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败亡的真相,历史书不会告诉你

浩博评过去 2023-09-01 06:25:01

一、

西周末年,周幽王因为“废嫡立庶”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直接造成犬戎攻破镐京,随后旧贵族们拥立周平王继位,迁都洛邑。

而西垂大夫秦襄公带兵营救周王室,并一路护送周平王抵达洛邑,周平王为了回报秦襄公的功劳,便封秦襄公为诸侯,以岐山以西的土地立国。

从此以后,曾做为商纣王宠臣的嬴姓赵氏家族,正式成为周朝的一方诸侯,参与到春秋战国的乱世争霸行列。

谁都没有想到,坐落在西陲偏僻之地的秦国,竟然能在五百年后一统华夏,混一宇内。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13年后,底层庶民们便揭竿而起,以烈火燎原之势埋葬了这个伟大的国家。

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秦始皇做错了什么,历史的深层次逻辑又是什么?

最近我又翻了一遍《资治通鉴》、《史记》和现代研究资料,有了一些和以往不同的体会,总结起来有几个关键词——

秦制的历史惯性、秦始皇的历史包袱、统一战线失败、人口危机、气温下降、经济危机等等。

接下来,我们用一篇长文来聊吧。

二、

说秦国离不开商鞅变法,我们就从这里说起吧。

公元前362年,秦献公薨逝,21岁的秦孝公继位。那时的中国已经进入战国时代,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也写入史书,有雄心的国家都开始变法图强,准备在越演越烈的乱世大展拳脚。

但秦国经过数十年的内乱,国力急剧衰退,秦献公付出毕生的努力,也只能阻止秦国衰落的趋势,始终不能重振秦国,以至于关东诸国都把秦国视为夷狄。

秦孝公回想起先祖的烈烈雄风,再看看现实中落拓的秦国,不禁发下宏愿——以毕生之力,再造秦国。

第二年,秦孝公便发布诏书说:

“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狄,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秦孝公说的很明白,只要能重振秦国,秦国就会给与高官厚禄,并裂土分封传给子孙。

魏国相府的中庶子卫鞅,听闻秦孝公的诏令,便跑到秦国,通过宠臣景监的关系,以法家的富国强兵之术说服秦孝公,一举成为秦国的显赫人物。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命卫鞅为左庶长,正式开始变法,卫鞅刚上任便颁布了几条法令——

把人民群众都组织起来,成为国家管理的编户齐民,并要求人民群众互相检举揭发,挑动群众斗群众,降低国家的治理成本。【令民什伍而相收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

为国征战且立功的,封官拜爵,为私利而作奸犯科的,按律严惩。【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努力种田提高粮食布帛产量的,免除赋税和徭役,偷奸耍滑不努力种田和经商的,没收家产,老婆孩子贬为奴婢。【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嬴姓宗室子孙没有军功的话,要开除族籍。【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这一套组合拳打出来,秦国很快就从散乱的部族国家,转型成整齐划一的军事国家,全国人民只需种田和打仗,其他的什么都不要管。

于是短短十年时间,秦国便道不拾遗,山中无盗贼,国家大治。

公元前350年,卫鞅进行第二次变法,具体法令是设立31个县、统一斗尺等度量衡、废井田开阡陌,并且更改税法,让秦国人民依照田地的亩数纳税。

如果说第一次变法是整个社会层面的,整顿了社会秩序和生产力,那么第二次变法就是经济层面的,让秦国有了稳定的财政收入。

经过这两次变法,秦国人民就被彻底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而完成这两次变法,卫鞅又亲自统兵和魏国作战,一战而胜,逼魏惠王迁都大梁,割让河西之地给秦国。

卫鞅凭借巨大的战功,得到商於十五座城池的封邑,号称“商君”,兑现了秦孝公诏令中的承诺。

由于秦国起点很低,所以此后的一百多年时间,秦国境内始终是“人少地多”的状态,而三晋地区的经济较为发达,则是“人多地少”,在秦国鼓励生产的政策下,大量的三晋人口离开故土,跑到秦国寻求出路。

这就给秦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在农业经济时代,劳动力和生产力、经济总量是强相关的,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到了秦始皇继位以后,秦国境内已经是遍地粮仓,达到“积粟如丘山”的地步。

