堆成土堆,坟头长草是一种自然现象,不长草才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比如,有一些地多年堆积石灰,碱性过重地土地,还有就是过去用三合土硬花过的土地,现在则是用混泥土硬花的土地。

即便遇到这种不生草的土质,还是有办法解决的。比如,可以从长草的土地上挑土,覆盖在坟头上,再铲一些草皮覆盖在表面上,坟头就可以长草了。实际生活之中,很多人怕新坟不长草,造成泥土在下雨时流失,就是使用这种方法来保土。

其实,坟头不长草的情况,是人为造成的,也是个别地方的风俗造成的。过去,有一些地方,把坟墓修得很豪华,坟墓周围用青石板或砖铺地,坟头用砖砌,并用三合泥覆盖,特意不让坟头长柴草。现在一些地方,大多用石砖和混凝土硬化。

旧时农村,很多地方不认可这种修造坟墓的方式,认为还是纯土堆的坟头好。直到现在,农村还是普遍纯土堆的坟头。

至于“家生金”之说,是农村民众为了维护普遍纯土堆的坟头,给出的一种理由。民俗中有些理由是没有道理可言的。

二、坟头有草子孙稀少,坟头塌陷家财万贯

关于“坟头有草子孙稀少”这一句,是少数地方的习俗。这些地方的人俗信认为,坟头上不能长草,长了草就对不起先人。因此,这些地方的人在给先人修造坟墓时,旧时用三合土,现在用混凝土,将坟头硬化,坟头就长不出草来。

这一句上一节提到的那一句,意思正好相反,那一句的俗信认为,让坟头长草才吉祥,不长草不吉利;而这一句的俗信认为,不让坟头长草也是吉祥,长了草就不吉利。两种不同的地方习俗,各有各的说法,各有的充足理由。

至于“子孙稀少”之说,这里农村俗语中惯用的“吓唬”人手法,如果你不按俗语提倡的意思去做,就会造成哪种不良的“后果”。既然是用来“吓唬”人,也就不免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不足为信。

“坟头塌陷家财万贯”这一句,从感情上来说,让很多人难以接受。从俗信的解度来说,先人的坟头都塌陷了,不再荫庇子孙后代了,怎么还能让家里家财万贯?

在我国民间风水顺口溜中,也有类似的一句话“坟塌后人发”。实际上,这指的一般是五代以上的坟墓。农村有句老话说“人过五代另起坟,房过三代必走人”。

在传统农村,一般来说,五代以内的先人坟墓,被称为“私坟”,管理上还是比较好的。对五代以内坟墓的修整,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五代以内是一家人,人心也齐一些,其中的事务也单纯一些。

对五代以上的先坟墓进行修整,难度比较大了,其中的事务也复杂多了。在农村现实生活中,坟墓越老,修整的难度也就越大。再加上一些风水方面的传统禁忌,想修整年代久远的老坟,几乎不可能了。

在农村传统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家的普通老坟,都难以找到,很大一部分早已化为泥土,湮灭在大自然中,更不用说是否塌陷的事了。留存的少数老坟,要么是当地始祖的坟墓,要么是先人活着时,对家族或对社会有一定贡献,也有一定威信,让后人景仰,其坟墓本人对后人来说,有一定的纪念意义。

“坟头塌陷”,从字面上来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在感情上难以接受。然而,从自然规律来说,年代久远的老坟,绝大部分消失在大自然中,这本身就是古人提倡回归大地必然结果,也是必然的归宿。

到于“坟头塌陷”后,与“家财万贯”放在一起,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只不过是后人因感到内疚,或者因为遗憾,而出于自我安慰而已。

总而言之,我们在理解农村传统俗语时,对这类在意思上唱反调的俗语,无法判定谁对谁错,要结合民俗的地域性、差异性和多样性来判别。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1 阅读:887

评论列表

犀利哥

犀利哥

2
2024-07-05 15:37

如果都朝一个方向怕地球转不动啊

依依聊文化

依依聊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