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病的模糊治疗方法与辩证要点

寻桃聊健康 2024-06-04 21:06:50

外感病的模糊治疗方法与辩证要点

临床上很多疾病初期阶段都有头痛、发热、咳嗽、全身酸痛或恶寒、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很难诊断清楚具体是什么病,医生常以含糊不清笼统的“感冒”“重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言说患者,甚至患者经过对症治疗痊愈了,病人、家属、医生,也没明白是什么病。这就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糊涂诊断治疗,现代人有人认为不准确不科学,实际是中医治病的一个最佳方案,看似糊涂实非糊涂,比如描述人的特征,如果要求精确率越高(精确到头发多少、眼眉多少、长度,口角、眼睛大小精确到厘米、毫米等······),越搞不清楚,概述是处理很多事物最好方法。

中医治疗外感病常用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辩证、八钢辩证,各有特点和范围,往往不能互相兼容,其病因、病机、症状许多中医书籍论述杂乱繁多,使人很难掌握,特别是青年医师更是摸不着头脑。余经过 40 年临床经验,认为外感病治疗采用八纲辨证最为实用,八纲辨证可简化为六纲辩证论外感即表、里、寒、热、虚、实即可。再结合六淫风、寒、署、湿、燥、火治疗外感病较切临床实用合拍。其治疗外感病可采用秦伯未治疗感冒论述及原则:

余将治疗原则常用方剂应用辩证要点治病秘密简述如下:

一、治疗原则

1. 疏表:外感病均有外邪引起,因此必须疏表。然外邪有轻重性质之不同,必须加以区别。大凡外感初期微觉恶风形寒,头痛鼻塞,无明显偏寒偏热可用防风、薄荷等轻泄,兼有低热可加荆芥、桑叶,使之微汗。偏重于风寒,形寒头痛较重,或发热,或无发热均宜辛温发汗,应用紫苏、防风,或豆豉、葱白,偏重者选桂枝、麻黄,夏季应用香薷,暑热夹风加入佩兰、藿香、青蒿。偏于风热,微热头痛,口干咽干,口燥,选用桑叶、薄荷,风热与秋燥治疗基本相同。外感病疏散是治疗外感病重要一环,一般选用一两味药物,不宜太多,剂量不宜太大。

2. 清热:外感病无论风寒风热只要发热就应该选用此法,协助辛凉解表之剂解除风热之邪,帮助风寒外感已有发热缓解症状,常用:连翘、黄芩、栀子,夏季青蒿、六一散之类,治疗发热体温升高必须使之汗出,否则症状不会好转,患者突然寒战是发高热预兆,必须心中有数,告诫患者。一般选用药物一至两种,单用银花、连翘等不配合疏散之法效果不佳切记。

3. 宣肺:外感病大多数伴有咳嗽、候痒等肺部症状,肺主皮毛司卫气,宣肺有助解表,应用恰当事倍功效。常用药物桔梗、白前等。

4. 兼治:疏散、清热、宣肺、扶正相互配合应用,是治疗外感病基本治法。并要兼顾其他症状,如鼻塞流涕加苍耳子、辛夷,头胀痛用菊花、蔓荆子,四肢痛用羌活、桑枝,咽喉红痛用山豆根、马勃,大便干瓜蒌、枳实,胸闷痞满用郁金、香附、桔梗、枳壳等。