再加上郑国渠的开凿,秦国的4万顷盐碱田地得到灌溉,变成亩产一钟(6.4石)的肥田。

至此,秦国正式成为“沃野千里,无凶年”的超级强国。

而在发展经济、促进生产力的同时,秦国也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无数次抓住有利战机,四处征讨,开拓国家的生存空间。

我们在前面说,秦孝公时期,商鞅就统兵东征击败魏国,收复河西失地,把秦国的势力范围辐射到晋西南,初步形成“秦据河山之固,东向以制诸侯”的优势。

秦惠文王继位后,秦国的经略重心放到南方,他派司马错讨伐蜀国,占领四川盆地,完全占领了长江和黄河流域的上游,并夺取楚国的汉中郡,将秦国的影响力辐射到江汉地区。

关于这一时期的秦国,史书上写到:“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厚富,轻诸侯。”

秦武王在位仅仅5年,但也占领韩国的宜阳,打通进取中原的通道。

从此以后,秦国的经略重心开始放到东方。

秦昭襄王在位56年,任用白起等将领破韩魏联军、江汉伐楚、长平击赵、洛阳灭周,几乎完全占据中国第二级地理阶梯,对山东六国有泰山压顶之势,当时的人就说:

“秦为大鸟,负海内而处,东面而立,左臂据赵之西南,右臂搏楚之鄢郢,鹰击韩魏,垂头中国。”

经过百余年的军事开拓,以及百余年的经济积累,秦始皇终于奋六世之余烈,用十年时间便横扫六国,一统华夏。

秦国能建立空前绝后的功业,离不开历代秦王的接力,也离不开变法政策和老秦人的合力,但归根到底,是商鞅变法给秦国奠定了深厚的根基。

三、

秦始皇统一华夏以后,一个必须要面临的抉择是,分封还是郡县?

其实在当时的人看来,分封和郡县是不冲突的。

秦国主要是郡县制,但山东六国也有郡县,例如赵武灵王就设置了云中郡、雁门郡、代郡。

山东六国给宗室和贵族分封食邑,但秦国也给宗室功臣们分封食邑,例如秦孝公封商鞅十五座城池做食邑,秦惠文王封张仪为武信君,食邑六城。秦庄襄王封吕不韦为文信侯,食邑是洛阳十万户,器大活好的嫪毐都被封为长信侯,封国为太原。

整个战国时代,这些都是有先例可循的。

所以在公元前221年,刚灭了齐国,丞相王绾就和秦始皇说,燕、齐、楚国太偏远了,朝廷不方便直接治理,不如封您的儿子为王,镇守这些偏远地区。

丞相王绾的意见,其实代表了秦国朝野的意见。

他们是发自内心的认为,秦国的咸阳朝廷不可能直接治理边境地区,需要藩王做皇权的代理人,在那些地方现场办公,遇到问题就地处理。

但是廷尉李斯不同意,说周朝也是分封宗室的,后来不也打成一锅粥么?好不容易统一了,咱别折腾了。

听完李斯的话,秦始皇表态了:“李斯说得对,秦国以后不搞分封了,只用郡县。”

七年后,博士淳于越又提了一次分封的建议,结果李斯又站出来反驳,坚持主张用郡县制,绝对不能分封子弟为王,而秦始皇再次站在李斯一边,反驳了分封的建议。

那不封到边地做藩王,总要给儿子们食邑,做官做事吧?

毕竟秦惠文王的弟弟樗里疾,就被封为严君,做过秦国右丞相,给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秦昭襄王把宛城封给公子芾,邓城封给公子悝,他们两人后来跻身秦国“四贵”之列。

但到了秦始皇这里,非但二十多个儿子没有食邑和工作,连嬴姓宗室都见不到名字了,整个始皇一朝,你看不到一个嬴姓宗室在史书上露脸。

此外给秦始皇打江山的功臣们,也几乎没有封地食邑,王翦在伐楚前就吐槽说:“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意思是在您手下打工啊,封侯就不指望了,趁着您宠信我的时候,赶紧捞点钱吧。

