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来讲一所师范类超牛的学校,堪称天花板级别的存在,国内所有师范院校在它面前都得“叫小弟”,这所学校就是大名鼎鼎的北京师范大学,简称北师大。
咱们国家师范院校有120多所,其中叫师范大学的有50多所。在这些师范大学中,最好的有9所。只要能考上这9所学校,就不用愁就业问题了,只需要考虑如何规划让自己发展得更好就行。
这9所学校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以及西南大学。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是985院校,北京师范大学辈分极高,堪称“鼻祖级”的存在,是当之无愧的“大哥大”,即便华东师范大学与它处于相近层次,但相比之下还是稍逊一筹。其余的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它们处于同一层次,这其中东北师范大学表现尤为突出,实力强悍。这6所学校在师范院校里,基本都是相当出色的。
既然知道北京师范大学很厉害,那它到底好在哪呢?对于高分段的同学来说,选择它不失为一个好选择。首先,它的分数并非高不可攀。在北京校区,录取分数线基本在640 - 665分左右,650多分就可以考上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甚至有机会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与协和医科联合的培养班。要是珠海校区的话,分数更低,600 - 620分左右就能报考。
我们来看看北京师范大学的发展历程。严格来讲,它与北大同宗同源,都源自京师大学堂,这可是实打实的“国字号”学校,由光绪帝下令创办。京师大学堂里的师范馆后来独立出来,就成了如今的北京师范大学。在民国时期,北师大就非常厉害,李大钊、鲁迅、梁启超等都曾在该校任教。
大家在中学学过的《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写的一篇著名文章,文中提到的刘和珍君以及冯铿君,当时是北平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后来北平女子师范学校并入了北师大,这也算是北师大前身历史的一部分。在民国,北师大在全国影响力极大,是众多爱国青年向往的学府,且名师辈出。
抗战时期,北平被日本占领,偌大的北平放不下一张书桌,北京的很多学校迁至西安,组建了西北联合大学。当时西北联合大学与西南联合大学犹如双子星,西南联大由北大、清华、南开组成,声名远扬,而西北联合大学也不容小觑,北洋工学院、国立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都在其中。
但这所学校存在时间不长就解散了,原因是西北联合大学位于西安,而共产党在延安,进步青年大多支持共产党的政治主张,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害怕危及自身统治,便将其解散,分成了5个学校,分别是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农学院、西北医学院和西北师范学院。这5所学校为西北高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今,西北大学是211院校,考古和历史专业实力强劲;西北工学院是西北工业大学的前身;西北农学院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前身;西北师范学院如今依然存在;西北医学院则为西北地区各名校的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抗战结束后的1946年,很多学校回迁,北师大的师生大多回到北京,但也有一部分留在了西北师范学院和西北大学,以支持西北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所以直到今天,西北师范大学仍认为自己与北京师范大学同宗同源。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北师大被党接管,迎来快速发展时期。接管后,北大和南开的教育学专业并入北师大。要知道,北大的教育学由蔡元培开创,南开的教育学由张伯苓创办,这两位在中国近代高校史上乃至整个国家高校发展历程中,都是具有开创意义的传奇人物。
至此,北师大的教育学实力大增。1952年院系调整,北师大又将辅仁大学(当时的教会私立大学)合并,还整合了燕京大学的理学专业、中国大学的体育专修学校,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教研室和教育学必修班等。
这些合并与整合,奠定了北师大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领域在全国无可撼动的地位。此后,北师大发展迅猛,1959年就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59年的全国重点大学含金量极高,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大学在1954年确定,后来1960年又有一批,59年的北师大正处于第一批和第二批之间,当时全国重点大学数量不多,远少于现在的985和211院校数量。改革开放后,北师大持续稳步发展。
北师大哪些专业好呢?它的教育学和心理学自不必说,世界史、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以及物理、数学、化学、生物、地理等专业都很强。因为北师大不仅培养中小学老师,还为高校输送大量教师。
如今,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内,北师大校友遍布全国各高校,且大多在好学校担任骨干。1996年,北师大入选211工程,2002年又入选985工程,这些都证明了它的实力。在师范领域,北师大绝对是“一枝独秀”。
北师大还有不少抢眼之处。比如,它最近入选国家“101计划”,作为一所师范类院校入选该计划,可谓名正言顺。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数学和心理学,尤其是心理学中的认知心理学,同时也离不开电子信息方面的优势,而北师大这三个学科都非常强。
此外,北师大的系统科学专业也十分突出,只有实力足够强的学校,这个专业才能发展得好。进入“101计划”后,北师大主要负责人工智能课程的开发,在这方面,全国几乎没有学校能与之相比。2019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在人工智能领域实力顶尖)与北师大共建了北师大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人工智能学院和人工智能实验室,堪称顶配。
所以,北师大的人工智能专业虽然不像顶级工科院校那样“高冷”,但更具灵活性。北师大的物理专业在全国也是顶级水平,杨振宁是北师大的讲席教授。在杨振宁的倡导下,北师大物理系校友联合发起了徐树铮、魏荣爵人才基金,每年拿出100万作为国际和国内顶尖物理学者到北师大全职任教的津贴,可见北师大为吸引优秀师资不遗余力。
而且北师大地处北京,本身就具有地理优势,作为师范类行业顶尖院校,教育部和北京市都极为重视,北京市将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等学校作为重点支持建设世界一流高校的对象。有人觉得浙江有钱,浙大很厉害,但北师大的厉害在于其背后是整个国家的支持。看看北京的金融街、国贸,再看看全国98%央企的总部都在北京,还有国资委的支持,北师大的发展资源得天独厚。
在高校认可度方面,北师大与北大、清华、人大经常共同举办活动,“清北人师”在行业内相互认可。此外,北师大还与北京科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以及邮电大学建立了联合培养合作机制,这些学校学生身份互认,未来学分有可能互认,实验室和实验设备也共享,学校距离相近,资源全面互通,进一步提升了北师大在全国高校中的影响力。
这所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从过去的梁启超、鲁迅、启功、李大钊,到现在的莫言(中国文学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余华(其小说《活着》广为流传)、康震(北师大校领导,国内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于丹等,无论是师资、学术平台、资源,还是国家财政支持、学科完善程度,在全国师范类院校中都是顶配,在全国众多名校里,也是非常出色的选择。总之,闭眼报就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