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环材为何被戴上了“天坑”的帽子?生化环材的“坑”又在哪里?都 2024 年了,它们还是“坑”吗?
首先,还有家长不知道什么是生化环材吗?生化环材指的是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工程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这四个领域的统称,里面包含的专业大大小小有几十个,比如制药、化工、石油、高分子、环境工程等等。
其次,生化环材为何被认为是四大“天坑”专业?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学生化环材有“三难”。第一是科研难。生化环材作为基础性学科,本科的知识体系和实验技能只是打基础,想要在本专业有所成就,就得继续深造读研。但科研的探索道路并不轻松。
以材料为例,纯石墨烯作为催化剂的效率远达不到预期,研究表明,石墨烯掺杂其他物质后能有效提高材料性能,于是引发了一波测量石墨烯掺杂元素效果的论文浪潮。与石墨烯有关的论文泛滥,之前的论文一再贬值,陷入恶性循环。
第二是就业难。科研的门窄路小,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眼前最现实、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就业难。每年的学生就业报告中,生化环材专业的数据都不太理想。和其他专业不同,生化环材四大专业要想发展好,门槛极高,得读到博士或研究生甚至博士后,工作环境和待遇才会有较明显提升,而薪资上限可能只是金融、计算机等热门专业的下限。
第三是转行难。生化环材作为实验型学科,本科的知识和技能在求职中不占优势,只能被迫转行。这个专业的硕博生还面临另一个尴尬处境,就是对口专业薪资水平不如预期,此时转行意味着前几年的辛苦白费,所以只能暂时观望。
到了 2024 年,生化环材还是“天坑”专业吗?现在不能一概而论了,有些专业已经慢慢“脱坑”。以材料科学为例,随着芯片行业和半导体行业的兴起以及新能源行业的火爆,材料学开始崭露头角。现在半导体材料是芯片行业的主流,高分子材料是新能源行业的主流。
所以,家长在孩子志愿填报或考研的过程中,对材料学不必过于悲观。在新行业的加持下,材料学逐渐展现魅力,可以重点关注材料的四个方向:半导体材料、高分子材料、材料物理以及储能材料科学。只要选对专业,未来依旧发展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