如果说坚持不分封藩王,是秦始皇的制度信仰,但藩王、宗室、功臣都不封,这就不是单纯的制度信仰了,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秦始皇在政治上对分封制不满意,在情感上对嬴姓宗室不满意,在权力上对大臣不信任,三者都受到秦始皇的严酷打压。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秦始皇有沉重的历史包袱。

周朝分封的弊端,秦始皇是亲眼见到的,各诸侯国的始祖都是血脉相连的兄弟,结果世袭几百年后,诸侯国之间征战不休,生灵涂炭。

而嬴姓宗室的反噬,前有秦武王薨逝后,严君樗里疾和宣太后拥立公子芾争王位,后有公子芾和公子悝位列“四贵”,和穰侯魏冉一起专擅朝政,导致政出私门。即便秦始皇亲身经历的,就有长安君成蟜谋反,差点把他拉下马来。

至于功臣,独掌朝政的文信侯吕不韦,带领门客刺王杀驾的长信侯嫪毐,这不都是前车之鉴吗?

秦始皇天生就是多疑敏感的人,亲身经历过这些事以后,基本不可能对藩王、宗室、功臣产生一丝信任感。

他担心这些人颠覆秦国的政权,也担心他们颠覆自己的地位。

秦始皇的历史包袱非常沉重,他根本甩不掉。

所以秦始皇才废除分封、打压宗室、贬抑功臣,把朝野事务都揽到自己身上,把天下大权也集中到自己手里,实行了史无前例的独裁政治。

这意味着,嬴姓宗室、功臣乃至亲儿子,都在统一华夏这件事上,没有得到丰厚的利益,统一华夏对他们来说,除了精神荣耀以外,很难再找到其他方面的认同感。

但任何事都有两面性。

藩王、宗室、功臣能威胁皇权甚至颠覆政权,但他们做为秦国的天然股东,和秦国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

大多数时候,他们在内部争权夺利,可一旦遇到想颠覆秦国政权的人,那就是掀他们吃饭的桌子,出于自保的目的,他们也会团结起来保护秦国。

可以说,他们也是秦始皇的天然盟友。

秦始皇因为自己的历史包袱,主动把他们排除到政权之外,虽然暂时集大权于一身,却也放弃了大量的潜在盟友,天然的政权基石。

唯独李斯,因为迎合了秦始皇的心意,成为秦始皇的宠臣,最终进位丞相,取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从这方面来看,秦始皇和极力削藩的朱允炆有相同之处,李斯和明朝后期的阁老们差不多。

那个威风赫赫的秦始皇,权力根基其实是很虚弱的。

这个问题,可能秦始皇也意识到了,于是他想了两个解决办法。

其一是在李斯的建议下,焚烧诗书,以吏为师。

这两道命令是同时发布的,目的便是统一思想,并且把民间知识分子吸收到政府里,逐渐培养认同郡县制的新生代官员,然后在他们中间选拔根正苗红的人,组成接班梯队。

这是指向二十年后的官员培养计划。

其二是和六国旧贵族结成统一战线。

在灭六国的过程中,秦始皇其实没有刻意清洗六国旧贵族,统一之后,也只是把十二万户豪富迁徙到咸阳,放到眼皮子底下监管。

六国存在了数百年,各国的宗室、公卿、大夫、将军何止十二万户?所以迁徙到咸阳的十二万户豪富,可能只是最顶尖的六国旧贵族,那些中层官吏和基层地主,大概率都留在了六国故地。

例如王贲灭魏国后,秦始皇派人问魏国的安陵君:“能不能用五百里地和你交换安陵?”安陵君说:“我的土地是魏国先王封的,想终生守护,行不行?”

