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洛茨基鲜为人知的一些事儿
一谈起托洛茨基,人们往往联想到“托派”这个词儿。“托派”的全称是“托洛茨基主义派”,且也曾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个很有“敌意”的概念。?本文并非探讨托洛茨基主义思想或观点,而说说托洛茨基鲜为人知的一些事儿。
托洛茨基原名布隆施泰因,生于乌克兰,其父为俄国犹太人。1879年11月7日是他的生日,这一天恰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的那一天同日。1896年,17岁的布隆施泰因开始参加工人运动,反对沙皇暴政。因从事革命活动,于1906年11月被判终身流放。1907年2月,他在一位名叫托洛茨基的掩护下,拿着他的护照逃到了斯德哥尔摩,从此就以托洛茨基这个名字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1903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同马尔托夫等社会主义者围绕党纲、党章问题展开激烈的斗争。在选举中央领导机关成员时,前者获得多数,得名布尔什维克。后者获得少数,得名孟什维克。彼时的托洛茨基为孟什维克派。1912年1月,在布拉格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全俄代表会议上,孟什维克被开除出党。至此,布尔什维克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直到1917年3月二月革命爆发后,托洛茨基转变立场,加入布尔什维克,全力支持列宁。同年5月,几经辗转,托洛茨基终于成功抵达了圣彼得堡,与4月10日到达这里的列宁会合。
一、托洛茨基是十月革命实际指挥者
二月革命后的俄国,同时存在着以孟什维克为首的俄国临时政府和以布尔什维克为首的苏维埃政权,即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列宁因策划推翻临时政府的行动而被通缉逃亡国外,托洛茨基便成为了布尔什维克政权的苏维埃主席。尽管同年10月30日列宁从芬兰潜回圣彼得堡,但整个10月革命武装起义,列宁并不在场,全部都是在托洛茨基的领导和指挥下完成的。换言之,托洛茨基实际成为了10月革命的最高领导人。正因如此,革命成功后,列宁拒绝出任苏维埃政权第一把手-人民委员会主席的职务,执意将推举托洛茨基担任此职务。正因如此,那会儿的苏俄悬挂的领袖画像为列宁与托洛茨基并列,如同当年中共朱毛领袖画像并列一样。
托洛茨基在苏俄历史中,对苏维埃贡献最大的莫过于他创建了那支大名鼎鼎的苏联红军。其实,仅在一天之内就夺取了大城市政权的10月革命胜利,并非像中共付出了28年“农村包围城市”的艰苦卓绝才夺取全国政权的胜利。然,10月革命胜利不过是布尔什维克在圣彼得堡的胜利,彼时苏维埃的版图仅为圣彼得堡之弹丸之地。更令新生苏维埃岌岌可危的是国内外武装势力的进攻。托洛茨基清醒地认识到,维系苏维埃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仅靠参加武装起义时的赤卫队以及由革命士兵和水兵组成的武装,在国内外反动武装进攻面前,最终只能落到当年巴黎公社被团灭的下场。于是乎,经列宁批准,托洛茨基开始着手创建苏维埃常备武装。
1918年1月28日,苏维埃人民委员会主席托洛茨基发布关于建立工农红军的法令。红军最高领导机关是人民委员会,直接指挥机关是军事人民委员部,托洛茨基任红军总司令。开始,他以赤卫队为骨干,按照自愿的原则,动员劳动者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组织性的先进分子参加红军。虽然到4月底时,红军已达19.6万人规模,但远不能适应战争需要,托洛茨基便改志愿兵役制为义务兵役制。5月29日,获苏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批准发布。与此同时,托洛茨基推出了一系列建军举措,如废除指挥人员选举制实行委任制,组建军事院校培养军事干部。更重要的是从当年7月份起,实行政委制,牢牢将军权置于布尔什维克手中。截止到1920年秋,红军兵力已达五百余万之众,包括88个步兵师、29个骑兵师、61个空军支队及一些炮兵和装甲兵部队。
注:照片中为1918年秋季参加察里津战役的红军“切尔诺莫列茨”号装甲列车,在这次战役中红军凭借装甲列车的机动作战取得优势。苏俄内战时期,红军总司令托洛茨基大都在装甲列车中指挥和生活。
凭借此实力,经过艰苦奋战,粉碎了高尔察克、尤登尼奇、邓尼金、弗兰格尔的白卫军和波兰军队,将英、法、美、日武装干涉者驱逐出境,平息了喀琅施塔得叛乱、安东诺夫叛乱、马赫诺叛乱和巴斯马奇叛乱,捍卫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托洛茨基建军功绩及红军取得的辉煌战果,使其在军民中具有极高的威望,且被誉为“红军之父”。
三、托洛茨基是列宁选定的接班人
列宁选择接班人时,曾有6个人选。他们分别是斯大林、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和皮达可夫。最初因斯大林执行力强,做事果断,能抓住问题关键,故对斯大林可谓情有独钟。然,随着斯大林权力越来越大,他暴躁的脾气,霸道的作风、不善于团结同志的毛病便凸显出来。这也使列宁对其感到非常失望。然,尽管托洛茨基在不少问题上与列宁常有争执,但其理论水平高,策划能力强,加之其在十月革命、创建红军、苏俄内战期间显示出来的卓越才能,使列宁最终选择了托洛茨基。
列宁的这一意愿不仅是口头上的表达,而且先后以书面信件的形式加以确认。遗憾的是,由于列宁去世的太早,托洛茨基的“心太软”,斯大林的手腕太铁血,托洛茨基不但未能成为列宁的接班人,反而最终被斯大林算计而从苏联政治舞台跌落。1926年10月,托洛茨基的中央政治局委员被撤销。1927年1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撤销他的执行委员职务。同年11月,被开除出党。1929年1月,托洛茨基被苏联驱逐出境。其余在选的4人,最终都成了斯大林的刀下鬼。
