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的军队要赶赴朝鲜了,你有没有捐赠啥东西呀?”
“我将去年制作的新棉袄给捐出去了,并且把自己积攒的钱也都捐出去了。”
“我没新的棉衣,就捐了三个月的工资。只要咱能把美国给打败了,看谁还敢小瞧咱!”
“你讲得没错,咱这可是正义的队伍,肯定能取得胜利。”
在抚顺战犯管理所里,两名狱警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志愿军抗美援朝的事儿。牢房中的溥仪低着眼眸,也不知他心里在琢磨啥。
午饭时,溥仪猛地拉住送饭狱警的衣袖:“我想见领导,我有宝贝得上交。”溥仪神情紧张地讲道。
“嘿,就你!你进来那会儿我们都给你搜过身了,啥都没发现。”狱警带着嘲讽的语气说道。
在监狱中,大家对这位清朝末代皇帝都没啥好印象。
“我想见领导,只要见到领导,我肯定能拿出些东西,你帮我跟领导说一声就行。”溥仪紧紧抓着狱警的手说道。
“得嘞,我这就去跟领导说,到时候拿不出那宝贝,有你好果子吃。”狱警把手抽了回来,随后便去给领导汇报了。
毕竟溥仪以前当过皇帝,说不定还真在啥地方藏着宝贝呢。
实际上在战犯管理所的这段时间,溥仪已然明白自己往昔所犯的罪过。他给了日军侵略中国的由头,他那自以为得意的好生活,全是拿中国百姓的性命换来的。
新中国变得强大起来,这让溥仪的心里特别开心。
虽说他不再是国家地位最为尊崇的人了,但瞅着老百姓能够过上踏实的日子,溥仪认为这也挺不错的。
“是您要找我吗?”溥仪的思考被一道声音打断,只见战犯管理所的所长朝他走来。
“没错,我有个宝贝,想要上交给国家。”溥仪言道,随即便一把拉开自己的棉衣。他在棉花里头摸索了好一阵子,拿出了三块土黄色的石头块儿。
要说这是石块吧,可瞧着造型倒更像是印章。这三个石块之间呢,有雕刻出来的锁链给连接着,那叫一个精致。
所长瞅见这物件,谨慎地接过来:“就这颜色,这材质,该不会是乾隆帝的黄田三链章吧。”
“这便是乾隆爷的黄田三链章,是我带出的最后一样物件了。”溥仪瞅着那印章,眼神里流露出不舍之情。
“我得知国家要抗美援朝啦,我身为中国人,打算为咱新中国贡献一份力量。”溥仪言道,而后缓缓垂下了头。
“我会将你的情况向上汇报,至于具体怎么处理,那得上级来决定。”所长表情有些复杂地瞅了溥仪一下,拿着印章走了。
溥仪六岁的时候,辛亥革命就起来了。那时的国民政府想要推翻清朝廷,就答应说清帝要是退位了,还能住在紫禁城里面。
所以溥仪虽说没了皇位,但还能留在皇宫里。然而这种情况没持续多久,冯玉祥发起北京政变,把清朝皇室统统从紫禁城里给赶了出去。
六岁的溥仪悄悄把印章揣在怀里,带出了紫禁城。此后不管去到哪里,溥仪都把印章妥善保管着。
冯玉祥把溥仪赶走,其实是为了打消一些人的不切实际的想法。溥仪待在紫禁城的那会儿,那些想着复辟的旧臣子各怀心思。
张勋索性带兵闯入紫禁城,径直宣告复辟。
为了让这些人的念想彻底断掉,也为了击碎清朝皇室的痴心妄想,溥仪等人就这般被逐出了皇宫。而想要继续那种奢靡的生活,溥仪去到了上海,依旧进行着复辟的举动。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军把目标锁定了溥仪。日本人对溥仪承诺,会助他再度登上权力的顶峰。溥仪被日军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当上了伪满洲国的皇帝。
虽说溥仪是个有名无实的皇帝,但他没胆量去对抗凶残的日军。
瞅着遭日军祸害的东北老百姓,溥仪有意地把自己的眼睛闭上。他觉着只要自己瞧不见听不着,那就能够当成啥事儿都没发生过。
日军战败后,溥仪被苏联士兵擒获。因为他的特殊身份,苏联把他关押在监狱中,不过并未苛刻地对待他。
1950年夏,溥仪被遣送回国,随后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开启了新生活。在国内,没人再把他当作皇帝来侍奉了。
溥仪对监狱生活很不适应,缘由是他啥都干不了。
做皇帝那会儿,溥仪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连自己的衣服都不会穿。狱警把他关进单人牢房,还对他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溥仪在咱党的教导下,明白了自身的过错。当他得知抗美援朝这事时,他打定主意要为国家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那时咱国家刚经历诸多困难,急需发展,然而百姓们一听说要抗美援朝,都毫不吝啬地拿出钱财和物资来支援。溥仪的举动,恰是当时整个社会的一个典型写照。
在彭德怀老总的指挥下,志愿军战胜了艰难的环境,把以美军为头的联合国军逼回了三八线。美国见局势不妙,赶忙提出了停战谈判的要求。
然而美国所讲的和谈,仅仅是想给自己在战场上赢得时间而已。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彭老总下定决心,要在战场上不断对美军予以打击,以此迫使美军进行和谈。
最终,1953 年的时候,历经两年多的抗美援朝取得了胜利。
抗美援朝取得胜利后,身处抚顺的溥仪得知这一消息,心情格外激动。
1959年12月4日,溥仪作为首批获得特赦的战犯走出监狱。在监狱的这些年里,溥仪不但在思想层面意识到了自身的过错,还掌握了一些生活技能。
此时的溥仪,不再是从前那种事事都有人伺候、过着养尊处优生活的皇帝,而是变成了一名合格的中国公民。
溥仪获释后,起初在植物园上班,之后成为了中央文史馆的馆员。
溥仪的人生悲剧是时代所致,不过也正因他身处那个时代,才得以目睹新中国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