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爱的朋友乔治,大约两个小时之后,我将在莫斯科电视台宣布我的决定。——我将把使用核武器的权力,交给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您完全可以安心过圣诞节了。”
这是1991年12月25日,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克里姆林宫,打给跨越半个地球的美国白宫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的一通电话。

这不是一通普通的电话,因为这个电话之后,就预示着最后一面红旗,将在克里姆林宫的上空轰然落地。
伴随着红旗的悄然降落,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曾经创造过无数奇迹的伟大的联盟,走到了它的末日。

此时,在遥远的美国土地上,圣诞节的钟声即将敲响,整个西方世界都笼罩在一片祥和喜庆的氛围之中。
沉浸在欢乐气氛中的人们不会知道,曾经与美国平起平坐、旗鼓相当的超级大国——苏联,在这个亿万民众狂欢的喜悦团圆的日子里,却无比悲哀落寞地迎来了落幕。

苏联解体已经不可避免,太多人无限怀念它昔日的强大与辉煌,却也不得不接受如今它的悄然落幕,尽管内心有无限痛惜,无限追思,太多衷肠要向它倾诉,却最终也无力改变这个既成的残酷事实。

不过,在悲伤之余,人们也不禁在心里发出一个疑问,为什么苏联宣布解体,第一个得到正式通知的人,既不是苏联高层,也不是苏联民众,竟然是曾经苏联的对手美国?
更让人无法理解和接受的是,在戈尔巴乔夫和老布什的通话中,戈尔巴乔夫的一句“我亲爱的朋友乔治”,几乎让人怀疑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如此亲密的关系,这般亲昵的话语,竟然是出自曾经的竞争国家戈尔巴乔夫之口。

这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
可是,事实是,身为苏共领导人的戈尔巴乔夫,完全倒向美国的怀抱,由来已久,只不过,普通民众无从知晓罢了。

提及戈尔巴乔夫的上台,实在是苏共中央当局的无奈之举,因为真的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
1982年11月15日,时任苏联主席的勃列日涅夫逝世,安得罗波夫上任,谁知两年后的1984年12月,安得罗波夫也去世了。这之后,契尔年科接任,谁知第二年,也不幸去世。

其后,54岁的戈尔巴乔夫才上台执政。
出生于斯大林时代的戈尔巴乔夫,却对斯大林的那一套不屑一顾,而对西方的那一套民主政治,心向往之。
在戈尔巴乔夫时代的苏联,上层公知们对于美西方国家,一味吹捧赞美,戈尔巴乔夫对此也是深深赞同的。

因此,戈尔巴乔夫一上台,就在1985年4月的苏共中央全会上,对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表示出了十足的不屑一顾。
他在大会上公开表示,苏联原有的社会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苏联现在的发展,必须实行根本性的改革。
这就是戈尔巴乔夫要发展苏联的新思维,完全不同于以往时期。

戈尔巴乔夫的这个所谓的新思维,说白了其实就是彻底投向美西方的怀抱,完全抛弃苏联原先的发展模式,甚至是政治制度。
在戈尔巴乔夫看来,苏联必须进行根本性改革,就是抛弃掉苏联原有的发展体系,向西方学习。

在一次会议上,戈尔巴乔夫坦言道,苏联的发展需要美国的帮助,苏联自己远非绝对的霸主。
戈尔巴乔夫还认为,苏联之所以经济萎靡不振,就是因为长期以来的美苏争霸,给拖累了。
因此,当下的当务之急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和美国改善关系,以此反哺苏联国内,以此来改善苏联民众的生活。

戈尔巴乔夫是这样说的,也是不折不扣这样去做的。
1987年12月,戈尔巴乔夫开启了他的访美之旅。在美国访问期间,戈尔巴乔夫发表演讲称,他希望美苏之间保持良好的交流,这样才能更好的寻求彼此利益的共同点。
自此之后,戈尔巴乔夫就正式开始了和美国总统长达数年之久的秘密通话。