四、托洛茨基结局留下的疑云
至今,人们对斯大林没有像对布哈林等4人一样处决托洛茨基,而是将其驱逐出境仍大惑不解,且此答案直到斯大林逝世后才有了结论。其线索是在斯大林的私人图书馆中,发现了存有数量众多的托洛茨基离开苏联后写作的文件资料,且大多数页面上都留下了斯大林阅读后的眉批。据悉,这些文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苏联克格勃特工从托洛茨基国外寓所中窃取的。经此推断,不杀托洛茨基的原因,说明斯大林还需要从托洛茨基那里汲取难得的智慧营养。
1929年托洛茨基被驱逐出境后,在辗转土耳其、法国、挪威等国家8年后,1937年1月到达墨西哥,并最终定居在墨西哥城。1940年8月20日下午5时许,托洛茨基在其寓所中翻阅其秘书的相好雅克松递上的一篇论文时,雅克松抡起一把登山冰镐向托洛茨基头部砸去。因其尖叫和顽抗,未能给雅克松再次打击的机会。杀手被闻声赶来的警卫制服,托洛茨基即刻被送进了医院抢救。虽经及时手术抢救,但终因伤势过重不治,于次日晚7:25离世,终年61岁。
杀手雅克松的真名为莫尔纳尔,且被判刑20年。1960年5月6日回到了苏联,并领取了行刺成功后就被授予的那枚苏联英雄的勋章。此人已于1978年病逝。
莫尔纳尔-行刺托洛茨基的凶手
或许是托洛茨基到了墨西哥后,成立与第三国际对抗的第四国际激怒了斯大林,或许是从托洛茨基那里盗取的文件对斯大林已失去了价值,他的命运便进入了倒计时。其实,在此之前已发生了数次刺杀未遂。最险的一次发生5月24日凌晨4时,20余名身着警服和军服的人,在解决了外围保安后,冲到托洛茨基夫妇及外孙卧室前,用机枪向这两个房间进行扫射达20分钟之久,在确信室内人员无一生还后,扔下几颗燃烧弹和一枚炸弹后离去。所幸室内人员及时躲到床下才逃过了一劫。经查,此举乃墨西哥共产党所为,其中包括墨西哥共产党员画家西凯罗斯。
托洛茨基在墨西哥城的寓所
五、托洛茨基的事儿有人还在挖掘着,研究着......
其实,托洛茨基还有一些事为人们所不知或误知。如:
1、人们知道列宁在1921年推出的新经济政策,却不知道托洛茨基正是提出新经济政策最早的那个人。这个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为核心的“新经济政策”曾大大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2、人们知道慕尼黑协定对希特勒的绥靖政策导致了二战的爆发,却不知道早在1930-1933年期间托洛茨基就在为争取德国工人阶级组织联合阵线,遏制德国法西斯势力的抬头,防止希特勒上台做着不懈的努力。
3、人们知道《列宁全集》中文版共有60卷,却不知道《托洛茨基全集》竟达150卷之巨。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外交、军事、艺术、教育等几乎所有领域。
4、人们知道斯大林促成了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并完成了北伐战争,却不知道托洛茨基早就看出了蒋介石和汪精卫要背叛革命,并提醒斯大林要警惕蒋汪与中共的决裂。
......
另外,关于托洛茨基对世界革命,尤其是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当今的国人已知之甚少。至于那个一度令中共阵营中谈虎色变的“托派”的议题敏感,且至今仍争议颇大。这也说明托洛茨基以及他曾坚持的那些东西,确实对世界和中国革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谈起中国的“托派”,可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通俗地讲就是后来国共两党都不待见的那个群体,这些人原本就是中共党员或同情中共自认信奉马列者。他们均认为中国大革命失败应归罪于斯大林的错误,赞同其对立面托洛茨基的观点和主张,如陈独秀、刘仁静、彭述之、郑超麟等,且这些“托派”活动通常是由组织,有纲领的。
另一类通俗地讲就是被打成“托派”的,且这些人大都为中共党员,其中不乏在莫斯科东方大学留过学的,但也有对托洛茨基一无所知的。前者仅表示过对托洛茨基观点认同或支持,但并未参加过任何非组织活动。如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西路军参谋长李特、西路军红五军政委黄超等。左权牺牲后仍戴着“托派”的帽子,李特和黄超在新疆以“托派”罪名被王明、康生处决,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被平反昭雪。后者完全是被无端扣上“托派”帽子的。如1939年发生在山东的“湖西肃托”中,共600余党员干部被打成“托派”被关押拷打,其中300余人被杀。要不是罗荣恒及时赶到制止,屠杀“托派”还将继续进行,其中包括后来成为“万岁军”军长的梁兴初。这些人大都没文化,均不知托洛茨基姓甚名谁。
1999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了波兰思想家伊萨克·多伊彻为托洛茨基所著的传记,分为《武装的先知》、《被解除武装的先知》、《流亡的先知》三部。他的《先知三部曲》迄今仍是举世公认的研究托洛茨基的最权威著作,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有人说用“先痴”这个词描述托洛茨基似乎更为贴切,因为自他投身革命后,就一直“痴心不改”地坚持着自己思想和观念。若有“先知”,或许其最终的结局不至于是个悲剧......
那么,托洛茨基是“先知”,还是“先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