秦始皇的反应是“义而许之。”

注意一个细节,秦始皇的态度是交换,而不是剥夺,安陵君说不愿交换,秦始皇也没有强制要求。

可以想见,这绝对不是个例,应该是当时的政治要求。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六国的经济关系和社会结构,很大程度上保留下来,贵族依然是贵族,地主依然是地主,平民依然是平民。

秦始皇觉得,这样就能以最小的代价平定六国,并和六国旧贵族结成统一战线,获得他们最大限度的支持,让六国旧贵族成为秦国政权的一部分基石,填补藩王、宗室、功臣缺位造成的权力真空。

实事求是的说,秦始皇的这两个办法都有可操作性,但必须要稳定的过渡二十年,等到战国时代的人都死去,新一代人成长起来,秦国的统一大业就彻底完成了。

然而,秦始皇很快发现了新的问题,迫使他必须提出新的解决办法,正是在解决新问题的时候,秦始皇的布局彻底崩盘了。

因为那个新问题叫做历史周期律。

四、

从公元前219年起,秦始皇开始东巡郡县,在此后的十年间,东巡成为常态,秦始皇几乎常年在各地视察,在马车上处理公务。

那种硬轱辘马车,我们坐几天都得散架,更别说秦始皇长年累月的坐了,很辛苦的。

秦始皇之所以这么做,除了在六国故地炫耀兵威以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以皇帝之尊组建流动的中央政府,暂时替代藩王守边的职能,等待二十年过渡期结束。

但在巡游的过程中,秦始皇可能发现了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天下的人口太多了。

秦国统一华夏只用了十年时间,相比春秋战国常年累月的战争来说,实在太快了。战争的时间短,意味着因战争死亡的人也少,结果就是秦国和关东六国的人口大部分都保留下来。

据现代学者们推算,统一之后,秦国人口在三千万左右。

这些人口看起来不多,但问题是,当时江南没有开发,北方边境的人口不多,三千万人口几乎都集中在黄河流域。

而且秦始皇没有大规模清洗六国旧贵族,之前的经济关系和社会结构都保留下来,那么必然是旧贵族、旧官吏、旧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农民少地甚至无地。

这意味着统一不到十年,秦国便出现“人多地少”这种历史周期律的晚期症状。

秦始皇灭六国,可以说是跑步进入ICU。

但秦始皇毕竟是千古一帝,他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他要用自己的方式,和历史周期律这个首次出现的客观规律战斗。

公元前216年,秦始皇发布诏书——“使黔首自实田。”

黔首是人民群众的统称,自实田是自己申报田地数量,这道诏书的意思是,所有人都自行申报田地数量,再由郡县审查核实,以此作为征收田赋的标准。

这么做有利于秦国的财政。

但反过来看,由于六国故地没有改变旧的经济关系,那么秦始皇的“使黔首自实田”其实是土地确权,他放弃了重新分配土地的历史任务,正式承认了旧的经济关系,保护了所有旧贵族、旧地主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

那没有土地的老百姓怎么办呢?

秦始皇的办法很简单,开疆拓土,我打下新土地分配给你们。

于是在公元前215,秦始皇派蒙恬统兵三十万,北却匈奴七百余里,夺取水草丰茂的河套地区,设立44个县,从人口繁盛的黄河流域迁徙大量移民过去居住。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征发赘婿、商人为兵征讨岭南,设置桂林、南海、象郡,并迁徙50万人到岭南地区,镇守这块新征服的土地。

公元前213年,“治狱吏不直者及覆狱故失者,筑长城及处南越”,征发作奸犯科的官吏和罪犯,迁徙到南北边疆。

公元前211年,“迁北河榆中三万家”,向榆林、河套一线迁徙了三万家人口,每个人的爵位升一级。

不断大规模移民的同时,秦始皇还征发数十万人修长城,征发70万人到咸阳附近修建阿房宫、骊山陵等大工程,再加上采石料的、砍木材的、运输的,秦始皇动用的青壮劳动力何止百万。

这几年时间,秦始皇以“暴君”的面目出现,和前半生“精明强干”的形象完全不同,原本原因就在于,他要抽调黄河流域的青壮劳动力,缓解人地矛盾,试图解决已经出现的历史周期律。

可能秦始皇觉得,这么做既能为国戍边,也能满足个人享受,还能缓解人地矛盾,要是死掉太多的人,正好减少多余的人口。

简直是一举多得。

熟读历史的你肯定看出来了,秦始皇解决历史周期律的办法,不是在上层分配方面动刀子,而是走了一条军国主义道路,用输出战争和肉体消灭的方式,来解决秦国的底层矛盾。

在两千年前刚统一华夏的时候,秦始皇就认识到历史周期律,并做出相关的尝试,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秦始皇的水平都是千古一流帝王。

但秦始皇的尝试注定要失败。

在生产力落后的两千年前,输出战争就要大量消耗国家财政,搞大工程就要耽误农业,这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国家财政消耗巨大要征税填补,农村没有青壮劳动力导致田地荒芜交不上税,国家在经济压力下继续征税,农民为了避税和保命便逃离农村啸聚山林......

