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羌百年战争:“流血不止”的西北,拖垮东汉王朝的毒瘤

小瑀说史吧 2024-08-01 23:38:34
导语

后世皆对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战争心驰神往,其中的历史故事和人物无数次被搬上银幕。

但很少有人知道汉朝与另一少数民族群体羌人之间的战争,尤其是东汉,羌人问题始终是埋伏在帝国躯体上的肘腋之患。

汉羌战争是指东汉与河西走廊西部的西羌部落的战争。这场战争从公元57年持续至169年,断断续续一百余年,所耗费的人力、财力数以亿计。

如果把东汉王朝比作一个躯体,土地兼并、豪强割据、农民起义、吏治腐败等等都是拖垮这一庞大帝国的慢性重苛,百年汉羌战争则是摧毁东汉内在免疫系统的罪魁祸首。

汉羌问题的由来以及东汉初期的战争

关于这场旷日持久、消耗巨大的汉羌战争,还要追溯到西汉汉武帝时期。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命骠骑将军霍去病领兵西征,攻取河西走廊,以断匈奴右臂。

青海地区是古羌族部落的主要聚集区,历来与匈奴结盟,随着河西走廊落入汉朝之手,羌人与匈奴的联系也随之被切断。

随着时间的流逝,汉匈地缘政治平衡逐渐向前者倾斜,羌人转而依附西汉。

汉朝与羌人之间的第一次战争始于前61年。

与匈奴这样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不同,羌人受祁连山脉和高原地理环境影响,世居青海草原,是半农耕半游牧的农牧民族。

随着人口增多以及资源承载力的局限,羌人开始觊觎内地,其中势力最大的先零羌态度最积极,它联合各部落,不顾当地汉朝官吏阻止,强占湟水谷地。

当时的汉宣帝启用七旬老将赵充国出征陇西。赵充国自幼生长于陇地,对羌人部落风土文化十分熟悉。

他利用分化瓦解、驻兵屯田及防守反击等策略,经过一年时间大破先零羌,将其势力驱逐回青海,并成功收复各羌族部落。

然而随着西汉灭亡,中原四分五裂,羌人摆脱中央王朝控制,并不断骚扰内地,劫掠边境。

公元37年,刘秀建立东汉,在此期间,他任命陇西太守马援平羌,后者率军击破先零羌、讨降参狼羌,暂时压制陇右诸羌。

不过东汉初定,百废待兴,刘秀对外民族关系全面收缩,而且与西汉积极主动的国格不同,建立在地主豪族基础上的东汉整体静态保守。

而且东汉建都洛阳,政治重心、资源由西向东转移,对于西羌之乱,重视程度不够,而西汉建都长安,政治与武力凝合,继而向西北延伸,成为其驱逐西羌、开拓西域的根源。

东汉之初的消极保守使得青海问题放大,居住在黄河以北的大允谷(今青海省贵德)的烧当羌开始崛起,后击败先零羌,成为青海地区强大政治势力,小小的西羌之乱终成痼疾。

57年,汉光武帝刘秀驾崩,汉明帝刘庄继位,烧当羌首领滇吾趁机入侵陇西郡,拉开了汉羌百年战争的帷幕。

当年十一月,汉明帝派中郎将窦固与捕虏将军马武率领四万兵众讨伐,经过半年时间平定叛乱,滇吾投降。

77年,滇吾之子迷吾率五万余人复叛,进攻陇西郡、汉阳郡,汉章帝派行车骑将军马防和长水校尉耿恭领三万人平叛,大破西羌。

在此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东汉与烧当羌为首的羌族各部展开拉锯战,陷入烧当羌反叛,东汉平叛,烧当羌投降复叛,东汉再平叛的无限循环。

