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探春对赵姨娘说的“太太满心疼我,只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勾勒出赵姨娘行事背诲,导致探春和嫡母王夫人亲近的假象。
探春把管家看成王夫人对自己的看重。
那么,假使赵姨娘早死,探春和王夫人就能亲如母女吗?
你好,我是安姐,揭开红楼梦中人的内心世界,获得现实世界为人处世的启示。
首先,王夫人和探春的关系真的很好吗?
体现王夫人和探春关系的好,书中有两处明证。
先是在皇家大丧之际,贾府所有有服之人须得至朝中陪祭。恰值凤姐病倒,无人主持家务,王夫人让儿媳李纨理家,探春协助。
这个安排,与其说是欣赏探春,倒不如说是出于现实的考量。
协助李纨当家的人选除了探春,找不出第二个:迎春懦弱惜春小,黛玉身体太弱宝钗不愿多事。
而探春对王夫人的善意,体现在贾母因贾赦要鸳鸯迁怒王夫人时,探春一句:“老太太细想,大伯子要屋里人,小婶子如何知道”,让贾母恍悟自己错怪了王夫人
探春不出面说明,贾母也早晚会明白。但是明白得太晚了,显得老太大糊涂,所以这个围是替王夫人解的,也是替老太太解的。
但王夫人和探春之间的友善,差不多也就到此为止了!
如果没了赵姨娘,探春和王夫人的矛盾会突显出来。
贾政宠爱赵姨娘,王夫人虽然不敢有意见,但未必不是鲠在喉咙中的一根刺。
和赵姨娘这个主犯相比,探春这个庶女既聪明懂事,也会表达善意,自然会让王夫人想:如果赵姨娘也这样懂事就好了。这种正室对侧室的期待。
但是如果赵姨娘早死,我们现在看到的因果和逻辑就全变了。
没有了赵姨娘,探春的懂事就没有了价值,而探春的存在本身,恐怕还会让王夫人想起贾政宠爱赵姨娘的前尘往事。
对探春来讲,王夫人的好,也体现在和生母的比较,最起码王夫人行事符合社会期待,如果生母也能该干嘛干嘛,自己也不用每日里尴尬生气了。
但是如果赵姨娘去世了,探春对生母就只剩下怀念了。对一个过世的人,更可以想象她的各种好。何况,赵姨娘早死,就没有机会做这么多不靠谱的表演,更何况,一个女儿也更倾向于回忆母亲的好
而王夫人对探春,先别提嫡母对庶女如何,单纯从王夫人本身来看,她连自己生的心肝宝贝都照顾不好, 哪里能顾得到探春
探春对王夫人,只会更早表现出失望。
探春和王夫人本质上就不是一类人。
王夫人的无知浅陋,受坏人愚弄的背诲,比赵姨娘不过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王夫人的无才,集中体现在抄捡大观园一回。王夫人听王善保家的挑唆,不分青红皂白撵逐了晴雯,又使凤姐儿抄捡大观园。
探春或许当时便已经发现,王夫人的高大形象只是自己的幻想,是因对生母的失望,而把完美母亲的渴望投射到了王夫人身上。
如果赵姨娘早早去世,探春根本就不需要有幻想和投射。没有赵姨娘的衬托,王夫人的背诲更早凸显出来,探春便能更早看透王夫人。
那么探春和王夫人的关系,就更像《知否》里的明兰和大娘子。
所以,一定程度上讲,赵姨娘才是庶女和嫡母关系的桥梁。
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也是如此,当我们说“如果怎么样就好了”的时候,真的怎么样了,大抵也不会好。如果能好,就算不“怎么样”,大抵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如果考上大学就好了!”
“如果有钱就好了!”
我们都知道不是这样,一个孩子能够成才,和考不考上大学,关系并不是很大。那些退学的伟人,没进过大学校门的成功人士,和上过大学的碌碌无为者一样多。
一个人没钱的时候能过好日子,有钱的时候才会更好。否则,钱财更可能成为凶器,打破平常的生活。
与其把希望寄托给“如果”,不如在没有“如果”的时候,就过好自己的日子。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