而在这个时候,天灾也来凑热闹。

从公元前212年开始,秦国气温急剧下降了1.5度。

当时仍处于历史上的暖期,正常情况下1.5度的降温问题不大,但问题是,当时的秦国偏偏处于大动荡时期。

原本就脆弱不堪的农业和降温结合起来,结果就是农业继续减产,很多地方颗粒无收,农民为了果腹,甚至把种子都给吃了,秦国大地上出现“死者相望”的惨烈局面。

至此,秦国的经济彻底崩溃,有条不紊的郡县也走向混乱。

五、

秦国历史走到这里,已经很清晰了。

商鞅变法给秦国打造了强悍的国家机器,把人民组织起来,实现了指哪打哪的火力输出能力,凭借这种超前的国家机器,秦国六代君王跑了接力赛,终于一统华夏。

但商鞅打造的国家机器,遇到秦始皇这种心比天高的千古一帝,也为他尝试解决历史周期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两者结合的结果,只能说是一场灾难。

而秦始皇因为个人因素废分封、压宗室、抑功臣,彻底走向极端化,遇到事关国家走向的大事,除了李斯之外,他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更不用说有个稳定的统治班底了。

至于秦始皇寄予厚望的郡县官吏,由于缺乏监察机制,也缺乏郡县制的素质教育,导致他们在执行政策时经常层层加码。秦始皇想建立的统一战线,也在六国旧贵族心怀故国的情怀下,始终建立不起来。

张良在博浪沙的惊天一击,儒生们在泰山脚下的议论,就证明了秦始皇统战路线的失败。

执掌混乱江山的孤家寡人,这就是秦始皇。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沙丘驾崩。

这个时间实在巧的很。

如果早死五年,没有和历史周期律战斗,秦始皇的评价绝对是商汤、周文一样的圣人,如果晚死三年,秦始皇可能会和刘邦打个照面。

偏偏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带着毁誉参半的名声去了,既没有进位神格,也没有沦为赵武灵王、唐玄宗的结局,实在巧的很。

他亲手推向极端化的秦国,他亲手造成的孤家寡人地位,他亲手酿成的经济危机和沸腾民怨,都将留给那个年少无知的秦二世。

秦二世:“最终还是我一个人扛下了所有。”

而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所作所为,却在冥冥之中,为真正的天命真人刘邦铺平道路,他以黑马的姿态强势崛起,在一片废墟的华夏大地上,建立起绵延四百年的大汉王朝。

47 阅读:14960

评论列表

眯眼侃世界

眯眼侃世界

19
2023-09-20 06:22

应该享受战争红利的都在边疆,老秦人在百越在九原,大厦倾倒那一刻,才知道维护大秦的依然是秦人,可惜他们不在

半月方塘 回复 06-15 13:53
从大的说,是过分依赖农业,没有改变周朝的生产力,应该学习商朝的农工商并举模式,可惜,墨家被清除,这点难实现,单一的农业,在天灾面前,必然加大人口和土地的矛盾,陷入农业社会历史兴亡周期。从小的人的因素来讲,成也郡县制,败也郡县制,皇权太小,相权太大。

隔壁老猫

隔壁老猫

18
2024-02-16 22:39

有功之臣,皇室宗亲,秦国旧臣分不到战争红利,反而给六国贵族保留根基,谁还愿意给你卖命。

zues

zues

13
2024-02-25 06:20

实际上就是郡县制搞得太快扯到蛋了,比如你公司行通过不断兼并做大做强,成功上市圈了一大笔钱,原始股东们想要兑现的时候,你却耍流氓告诉他们你的股份不作数了,都给劳资滚蛋!这谁特么能服你?后面的王朝都吸取这个教训,要不先封后撤,造成两种制度并行。

