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开电脑,路上用手机刷视频,回家看电视……
现代人,已经离不开屏幕。
当你盯着大小不一的屏幕时,屏幕的厂家可能是同一家。
京东方,是全球最大的LCD电视面板、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面板供应商。
可谓,“抬头不见低头见”。
鲜为人知的是,这家显示屏领域的巨头,正在布局医疗行业。
京东方,为何花170亿建医院?
早在10年前,京东方就已经开始布局医疗行业。
彼时,京东方以2.5亿元收购明德投资有限公司100%股权,获得了北京明德医院的所有权。
北京明德医院是“北京单体最大的高端综合私立医院之一”,拥有床位100张,科室30个,60%为在京外国人群患者。
此次收购,既是京东方首次涉足医疗行业,也积累了医疗运营经验。
2016年9月,合肥京东方医院建设项目开工。2019年3月,开诊运营。
合肥京东方医院
合肥京东方医院总投资约32亿元,一期占地134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000张,设置48个一、二级诊疗科目,重点发展骨科、心血管、神经、肿瘤等学科。
2021年12月,合肥京东方医院正式获评三级综合医院。
合肥京东方医院,是京东方第一家自建医院,也是旗下首个投入使用的大型三级综合性医院。
合肥京东方医院的建设运营,标志着京东方从收购到自建的跨越,也为其后续的医疗布局奠定了基础。
此后,京东方又先后在成都、苏州、北京建设医院。
成都京东方医院,2018年开工,2021年开诊,一期投资60亿元,设置床位2000张,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二期规划1000床位。
苏州京东方医院,2020年开工,2021年开诊,总投资24亿元,设置床位1000张,2025年1月获批三级综合医院。
北京京东方医院,2023年12月开工建设,总占地面积约152亩,总床位1500张,预计2026年建成开诊。
苏州京东方医院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京东方布局医院有几个特点:
布局地点聚焦核心城市,北京、成都、苏州、合肥都是我国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这些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医疗需求旺盛,具备较高的消费能力。
投资额大,5家医院总投资超170亿元,规划总床位数约5600张,体现了其对医疗行业的高度重视和战略雄心。
十年谋划,规模已成。
未来,京东方可能会进一步扩展至其他重点城市,形成全国性的医疗网络。
京东方成立于1993年4月,是全球半导体显示领域的领军企业。
在LCD面板领域,京东方市场份额长期稳居全球第一。
在智能手机OLED面板领域,京东方的占有率约为10%-15%,仅次于三星。
2023年全球电视面板出货量占比
从财报数据看,2024年上半年,京东方显示器件业务营收达780.1亿元,占总营收的83.54% 。
换个角度看,这也意味着,京东方严重依赖于显示面板业务。
要知道,显示屏行业竞争激烈,又具有很强的周期性,新技术的出现也在影响竞争格局的变化。
京东方需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实现多元化发展,降低对单一业务的依赖。
医疗行业作为一个刚需行业,市场规模庞大且持续增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符合京东方的长期发展战略。
2015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 年)》,明确提出放宽办医条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
这也为京东方进入医疗领域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和支持。
即便如此,估计你难免会疑惑:
从显示屏到医院,京东方的跨界动作是不是有点大?
这里,我们要引入一个概念:医院数字化。
医院数字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医院的医疗、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数字化转型。
最基础的数字化就是医院信息系统,整合医院的挂号、收费、药房、住院管理等多个环节,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与交互。
更复杂的数字化,将实现医疗设备、药品、人员的互联互通。
医院数字化是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信息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做支撑。
自动发药机是医院数字化的具体应用
这些技术,恰恰是京东方的强项。
虽然京东方的核心业务是显示屏,但在物联网、传感、人工智能等领域也有很深的积淀。
以物联网业务为例,京东方IoT应用和低功耗终端在白板、拼接、ESL等细分市场出货量保持全球第一 。
未来,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医疗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从病房的智能监测设备,到手术室的精密仪器,都能实时上传数据,医生可通过系统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极大地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京东方先后成立北京京东方知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布局生物技术和医疗领域,为自建医院提供有力支撑。
从出发点看,京东方要建的就不是普通医院,而是数字医院。
京东方希望将自身在显示技术、物联网及大数据处理等方面的优势应用于医院的智能设备互联、远程医疗服务以及辅助诊断系统,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医疗体验。
京东方护理智能看板
北京京东方医院的定位,便是智慧物联网医院,计划充分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数字孪生医院,将服务体系延伸到社区和家庭,做新型服务模式的创建者。
这是一场技术的跨界融合。
在数字医院的探索上,京东方也许能走出一条新路。
医疗行业虽然是一个刚需行业,但回报周期也很长,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
特别是在中国,顶尖的医疗资源还是集中于公立三甲医院,民营医院的竞争力相对不足。
京东方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数字医院总门诊量达76万人次,总出院量达3.1万人次,营收约9亿元。
预计2024年,京东方旗下所有医院的营收在20亿元左右。
这个数字,与此前的投入相去甚远。
作为后来者,京东方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来建立品牌知名度,吸引患者和优秀医疗人才。
很多人会问,这么一算,京东方投资医院,是不是一笔亏本的买卖?
其实,京东方盯上的不是患者的口袋,而是大健康市场。
正解局注意到,京东方旗下的智慧医工业务,除了数字医院,还包括了智慧医养。
公开资料显示,京东方在成都建设运营了首个自建自营的医养社区—锦城拾光。
与普通的养老社区不同,锦城拾光有两个特色:
一是智慧赋能,整合集成了京东方30+项智慧物联设备,实现无感定位、远程监护和智慧安全等功能 。
二是医养融合,构建了“成都京东方医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互联网健康检测设备+居家健康监测设备”四位一体的医养融合服务体系 。
锦城拾光智慧赋能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京东方要建设的不是简单的医院或养老社区,而是以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支撑的大健康生态。
京东方重金建设的医院、养老社区,既是大健康生态体系的一部分,也是使用、改进、验证、展示自家解决方案的场景。
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1031万人,首次突破3亿人。
根据公开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75%以上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病。
老年人不仅需要生活照料,更需要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
医养结合,既是老年人的刚需,也在催生庞大的市场。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为13.9万亿元,同比增长15.83% ,预计2025年将达16.1万亿元,2027年有望突破20万亿元 。
从长远来看,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市场规模还将持续扩大。
在这个大市场里,京东方既是终端产品的服务者,通过建设医院、养老社区服务患者、老年人。
更具市场前景的是,京东方作为配套软硬件技术的提供者,向行业提供成熟的解决方案。
京东方智慧医院整体解决方案
这家科技巨头,正在改变大健康行业。
ppddwoaini
医院我不知道,马路饭店小店都不多了,都是药房了
打工人
它投资的是未来老人的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