我临床经验是外感病应采用糊涂治疗是最佳方法,表、里、寒、热、虚、实辩证与六淫风、寒、署、湿、燥、火相结合是诊治疾病捷径。

二、外感病辩证要点

(一)风寒风热之鉴别

1. 阳虚体质多为风寒,阴虚体质多为风热。

2. 咽痛鉴别:风寒咽痛痛而不肿,风热咽痛又红又肿。

3. 脉诊:风热脉浮数,风寒脉浮紧数(这是理论概述,应明白不论风寒风热只要发热脉必数)。

4. 舌苔鉴别:若舌苔薄黄而渴为风热,若舌苔薄黄而不渴为风寒。

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故而学辨证不难,难在从舍。或舍脉从舌,或舍舌从脉。如果舍从不慎,往往毫厘之差,千里之谬。比如恶寒发热看似易辨,实则难辨。中风、伤寒、温病、热病、湿病都有发热,这就要从其同异之间区别了。恶寒则中风、伤寒可见,热病可见,惟温病则不恶寒。但中风的恶寒热,伴有汗出;伤寒的恶寒发热,伴有无汗而喘;热病的恶寒发热,是汗出口渴,脉洪大。口渴是热,但假热也有口渴。要脉象洪大中辨其有力是真热,无力是假热;无力中有时有力是真热,有力中有时无力是假热。口渴辨其饮多喜冷是真热,饮多恶冷是假热;喜热不多是假,喜冷不多也是假。有但寒不热、但热不寒的;有表寒里热、表热里寒的;有上寒下热、上热下寒的;有先寒后热、先热后寒的;有寒多热少、热多寒少的;有寒轻热重、热轻寒重的;有寒热往来、发作无常的;有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的。

临证先用中医传统之四诊望闻问切来辨证。怕冷一看便知是恶寒,发热可结合体温计。辨其发热有无恶寒鼻塞头痛身痛,有恶寒则不是风热。问其有无咽痛不适,如有不适则视其咽部有无红肿。无恶寒有咽红肿痛,则风热也。风寒风热皆可有咳,然咳而有清稀痰是为风寒,痰黄稠粘是为风热。而恶寒发热不重,咳而痰少或无,咽痒而干痛者,则又为风燥也。又有发热恶寒咳痰咽痛诸证不明显,惟有困倦无力者,是为伤湿感冒也。

外感病一定注意验舌脉,舌质淡苔白润滑者是为寒,舌质红紫苔黄或白腻干燥者是为热。舌质淡苔厚腻润滑者是为寒湿,苔腻而黄且干者是为湿热。舌质红紫苔薄或无苔光剥者是为阴虚内燥。脉紧为寒,脉数为热。其它的脉不至发大热也。高热而舌紫赤者必非一般感冒,为邪热入里之病。宜详细辩治。

(二)外感临床用药体会

1. 解热之药首重荆芥、薄荷 15-30g、身痛加羌活 10 防风 10,3-5 日不解特别午后 38°C 应用石膏,一般 30-50g,有明显口渴石膏 5--100g。咽喉不利加加桔梗、甘草。桔梗应用剂量 6-10g 大量可引起呕吐。咽喉红肿加玄参、牛蒡子。大便溏减量。板蓝根可应用 30g 以上。

2. 外感热病首重看舌,舌干不润热重与寒。外感初期舌润主之辛温少用辛凉,荆芥苏叶为主;舌干重用辛凉不必见渴,薄荷、连翘、金银花用量要大于荆芥,发热兼咽喉红肿疼痛连翘最宜,金银花可用忍冬藤加倍,同样效果。桑叶、菊花是辅助药,发热重者桑叶不宜重用,桑叶入血分,且多用有止汗作用,不利于热邪透解,菊花清头目,发热头晕易用。苏叶辛温若恶寒重者可助荆芥之温散。我的经验是诸病感冒皆可用西药发汗退热类药,惟阴虚者不可屡用之。伤其津液也。阴虚内燥之人或阳虚中风之体,用西医输液疗法与中医之增液之意义基本相同,而且我的经验是西医诊断为炎症需用抗生素者,中医往往也需用黄连,黄芩,大黄类药,如葛根芩连汤,白虎汤,或诸承气汤。然而其病已不称之为单纯感冒了。故而有许多患者说感冒数日不好,证明他的病不是简单的感冒,尤其不是单纯的风寒风热伤风感冒。必是有兼证或是病邪已入里而致。非在六经之太阳阳明少阳,卫气营血之卫分气分。伤寒温病均可有之。现代医学之检验及诊断方法可以用之辨病,中医则可既辨病又辨证。不能受西医诊断为炎症之影响,病毒也好,细菌也好,一定要用中医的传统,四诊,八纲,六经辨证,温病则用卫气营血来辨证,有是证用是方,才是真正的中医。外感糊涂诊断治疗不是反对其他辩证优势方法,而是要更灵活深入掌握其他优势治疗方法。

常用方剂:辨证以后,用方原则,有是证用是方。灵活加减组合运用一下方剂

1. 银翘散

2. 桑菊饮

3. 桂枝汤

4. 麻黄汤

5. 葛根汤

6. 香苏散

7. 小柴胡汤

8. 白虎汤

9. 人参败毒散

10. 豆豉汤

11. 香薷饮

1 阅读:31

寻桃聊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