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小看了司马懿的忍耐,也高看了曹爽的脑子。曹爽乃是曹魏王朝的二代主将,曹真的儿子,从小就和魏明帝曹叡关系不错。曹真死后,“邵陵侯”的封号由曹爽继承。曹叡大病一场,封曹爽为大将,自赐斧钺,兼领内外兵马,又命他与司马懿侍奉太子曹芳。
刚开始曹爽也的确没有让曹睿失望,先是遵照丁谧的劝告,以司马懿为国师,然后将郭太后调往永宁宫,任凭朝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一连串的“骚操作”,却让他露出了不负责任的真面目。正始5年,邓飏向曹爽提议攻蜀,以求建功立业,曹爽不顾群臣的反对,委任夏侯玄为将军,并亲自率领七万人马,经罗山向蜀汉进发。可是由于补给不足,他们不得不停止前进。那时,杨伟、夏侯玄等人都曾劝说他退去,可是邓飏却坚持要攻蜀,两人争论不下,曹爽一时拿不定主意,最终拖延了近一月,这才退去,可是这时斐翼已出师堵住了魏军后道,曹爽好不容易才退去。曹爽这一闹,非但没有立下什么功劳,反而死伤了数万将士,所有的战马都用光了,羌胡两国对他也是颇有微词,关中损失惨重。正元十年,曹芳、曹爽等人到高平陵朝觐,向大明皇帝献祭。司马懿开始高平陵谋反,上疏于曹爽的国母,以曹爽谋反、以谋私利为借口,要求革除曹爽之职,并命令蒋济占领洛水浮桥,封闭洛阳城。
听到这个消息,曹爽很是惶恐,竟然不敢告诉曹芳。在这段时间里,大司农桓范和鲁芝从洛阳逃走,在高平陵和曹爽汇合。桓范怂恿曹爽把曹芳送到许昌,假借皇上的名义,发动举国之军,与司马懿决一死战。曹爽还是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桓范便建议曹爽先借阙南别营,再借校尉之兵暂时抵挡,自己则固守许昌,并称自己可以假借司农之名,为大军运送粮食。但曹爽还是有些迟疑。司马懿生怕曹爽拼死一搏,便派出许允和陈泰,劝说曹爽交出兵权,并许允交出兵权,换取官职,经过一晚的考虑,曹爽终于屈服,向司马懿求饶。曹爽的蠢笨,终于让他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那就是满门抄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