暗香紫藤

暗香紫藤

10
2024-01-05 00:18

究极原因还是巡游中的突然离世 对于偌大的集权制国家 继承者问题没有及时成长起来

韦荣鹄

韦荣鹄

9
2024-01-11 08:45

说了等于放屁一样臭。[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秦亡于1秦始皇太仁慈,没有对六国贵族斩尽杀绝。2军队则重北方和南方,中央军团才3-5万人。最后只能用囚徒末经训练就急忙镇压。其他原因都是小问题。[得瑟][得瑟][得瑟]

用户10xxx03 回复 01-12 08:37
最大问题少了二十年寿命[得瑟]有二十年寿命啥问题否能解决了

老马迷途

老马迷途

9
2024-02-15 10:54

郡县初立,凝聚力尚未形成而己。

用户10xxx81

用户10xxx81

8
2023-09-01 22:58

哈哈,历史书不告诉我们,由小编告诉我们[点赞]

侠客行DNF桃花歌

侠客行DNF桃花歌

7
2024-06-06 15:50

读书的时候相信历史!进入社会以后洞察人心不再盲目!只会冷眼以待让自己清醒[无奈吐舌][得瑟][扁嘴]

Believer

Believer

7
2023-09-19 11:30

考古发觉都告诉你了,胡亥杀起兄弟来,都弄残弄死折磨的,骊山下的秦代公主坑多位秦国公主公子骨骼变形,都有酷刑的痕迹。对亲兄弟都如此怪不得还要章邯囚徒军扛大旗。朝内外人人自危,别人根本不敢回来怕弄死。

强中手 回复 03-20 11:50
秦昭襄王,秦始皇对内都是一样的

中华不亡1937

中华不亡1937

7
2024-06-17 08:49

商鞅变法,成就秦国虎狼之师,整个秦国变成战争机器,商鞅变法在战国兼并战,秦扫灭六国,起到关键性作用,然而秦统一中国,商鞅那套法律就成了终结大秦帝国,成也商鞅,败也商鞅!秦始皇最大的过错,中央集权制,对于当时的中国太超前了

用户14xxx17

用户14xxx17

6
2023-09-07 21:07

大秦的灭亡主要汉奸太多,不爱国的太多,项羽,刘邦就是不爱国的汉奸代表!

孤鹜竟长天落霞染秋水 回复 11-24 18:25
并不是,正因如此,更能体现嬴政的伟大,刚一统,别人可不承认是一个国家的,赵魏韩楚,谁会觉得跟秦是一个国家,六国余烈复辟之心,破家之仇亡国之恨,嬴政不能多活三十年秦亡就是必然的。还好有嬴政书同文车同轨,之后又有刘邦,汉承秦制,之后中华大一统才正式上线,之前可不是一个国家,因为有他们中国才不像欧洲那样

真理追求者 回复 12-01 10:41
你既然说灭了,那就证明已是秦国的一部分了,已是秦国人了,正好反驳你第一段。自己打脸去吧!既然是秦国人了,那说它们是不爱国的秦奸

爱生活

爱生活

6
2024-06-07 00:47

如果杀光六国贵族,在当时会有什么问题?如果把土地分给六国百姓,会不会出现一个盛世大秦。几千年来的人情世故会不会被法治取代?

男人海洋

男人海洋

6
2024-06-20 11:07

说秦始皇是暴君的,是对历史的不懂。秦骤然灭亡,历史原因太深了,一言两句是说不清楚的。

江南烟雨

江南烟雨

4
2024-05-26 15:51

确实分封土地给功臣和宗室能让秦帝国再存续一段时间,但秦帝国再嬴政死后必定四分五裂,往大了说,华夏必定陷入战火,而且是春秋战国那种百年战争,往小了说嬴政不希望秦帝国在自己死后沦为周朝那样,四分五裂,天下要掌握大秦皇帝一个人手里,哪怕是嬴氏子孙,功臣后代,也决不允许分享皇帝的权利,国家必须按照法令,遵循一套法治运行,只是嬴政太自信了,甚至自负,自负到自己可以压住天下,认为自己的帝国是全新的制度,必定不会像周朝那样四分五裂,只是他再怎么厉害,也逃不过宿命,那就是他会死,他死后的大秦帝国根本不是他能掌控,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郡县制,妄想以一种制度管住一个国家,所以嬴政会失败,也必定失败,因为他无法保证他的儿子会跟他一样英明神武

城东少年已白头

城东少年已白头

3
2023-09-01 22:25

祖龙最终还是输在了天命难违

梦一世

梦一世

3
2023-09-01 22:02

历史?不过是古人写的罢了,经历过的人说的才可信!

