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城市跟我们现在的城市不同,那个时候的城市只有我们现在的乡镇一样大小,所以外围会有城墙把城市完全包围起来,并且大部分都有护城河,而且城高可达八到十米,厚有六米。到打仗的时候,保证城内有足够的粮食,然后只要守住城墙和城门,便可不被破城,而且一般要攻城,都会挑易于攻的,而且又便于自己大军进退的,那便只有城门了。
古代的城墙和房子差不多,都有一个大门,是专门留下的,有人可能会有疑问,城墙的建设就是为了用来防御外敌的,留下一个门,不就是留了个薄弱的地方,不是应该越难攻越好嘛,不留门的话不就防御更坚硬了。
之所以会有这个疑问,是还不太了解什么是守城战和为什么要去攻城。从遗留下来的古城墙中我们可以知道,古城墙是集防御和反击于一体的。在电视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守城战,一般先是城墙上的人用石头弓箭等武器进行攻击,再是城门后的人等着号令时刻准备上阵杀敌。
一般越大的城池驻守的士兵也是很多的,因为攻城不一定非得从城门入手,可以拿着像云天梯那种爬城墙的武器攻打城墙,只要派兵先守住城门,是为了防止城中的人出来突袭,然后去攻打易攻的城墙。同时,因为城墙上有观察兵,所以守城的将士可以看敌人的作战重点,来调动兵力。
我们可能都会有个这样先入为主的思想,就是觉得城门一定会比城墙好攻,并且是整个围墙中最薄弱的,但其实不一定,像襄阳城和荆州城前都有护城河。而且有更高级的,像明南京城、山海关和嘉峪关是"瓮城",即藏兵洞。
明朝还有很多比较重要的城市,都是修得这样的,所以城门不是平常的那种门,而是用很坚实的厚木板然后再包上铁皮和钉满铁钉。当时基本上用火攻,在火器发明之前,但不用柴草,而用油脂,因为守城的人会投下水袋或水囊和沙土,还会再在城门上涂上厚厚的一层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