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到底是不是吉祥树,为何很多农家庭院,对梨树不离不弃?

依依聊文化 2024-08-03 08:36:32

梨树,我国的民俗中,是否是吉祥树,在民间一直存在争议。有的人认为梨树是吉祥树,可以在庭院内,或者庭院周围栽种;有的人则认为梨树是不祥之树,即所谓的“凶树”,不能在庭院内及周围种植。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乡村很多农家,只要庭院内,或者庭院的周围有空坪隙地,种植梨树是主要选择的果树品种之一。这是为什么呢?

一、梨树被视为不祥之树

梨树之所以被不吉祥的树,主要是因为名字引起的。在我国汉语读音里,梨树的“梨”,与离别、离异、离散的“离”字谐音,属于民俗之中的语音禁忌。

特别是梨树的果实梨子,在民间,不管梨子有多大,一般只能独享,也就是一个梨子只能一个人吃,忌讳把一个梨子分开吃,尤其忌讳用刀子切开,分给别人吃。其中原因是,用刀将梨子切开为分梨,谐音为“分离”。

如果将“分梨”倒转来说,就是“梨分”,即梨子被分开了,在日常用语中,这种语序的倒置经常用到,习以为常。由于“梨分”的谐音是“离婚”,对于民间有传统稳固家庭观念的人来说,是最不愿听到的词。

在漫长的农耕时期,我国乡村从社会结构、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具有乡土社会的独特特征,家庭、宗族、村庄是乡村社会的基本单元。人们世世代代都离不开土地和家乡,离不开家人,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亲人分离是家人的最大痛苦,也是人民的最大灾难。

我国古代就有很多写妻离子散的诗歌,诗中讲述了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历史背景,描绘家庭破碎、亲人分离的情景。

比如,屈原《九章·哀郢》有“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杜甫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兵车行》等。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特别是日本侵华战争,在日寇铁蹄下,我国大片国土沦陷,1200多座城市惨遭蹂躏,造成无数家庭妻离子散。“分离”、“离散”成了那时民众心中永远的痛。

到了后来的和平年代,曾经有一段时期,人们怕处于儿童年龄的子女走失,被人拐卖而离散。离婚率高的社会,夫妻之间,害怕有一方突然提出离婚,而子女也害怕父母离婚,失去一个完整的家。

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受到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在意物品名称的谐音寓意。好的谐音被称为“吉祥话”,听起来让人顺心意;不好的谐音被称为“不吉利话”,或者“破口话”,让人产生厌恶感和畏惧感。

梨树、梨子,本来与“离”毫无关联,但是,因其容易在人们的主观上,产生谐音不佳的感觉,容易引起不吉利的联想,从产生了一种厌恶和畏怕心理。

再加上一些所谓的民间“方士”抓住民众迷信心理,并加以推波促浪、牵强附会,致使一些人认为,梨树是一种不吉利的植物,种在庭院内或周围种植,可能带来分离、离别或者家庭成员之间疏远的不吉寓意。

二、梨树被视为吉祥之树

我国是梨树的原产地,很早就出现在古典文献之中。如《尔雅·释木》中就有记载:

“梨,山樆。”“瓜曰华之,桃曰胆之,枣李曰疐之,樝梨曰钻之。”(注:樝,即楂,为楂的古称)

《礼记·内则》则记载了梨树果实梨子的用处,称为“楂梨姜桂”,又有版本为“楂棃姜桂”,棃通梨。这是古代四大调味品。古代祭祀中,姜桂有特殊气味的调味品,一般不会用来烹饪祭祀菜肴,如姜、桂等,只能用没有气味的楂和梨。同时,楂和梨本身也是一种祭祀供品。

楂为野山楂,梨为野山梨,生吃非常涩口,一般要煮熟才好吃。姜为生姜,桂为肉桂,也就是桂皮,现在仍然是重要的调味品。这四种调味品,在一些偏远的山村仍然使用,主要用来支腥膻味,比如,用来炖羊肉、牛肉、野蛮肉等。

野山楂和野山梨味涩,在农村作为一种土方子,通常用来煮水喝,起到消食健胃、清肺化痰等作用。不管是野山梨,还是种植的梨子,农村有将梨子熬制成梨膏的传统,平时用来当茶喝,可以止咳清肺化痰,也可以用来养生。梨子也被民间称为“百果之王”。

正因为如此,梨,在我国民俗传统文化中,有诸多象征意义。特别是在儒释道之中,梨各有不同的象征。

在儒家文化中,孔融让梨的故事,得以代代相传,主要得益于儒家的宣扬,原因是这个故事,符合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同时,在儒家文化中,梨树有长寿的特性,梨子有养生功效,梨树又是健康长寿的象征。

在释教文化中,梨通常是一种好的贡品,其中的说法,也是取“梨”的谐音“离”,象征“离苦得乐”。

在道教文化中,梨木被视为瑞祥之物,道观的装饰通常以梨木为最佳材料。

在我国民俗文化之中,梨木同样被视为瑞祥之物。我国五行学说中,梨在五行中属水,水是财富的象征,因此,梨象征财富。而“梨”在五行中又属木,古人用木的欣欣向荣来健康长寿的象征,因此,梨象征健康长寿。

南方很多地方,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在祭祀或祭祖时,梨是一种重要的供品,梨是一种吉祥如意的象征。

在我国“耕读传家”的文化氛围中,梨树同样被视为吉祥之物。“梨”与“犁”同音,家中有“梨”,也就是家中有“犁”,寓意家里有田可耕。在农耕社会,土地就是农家的命根子,有地可耕,才能获得财富。

“梨”又与“离”谐音。家有读书郎,家里都希望他们早日考取功名,谋得一官半职,离家赴任,功成名就。古代官员都是异地为官,一般要到外省任职,如些肯定得远离家乡,这种“离”是梦寐以求的好事。如果读书郎连离家的机会都没有,说明学业无成,没有出息,一辈子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

这就类似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如果读书不努力,考不上大学、大专和中专,就离不开家乡,离不开“犁把手”,只能在家种地。这里的“离”也是家里希望出现的大喜事。

这也是乡村很多农家,为什么不顾民间对梨树是吉还是凶的争议,仍然把梨树栽种在庭院内或庭院周围的原因,主要是受到“耕读传家”思想的影响,重视教育,把出人才的希望寄托于下一代。

总而言之,梨树也就是一种果树,本来就没有所谓的吉与凶之分,只是因为诸多民俗方面的原因,被人们主观地涂抹了感情色彩,产生出或是禁忌习俗,或是一种情感寄托。因此,梨树能不能栽种在庭院内或庭院周围,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思想来辩证看待。

0 阅读:1

依依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