真理追求者

真理追求者

3
2023-10-30 10:21

这么写实,逻辑严谨的文章也有人喷,可见想说点真事实事有多难

强中手 回复 03-20 11:43
笔者写✍🏻的很巧妙,但是不是根本,看看去秦的都是哪些人吧

sdwwwwxg

sdwwwwxg

3
2024-05-13 16:42

你行你来[点赞]

用户10xxx64

用户10xxx64

3
2024-08-17 11:49

看看现在证券交易所,什么基金经理这些人,你们都明白了

琢玉

琢玉

3
2024-02-10 18:21

说的大致不错,但是对春秋和战国的划分不够准确。其实春秋和战国是后来的人为了好区分这个时间周期而定的。春秋是鲁国一位大贤写的后经过孔夫子整理完善才有了《春秋》一直到周王室迁都周王畿这里春秋结束,后人用战国策来做划分,其实春秋结束可以从秦武灵王举鼎失败这里划分,也代表周王畿的权利没落,《战国策》从这里记载开始,这是区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最好方式。

吹牛不打草稿

吹牛不打草稿

3
2024-02-25 16:22

秦始皇千古明君,仁慈皇帝典范,胡亥也是一代明主!宽厚待人,爱民如子,深得老百姓爱戴,赵高一代贤相,尽心尽力辅佐胡亥,。

Mrm超v神p

Mrm超v神p

3
2024-05-24 00:27

始皇帝主要问题是没有及早定下继承人,所以才会被赵高钻了空子,但凡他早定继承人明确公诸于世就不会有后面的二世乱国。

jjuggvbnj

jjuggvbnj

3
2024-12-29 11:22

以历史角度看,秦朝功绩很大,站在民众角度看,秦朝非常差劲,根本不把人当人,看看商君书的内容,亡了很正常,

夜灰狼

夜灰狼

2
2023-09-26 17:11

开历史先河,一下驾驭那么大的权与利,有心无力。再遇上5000年才出一位的黑心二世祖,这锅粥具定糊糊了。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

2
2024-02-23 15:14

一切都是天意,秦始皇死的太早了!

毅凌

毅凌

2
2024-07-01 23:20

输在一世活的太短了,再给个几年,渡过天灾,稳固一下,就是另一个局面了。

高战

高战

2
2024-07-26 15:46

分封有其优点,危难之际让那些精英为己而战总比为国而战更出力。

彦文

彦文

1
2023-10-13 03:47

_ _ __

_ _ __

1
2023-10-17 12:36

神仙,我们就是给小神仙刷经验,刷想法,刷试练的,以后小神仙们的神通使的出神入化,我会不会有那么点功劳?

流水

流水

1
2024-02-08 11:08

秦始皇不死项羽刘邦敢冒头?

用户10xxx10

用户10xxx10

1
2024-02-29 19:02

所以你能告诉我 你咋这么牛。你怎么不上天和太阳肩并肩。

奼坴䝧

奼坴䝧

1
2024-07-03 11:10

暴秦暴君暴行暴乱暴亡暴毙

汪先生

汪先生

1
2024-07-23 20:48

有道理,儒家的忠君思想还没有完成在贵族的思想积累,分赃不均必定导致矛盾?

给点阳光我就灿烂

给点阳光我就灿烂

1
2024-02-25 08:36

李斯是功臣还是奸臣?[得瑟]

用户11xxx96 回复 09-08 17:35
人民的评判才是最准确的,不是有个成语形容李嘶的[呲牙笑]

用户11xxx96

用户11xxx96

2024-08-05 09:15

赵政灭掉六国,必然是这个下场,与天下人为敌必然不会有好下场[滑稽笑]

浩博评过去

浩博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