在一次次的亲密通话中,戈尔巴乔夫一口一声“我亲爱的朋友乔治”,完全将美国总统视为自己最为亲密的朋友。
在与这个所谓的朋友的通话里,戈尔巴乔夫犹如美国总统的下属一般,用近乎讨好的语气,汇报着自己在苏联开展的一项项改革,发生的一件件大事,当然也会把属于苏联的机密,一次次透露给老布什。

可以说,此时的苏联,在美国面前已经是完全如同裸奔一般,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国与国之间,坦诚无私到这种程度,要不就是彼此高度信任,要么就是其中一方是傻子。
很不幸,戈尔巴乔夫属于后者。

当然,戈尔巴乔夫的亲美思想和做法,也并非凭空而来,这种思想,在苏联渗透蔓延早已有了很多年。
早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内部已经有人提出,唯有和平共存,才是解决美苏问题的办法。

等到了戈尔巴乔夫上台,苏联国家内部出现了发展问题,戈尔巴乔夫更是将美西方的那一套视为救命稻草。
戈尔巴乔夫不久之后对于苏联进行的政治改革,因为被有心之人利用,很快就导致了苏联内部的社会动乱,还直接引爆了沉寂多年的民族矛盾。
由此,让苏联的经济形势不断恶化。

1990年,苏联国内生产总值出现了二战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彻底让沉浸于西方式政治改革的戈尔巴乔夫慌了手脚。
痛定思痛之后,戈尔巴乔夫决定改革。可是,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戈尔巴乔夫授意制定的苏联国家改革方案,必须经过美国方面的同意之后,才可以实施。

1991年6月,美苏两国共同制定的名为哈佛计划的改革方案,经过修改后正式出台。
该计划要求苏联必须在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各方面,都要按照美西方的要求,进行彻底改革,还要求苏联要实行市场化、私有化、彻底民主化,允许各民族自决,削减军事力量。
只有这样,美西方才会每年向苏联援助300至50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

为了得到美西方的经济援助,接下来,戈尔巴乔夫开始了一系列将苏联彻底推向黑暗深渊的疯狂举动。
美国要求苏联必须停止向阿富汗和古巴提供援助,戈尔巴乔夫听罢,不仅很快就同意终止向阿富汗和古巴提供援助,还应美国要求,立即举行了记者会,当众宣布了这一重大决定,直接将苏联的国家利益给出卖了。

然而,令戈尔巴乔夫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严格按照美西方的要求,一一照做了之后,他日思夜盼的来自于美西方的援助,并没有到位,他们只是批准了苏联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准会员国,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这时候,戈尔巴乔夫想到的竟然是,一定是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改革的步子迈得还不够大,所以才导致美西方的援助没有及时拨付到位。
于是,在哈佛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戈尔巴乔夫又特别强调指出,尽快把大部分企业从国家包办下解救出来,实行私有化。

趁你病,要你命。此时的戈尔巴乔夫或许还没有意识到,美西方执意要求戈尔巴乔夫尽快大力推进的哈佛计划,不过是要苏联加速实现资本主义,彻底消灭社会主义大国苏联。
哪里还有什么经济援助?真是痴人说梦。

此外,在此之前的1991年4月23日,在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牵头下,苏联和其9个加盟国签订《9+1联合声明》,首次允许各加盟国领导人可以自行决定国家大事,并且承认其主权。
自此,苏联正式由“联邦”变成了“邦联”,苏共中央权威进一步被削弱。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苏联政权被削弱,社会主义发展被遏制被瓦解的同时,戈尔巴乔夫本人却赚了个盆满钵满。
自从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他从西方得到的各种奖金和稿费,就多达100多万美金,他的妻子赖莎在美国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由记者代笔的名为《沉思》的小书,发行量不超过300本,却得到了高达300万美金的稿费。

难怪美国教授大卫·科兹对此评价道:“苏联体制的瓦解,不是源于与经济崩溃一道而来的群众暴动,而是源于其自身的统治精英对个人利益的追逐。”
这样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又发人深省,甚至振聋发聩。

堡垒最先总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苏联解体的教训是深刻的,它时刻警醒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参考资料:
1、《揭秘:苏联解体前两个小时的疯狂》 司马南
2、《重要关头首先向美国总统汇报,已成为戈尔巴乔夫的习惯》 李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