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大战,曹操能够以少胜多,胜在主动,尤其是在乌巢烧粮,打乱袁绍的军事部署之后,他几乎都是追着袁绍打。
而赤壁大战,曹操兵力远胜于孙、刘联军,却打的很被动,很磨叽,一直被人牵着鼻子走,这也就注定了他的惨败。
曹操的担忧
不敢主动出击,大概是因为曹操心里没底。周瑜对孙权说,曹操虽然势大,却也犯了兵家大忌,具体有四点。一是后方不太平,马腾可能会捣乱;二是北军不习水战;三是冬天缺草料,战马吃不饱;四是北军不服水土,爱生病。
周瑜的分析有些道理,但对于曹操来说,亟待解决的只有第二、第四点。勉强任用蔡瑁、张允做水军都督,就是因为他手下没有擅长水战的将领。即便如此,他还是不敢贸然出战,因为他根本不信任这两人,他的目是利用蔡、张的专业训练,让北军也具备水战的能力,但这需要时间。
曹操得等,但周瑜不想等,面对强敌,士气很重要,而提振士气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打一场干脆利落的胜仗。所以,周瑜派出得力战将,发动了长江上第一次战斗。
曹操被动应战,吃了败仗,却迁怒于蔡瑁、张允。其实打败仗原因有两个,一是东吴派出的都是顶级战将,尤其是甘宁,以前是长江一霸,号称锦帆贼,水面上谁能干得过他;另一方面,还是因为“曹军大半是青、徐之兵,素不习水战,大江面上,战船一摆,早立脚不住”。
曹军败回。操登旱寨,再整军士,唤蔡瑁、张允责之曰:“东吴兵少,反为所败,是汝等不用心耳!”
蔡瑁、张允水平再高,一时之间,也不能把一群旱鸭子变成“浪里白条”吧?所以,北军晕船,成了曹操的一块心病。

后来,周瑜又利用蒋干,坑了曹操一把,他用一封假信,勾起了曹操隐藏心底的无名怒火,蔡瑁、张允因此掉了脑袋。
这样一来,提高北军的水战能力是没啥希望了,曹操也就更不敢主动开战了。
还好,形势马上有了转机,阚泽来下书,说黄盖有降操之心。这个时候,曹操打心底里愿意相信黄盖是真投降,水军已经没指望了,如果黄盖能像当年的许攸一样,带来东吴的布防图,复制当年官渡经验也不是不可能的。但阚泽说“背主作窃,不可定期”,反正黄盖现在屁股开花,下不了地,啥时候能带着绝密信息过来,再说!
曹操还得等!
忽略了庞统最关键的一句话黄盖没等到,庞统先来了。庞统与曹操说了很多话,聊得很开心,让曹操最感兴趣的是庞统提出的铁索连舟计,用铁索把战船连起来,几乎相当于在江面上打造了一个可移动的陆战平台,北军不仅不用担心晕船,还可以发挥出真实的战力。曹操马上命人打造铁索,执行连舟计划。

解决了最头疼的问题,曹操很开心,在大船上宴请文武,横槊赋诗,玩得不亦乐乎。宴会的第二天,建安十二年冬十一月十六日,大小战船都连接妥当。如果这时候,曹操能够按照庞统的吩咐,进行下一步计划,胜负犹未可知。可惜的是,他忘记了庞统对他说过的最重要的一句话。
统拜谢曰:“别后可速进兵,休待周郎知觉。”
假如铁索连舟以后,曹操能够亳不耽搁,火速进兵,直扑长江南岸,以绝对的兵力优势抢滩登陆,即便不能一举克敌,但把战线推进到长江南岸的陆地上还是有可能的。
遗憾的是,曹操选择了继续等待,一直等到十一月二十日,东风起,黄盖到,一把大火,满盘皆输。
孔明曰:“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风息,如何?

(参考三国演义,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