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现代起亚集团以723万辆的全球销量稳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丰田和大众,连续三年巩固了这一地位。不过在中国市场,韩系车却是持续萎缩,2023年在华销量32.5万辆,2024年下降至23.3万辆,市场占比不足1%。(2024年现代伊兰特累销77479辆,途胜29939辆,现代ix35 22210辆,起亚赛图斯15094辆,现代索纳塔11134辆,起亚K3 10938辆。)

1.核心技术自主化:现代起亚集团旗下摩比斯(Mobis)等子公司实现了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且技术成熟度非常高,在多个权威评选榜单中都能见到现代起亚集团的成果。例如,其发动机多次入选“沃德十佳”发动机评选,8AT变速箱技术也在海外市场广泛应用。

2.差异化市场渗透:在北美、欧洲等市场,韩系车以“性价比”策略抢占中端市场;在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则通过本地化生产降低成本,成为性价比标杆。当然,韩系车在中国市场也采取的是这种策略,不过在更为物美价廉的自主品牌面前,其优势荡然无存。

3.电动化转型先发优势:现代集团基于E-GMP纯电平台推出的IONIQ系列车型,已在欧美市场形成竞争力。2023年,其电动车销量占比达12%,成为全球排名前列的新能源车企。

1.品牌定位固化于低端:韩系车早期以“性价比”打开中国市场,但长期未能突破中低端形象。例如,2016年前后,现代索纳塔、起亚K5等车型因降价促销被贴上“XX三宝”标签,品牌溢价能力持续弱化,品牌影响力不能更进一步。

2.技术“双标”引发信任危机:韩系车在华产品存在明显的减配现象。例如,北美市场的索纳塔搭载2.0T+8AT动力组合,而中国版本则采用1.5T+7速干式双离合,且在中保研碰撞测试中表现不佳,导致消费者对其安全性质疑。

3.新能源转型滞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超40%,但韩系车直到2023年才引入基于E-GMP平台的EV5、EV6等车型且定价偏高,与比亚迪、吉利等本土品牌的“技术+性价比”组合拳形成鲜明对比。

4.国产车技术反超:以比亚迪、理想、问界、小鹏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在混动技术、智能座舱、高阶智驾等领域已实现技术突破。例如,比亚迪第五代DM-i技术在能耗和成本上表现极为优异,迎来了销量的大涨,同时不断蚕食其他品牌的市场份额,尤其是以燃油车为主的合资车企。

5.地缘事件的长尾效应:2017年“萨德事件”对韩系品牌的打击也较大,引发了不少消费者对其的抵制,品牌影响力进一步下滑。虽然后面有所好转,但是失去的市场也不好抢不回来了。

韩系车能在全球成功证明其并非“技术弱者”,但在中国市场的溃败则暴露了其战略的失误。面对自主品牌的不断围剿,韩系品牌也一直在坚持和努力,把最新的平台和技术带到中国市场,推出更多新能源车型来跟新势力竞争,但目前来看效果很一般。中国生产的韩系车出口海外,是其接下来的重要发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