战争间隔少则一年,多则七八年,东汉的皇帝又都短命,先后经历汉明帝、汉章帝、汉和帝,可谓铁打的羌人,流水的皇帝。

直到101年,护羌校尉周鲔率兵三万,打败烧当羌首领迷唐,烧当羌才宣告瓦解。

多年后,迷唐病死,烧当羌彻底归降,其部众仅剩数十户。

历经半个世纪的消耗战,烧当羌从最高峰的数万部众被打的几乎灭绝。

而东汉也同样付出沉重代价,为了镇压羌乱,朝廷在陇西边境先后屯兵二十万,消耗二百四十多亿军费,并州、凉州几乎被掏空。

幸得益于东汉前四代君主贤明,国力蒸蒸日上才勉强支撑。

“流血不止”的西北,东汉被耗尽的国力

东汉在平定第一次羌乱后很快面临另一个问题,即人口红利枯竭及兵源不足。

东汉建国之初经过王莽新朝、绿林赤眉起义等近二十年战火洗礼,中原大地赤贫千里,十室九空。

经过东汉初期历代帝王励精图治,虽然人口有所恢复,但边境战争不断,地主豪强土地兼并严重,户口、人口大量隐匿,导致帝国常备军严重缩水。

万里之遥且环境艰苦的西域更是无汉家子弟愿意前往,朝廷只能征调西羌少数民族戍边西域,陇西郡官吏对羌族部落压迫深重,民族矛盾十分严重。

公元107年,朝廷征发西羌人屯戍西域,羌人害怕不能返回,行至酒泉,大都逃散。

汉朝派遣军队对羌人残酷镇压,烧其房屋,毁其庄稼,引发羌族百姓暴动。

羌人在先零羌首领滇零的率领下深入河西走廊大肆抢掠,阻截道路。

汉安帝派车骑将军邓骘、征西校尉任尚平叛,结果失利,任尚手下八千多名汉军战死,东汉遭遇开国以来第一次重大挫折。

同时汉军的失败助长了先零羌的嚣张气焰,公元108年,滇零在北地郡自称天子,首次建立割据政权,并对汉朝发起进攻。

一路向南攻打益州,占领汉中,另一路向东进攻关中,席卷长安及三辅地区,朝廷上下为之悚惧。

此后羌军继续向东进攻,掠取河北,兵锋直抵河南北部,对洛阳形成极大威胁。

面对羌人的威胁,朝廷竟未能组织反攻,仅有的精锐兵力不断向黄河以南收缩,以此拱卫洛阳京畿地区。

此后汉安帝和他的大臣们却昏招迭出,他们怕关中百姓为羌人所用,强令他们内迁,捣毁庄稼,焚毁房屋。

地方官吏趁机巧取豪夺,鞭笞他们上路,很多百姓饿死或病死在路上。

走投无路的汉人揭竿而起,加入羌人的队伍,与汉军作战。汉军只能边退边战,沿洛阳一线布防。

好在天不亡大汉,公元112年,滇零病死,他的儿子,年仅四岁的零昌继位。

由于零昌年龄幼小,再加上羌族势力发展过快,其统治集团内部分化,东汉趁羌人政权交接不稳时反守为攻,双方陷入拉锯。

此后朝廷启用度辽将军邓遵、护羌校尉任尚平叛,邓遵长期镇守东北边关,其手下骑兵与乌桓、鲜卑作战,战斗力强悍。

此次他带领本部骑兵主力,并从依附于汉朝的南匈奴借来一万骑兵极大增强汉军实力。

从113年起,汉军在西北一线不断发起反攻,多次击败羌人。

117年九月,任尚收买羌人将领号封,刺杀零昌,十二月,任尚率汉军大破羌军主力,斩杀五千多人,邓遵迫降西河郡羌人一万余人,平定陇右郡。

118年,任尚与羌人将领狼莫对峙六十多天后,成功突破羌人防线,杀死羌人数千人,俘虏超过十万头牲畜,狼莫逃走后不久被刺客杀死,先零羌政权彻底灭亡。

120年,时任护羌校尉马贤率领一万兵众,在张掖斩杀一千八百烧当羌。

在此后的十九年时间里,马贤一直镇守陇西,但西北始终“流血不止”,羌人不断叛乱,汉军屡次平叛,民族关系高度紧张。

此次羌乱波及东汉西北、河北大范围地区,并、凉、幽、冀等各州都受到侵扰。

虽然朝廷暂时稳定局面,但耗资军费近百亿,极大的损伤了东汉的元气,同时汉安帝昏聩,宠信奸佞,朝政日益败坏,东汉从此走向衰落。

凉州叛乱:敲响东汉灭亡的丧钟

从公元140年起,西羌诸部大规模侵犯关中地区,征西将军马贤战死,汉军损失上万,关中地区哀鸿遍野。

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凉州三明”(段颎字纪明、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成为平羌主角。

皇甫规、张奂剿抚并用,在军事打击的基础上将降伏的羌人部落迁徙到内地,同化他们的生活习性,改农牧生活为纯粹的农耕生活。

而段颎则坚持剿灭之,在他担任护羌校尉的时候,灭掉十余个羌族小部落,杀数万人。

皇甫规、张奂虽然治军有方,但始终未能压制羌乱,羌人降了叛叛了降,反复无常,公元163年,凉州几乎全部失陷。

为了避免重蹈先零羌覆辙,汉桓帝启用段颎平叛,段颎对西羌残酷镇压,穷追猛打,辗转山谷间,从春天到秋天,无日不战,几乎是种族灭绝式的打法。

最终于167年彻底平定西羌,而后于169年平定东羌,六七年时间里斩东西羌六万余首级。

虽然在这场汉羌百年大战中,东汉笑到了最后,但国力几乎被彻底耗尽。

东汉朝廷先后调拨十余万精锐军队与叛服不定的羌人部落进行拉锯战,消耗军费约400亿,国库巨额透支。

为了维持运转,政府只能大量印发货币,进而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人民苦不堪言。

同时这场战争使关中这片汉朝赖以生存的重要战略后勤屏障饱受摧残,人民流离失所,耕地荒芜不堪。

公元184年,关东地区爆发史上规模空前的黄巾起义,凉州地区也爆发叛乱,东汉王朝在东西割据夹击下彻底失去反抗能力,并迅速走向灭亡。

0 阅读:10

小瑀说史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