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畜
“六畜”,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末期左邱明撰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就已经出现“六畜”的记载:“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 那么,“六畜”指的都是什么动物呢?古籍对“六畜”的记载,有各种不同说法,民间的说法也不尽一致。但是,西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学者杜预给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的“六畜”作注为“马、牛、羊、鸡、犬、豕。”注中的“豕”,读shǐ(矢),也就是猪。杜预对“六畜”的注,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因此后世人们都认为“六畜”就是杜预所说的“马、牛、羊、鸡、狗、猪”六种家畜(禽)。在我国各地农村,每年春节期间农家都会在圈舍门上贴出“六畜兴旺”的贴子,对家畜(禽)饲养业祝福。不过,在绝大部分人的心目中,“六畜”已经不是具体指某些家畜(禽),而是对所有家畜(禽)的泛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