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传来了好消息,具体是什么呢,请看下面的截图,传递了非常明显的信号,对居民来说,2025将是增加收入的好时机。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明确指出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重中之重。
而提振消费,首先就需要有消费能力,因此会议进一步明确:要大力支持居民增收,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提升消费能力。
提升消费能力的途径实在太多了,常务会议列出来很多种,也是今年提升消费能力的大方向。比如扩大文体旅游消费,推动冰雪消费,发展入境消费。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延伸汽车消费链条等等。这些措施不仅仅是今年提升消费能力的方向,也是指导各地提升消费能力的切入点。
当然,消费必须有钱,没有钱,消费就是空中楼阁,而且还必须深挖消费潜力,让老百姓都愿意把多余的财产拿来消费,带动经济发展,消费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今年以来,增加居民增收已经有了实际行动,具体来看:
第一,提高2025年退休人员养老金及城乡居民养老待遇领取人员基础养老金。
早在2024年12月份,养老金上涨事宜就已经确定了,在上年度早早确定下年度养老金上涨,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国家对于2025年的养老金上涨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通过提前宣布2025年养老金上涨决定,能够为广大退休人员提高消费信心,而养老金上涨的部分,绝大部分都回流到了市场,通过消费的方式带动了经济发展。
第二,2025年以来,多地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标准,随着各地的经济发展,一般每两年或者三年调整一次。
2024年已经河南、湖北、湖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江西、云南、宁夏等12个省市上调了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进入2025年,又有6个省市接连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比如山西省、四川省、新疆、重庆市等地从2025年1月开始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贵州省从2025年2月1日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福建省从2025年4月1日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的上调,不仅能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条件,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虽然上涨的工资不是很多,但是上涨总比不上涨要好,虽然个人上涨不多,但是放在大环境大数据下,显然对提升经济有一定作用。
第三,多地发布工资指导线,指导企业提高员工的工资待遇。
与最低工资标准具有强制性不同,工资指导线只具有指导线,不具有强制性。即使这样,工资指导线的发布,就是指导企业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在职人员的工资待遇,让企业在调整员工的工资方面有一个可以参考的上涨比例。同时,单位工会也可以按照工资指导线的标准,与单位协商职工的工资调整事宜,督促企业为员工上调工资。
工资指导线一般在每年的下半年发布,2024年的下半年已经有北京、天津等多地发布了2024年的工资指导线,如果企业按照指导线上调了工资,那么职工2025年的工资就会得到增长,如果2025再次发布工资指导线,那么工资还有可能继续增长。各地通过发布工资指导线,合理提高职工的工资待遇。
除了从以上三个方面增加居民收入外,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到了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
什么是财产性收入渠道呢?财产性收入渠道包括动产和不动产财产性收入,顾名思义,就是这种收入与自己的财产有关,比如银行存款的利息、储蓄保险投资、出租房产收入等。个人可以集思广益,把自己闲置的财产,通过钱生钱的方式提高收入,比如把多余的房屋用来出租,把放在银行中的活期存款进行投资与理财等,这些都能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2025年,国家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提高居民收入的方向,包括养老金调整、提高最低工资收入、发布工资指导线等方式,同时还鼓励居民拓宽财产性收入。以上措施都在提醒我们要发挥自有资产的最大价值,不要让自己的资产闲置,不要把大量资金存入活期存款,而要集思广益,将自己的财产价值发挥到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