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5月至7月,成都军区3个集团军第一、二批作战部队先后到达前沿阵地,准备对印军前线的10万大军实施歼灭,而印军也做好了战斗准备。就在最后一分钟的时间里,印军前线却传来后撤的命令。印军全力备战为什么会在紧要关头叫停呢?
一、印度无法磨灭的野心
1962年10月至11月期间,2个重要阶段,印度派遣3万大军,向我国藏南地区开进,企图吞并我国西藏地区。然而,这场战争最终以尼赫鲁的自负而告终,中国军队出动40000解放军,以伤亡1400余人的代价歼灭印度4383人,击伤1047人,俘虏印军3968人。从而彻底粉碎了尼赫鲁的大国梦想。
尼赫鲁的“前进政策”受阻,国内更是有一大部分政客将印度战败的责任推卸于尼赫鲁身上。他们认为,导致战败最主要的原因是“有一个好管闲事,不懂装懂的文官干预”,顾名思义,说的就是尼赫鲁政府。
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让其损兵折将,沉寂了几十年,为两国边境换来了几十年的平静。然而我国有意这么认为,印度政府却并不这么想。
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甘地执政期间,党内国内出现严重矛盾和分歧,一切的原因都是英迪拉强势性格导致,这与尼赫鲁如出一辙。
1982年,为转移国内注意力,这位女总理批准了一份印度陆军的军事计划,其主要内容为:扩大中印边境地区兵力规模,增加在中印争议地区的军事优势。
英迪拉以“重新审议印度安全局势”为理由,再度重拾印度向北扩张野心。期间她批准了陆军参谋长克里希纳·拉奥上将提交的军事计划,加快印军部署在与中国接壤的实控线上。如此防御计划,看来印度尼赫鲁家族一直没有放弃父辈的“初心”。
二、印度计划第二次对华战争
在印度看来,62年的中印战争,一部分原因是吃亏在国防基础设施没有完善上,如果当时边境地区已经基础设施建设,印军也不至于捉襟见肘。于是,印度一直思考着如何长期霸占重要战略基地——达旺地区。
印度军事战略专家认为:未来战争中,防守达旺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1983年印度情报机构特别服务局(SSB)秘密派遣一支情报小组,前往中印边境东段的桑多洛河谷地区侦察,他们一边搜集情报,一边偷偷监视中国军队行踪。
这支情报小组隐藏在非法“麦克马洪线”的中国一侧,甚至建立起一个临时哨所,在之后的2年时间里,一直对桑多洛河谷进行谍报工作。
或许有人会疑惑,难道中国军队没有发现,事实上,当时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比较分散,边防驻守人员又少,而且这里气候寒冷,大雪覆盖,每年有一半时间都要封山,巡逻队只有解封期间才会进驻巡逻。
当然,我军也尽量的不愿意与印方发生冲突。可是,我国想和平发展,不代表印度想要息事宁人。1986年2月,印度鹰派将领克里希纳斯瓦米·桑塔吉上将被任命为陆军参谋长。他对中国有着浓浓的敌意,是典型的激进分子,一上任便拟定了一份全面对华开战计划“棋盘行动”军演。
此次演练主要是将位于阿萨姆平原的印军部队快速部署到与中国接壤的实际控制线附近,印度陆军将使用新装备的米-26重型直升机,将大量部队运往边境地区,随后印军多次越过实控线,蚕食中国领土。
印方的态度十分强硬,不仅出动陆军10个师和数个印度空中军队,还使用了米-26重型直升机。为了能够快速占领阿鲁纳恰尔(中国藏南地区),桑塔吉将3个陆军师调到旺敦附近,与此同时,派遣5万印军前往藏南地区,如此频繁的大面积调动部队,自然引起了中国军队的关注。
彼时,印度议会上,英迪拉刚刚上任2年的儿子拉吉夫·甘地直接同意了印军提议的“猎隼行动”,试图摧毁边境防线,由此印度在实控线上的部署也越来越频繁。
印度陆军参谋长桑塔吉不无得意的叫嚣道:
“印度已经不同于62年了,如今已经今非昔比,此次作战必定会将战线直接推进至雅鲁藏布江。”
1987年,印军在中印边境越过麦克马洪线设立了7个非法哨所,面对印军的持续挑衅和公然叫板,北京方面迅速做出一系列决策:就印度蚕食行动展开一场代号为‘87·4’军事演习,以震慑狂妄不可一世的印军。
彼时,我国刚刚从美国引进的“黑鹰”直升机也加入到此次演习当中,
1987年5月,西藏山南军分区边防部队进行例行巡逻检查,由于之前的一段时间大雪封山,部队也无法进入相关的重点地段,所以只能等到封山结束后(每年12月至次年4月)进行巡逻重点目标。
这支巡逻由2个步兵排组成,由于山路崎岖,等到他们抵达桑多河谷的时候,天色已黑,此时,巡逻部队只能安营扎寨,准备第二天再进入南边山口巡逻。
谁知,夜间巡逻警卫却发现在河谷的南面山口有说话的声音,甚至还有火光,此时,所有人立即引起警觉,他们断定对面的这些人一定是印军。
于是,趁对方还未发现之际,巡逻兵力暗中观察敌人兵力,发现对方竟然在制高点部署了一个加强排,之后500米处还有一个排兵力,显然,印军的兵力不低于1个连队。
此时,我军巡逻队紧急向上级汇报情况,为了尽量不引发冲突,带队的副团长决定先与印军进行交涉,一旦无果便按照连夜制定的作战方案参与战斗。
让副团长没有想到的是,当我军要求印军退出我国领地时,对方态度蛮横且嚣张。特别是看到副团长仅仅只带了6个人,便露出不可一世的表情,甚至向我们竖起中指。
交涉无果,副团长示意所有人后撤,自己断后,就在这个敏感时刻,印军的那名领头率先向副团长开枪。
副团长因为重伤牺牲,眼见印军先开火,巡逻队其他成员立即快速返回,并下达指令全力反击。
按照作战部署,巡逻队一个步兵排向印军侧后方进行迂回,在迫击炮和无后坐力炮的密切火力配合下,向印军开炮。印军有些措手不及,仅仅30分钟的时间,巡逻队便占领了制高点,印军被击毙13人,被俘8人,其余印军见状纷纷向南逃窜。
随着短暂的交火,巡逻队随后转入防御工作。很快印军一个加强连开始了反击,印军在炮兵支援下,向我军阵地进行火力进攻。彼时,我军后方增援部队也开始向桑多河谷前进。直至战斗到第二日上午,印军眼见久攻不下,便迅速撤离。
双方的紧张氛围进一步发酵,印军更是至少有5个战斗中队已经在前沿地带部署,米格-23战斗机也随之调动。陆军参谋长桑塔吉计划,一旦战争爆发,印军就可以利用新式装备“围歼”中国军队,到时候印军必然会进入中国西藏纵深作战。
这时,国内外都在关注这场剑拔弩张的局势,很多人预言,这是中印第二次边境战争的爆发。后来英国著名学者马克斯维尔在《中印边界争端反思》中称:
“印军打算用一个师的兵力‘清除’桑多洛河谷地带的中国军队,但在最后一分钟撤销了攻击令。”
紧急叫停?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拉吉夫·甘地紧急叫停真相
随着印军调集7个旅兵力与我军对峙,我方也开始调整部署,成都军区第13、21、54三个集团军立即集结,确定149师、37师、61师、160师迅速开往西藏,各部指挥员也开始搭乘飞机飞往前线,制定战斗部署。
印度军方也两次下达全面进攻的命令,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印度国内却传来声音,总理拉吉夫紧急叫停了此次作战。
拉吉夫为什么最后一刻宣布印军后撤呢?
众所周知,拉吉夫在任职期间,与其母亲英迪拉不同,他没有对方的铁血手腕,也没有对政治的深谋远虑。特别是在深陷政治丑闻时,很多人对他的执政能力表示怀疑。
面对如此情况,拉吉夫只能选择转移民众注意力,他一边同意印军高层制造中印边境冲突,一边为自己树立威望,以巩固自己政权。
桑塔吉与拉吉夫不同,后者根本没有真的想要与中国发动战争,而前者却是典型的激进派,想要一雪62年印度溃败耻辱。
早在1987年3月,拉吉夫就与助手商议,想要同中国和平解决边境冲突。1987年4月23日,印度外交部长蒂瓦里在北京时,特意向中方表明印方的态度:
“印度并不想和中国发生武装冲突,希望能够通过谈话的方式解决所有争端,希望中国也是如此。”
拉吉夫的参与,无疑给两国和平解决争端带来了契机。而这个时候,拉吉夫向印度军方施压,要求停止与中国对抗。
虽然后来桑塔吉声称印军并未在边境与中方发生冲突,事实上,这是迫于印度政府的压力,才不得不陆续后撤。
为了缓和中印边境矛盾,1988年12月,印度时任总理拉吉夫访问中国,希望就双方之间的问题达成和解。
直到1993年,两国在经过不断的和谈下,终于签订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定的协议》。
总而言之,中印边境矛盾一直是个隐患,想要彻底解决,除了要划分具体的边界外,还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只有这样,印方才会有所忌惮。
要不要再打一仗?
致敬中国军人,在恶劣的环境下守护中国的边防。
谈和撤军,只是暂时的,过一段时间又会卷土重来的,因为印度的野心难以泯灭,
欢迎关注,后续会加更后续人物
看标题吓我一跳……以为又打了呢
三娃又菜又爱玩,又不把对手选好
1988年进大学的第一次外事活动就是参加拉吉夫的访问学校演讲,可惜斯人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