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三个徒有虚名,只有信陵君才配得上公子无双的称号

痴梅看历史 2024-08-25 02:04:04

在战国时期,提起四大公子,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他们插手朝政,搅动时局。名声一时超越各国诸侯。

战国四公子

然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不是每一个人都当得起浊世之佳,翩翩公子之美誉的。其中的孟尝君的一些做法,更是令人不齿!

第四名,孟尝君田文

一句话总结:沽名钓誉,欺世盗名!

这是一个伪君子!

他是齐国丞相的庶子,也算是齐威王的侄子。生母出身低贱,只是相府的一名低等佣人。

田文

他出生时长得黑丑又生在凶时,本不该存活于世,他的丞相爹就勒令把他扔出去溺死,幸亏他娘偷偷瞒着,留了一条性命。

长成后非但不受重视,还招来父亲的厌恶,他在这种环境中谨小慎微地长大,所以造就了他的两面性格:明面上谦谦有礼,私底下乖张狠戾。

他的翻身来源于一次冒险投机:

有一次,他壮着胆子批评他爹,说他身为齐国宰相,没能为国家做出功绩,开疆拓土,反而自家的生活却过得极为奢靡,使真正有才能的人没有得到重用,这样不好!

他爹对他刮目相看,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就开始把一些重要的事交给他去做,有意培养他为接班人。

他明白自己庶子出身,如今这一切得来的极为不易。为了自保,拼命收拢了大量的江湖人士,养士这个风气就是从他这里开始的。

门客最多时,据说有三千人,古代说的三千,也不是真的有三千,只是形容很多而已,能叫得上名字的也就冯媛、苏代几人,比如说孔门也有三千弟子。

他收人不问出处,不管你原先是干什么的,哪怕是被通缉的江洋大盗,只要来投奔他统统收留,所以门客良莠不齐。

以至于后世江湖上的草莽之徒,就爱得个虚名,经常自号小孟尝、赛孟尝什么的。

不过这并不是一个好名号,文学作品里号称小孟尝的,多是名不副实,虚伪之人。

搁在古代,他就是拥有三千铁粉的大V了,名声传遍天下。他的丞相爹就把家业留给了他继承。

秦昭襄王也向他发出了招揽,请他到秦国当丞相,他竟看不清这里面的套路,欣然前往!

你说你一个齐国公子,养了这么多的门客,不为国家效力也就算了,怎么还能跑到对手的公司去上班呢?

有一个门客苏代就劝他,说,秦王不会让您一个齐国王室的公子做高官的,无非是想利用您对付外戚势力的工具罢了,千万不要中计了!

这个苏代可不是一般人,他是苏秦的哥哥,眼光毒辣的很!他一眼就看穿了秦国的阴谋,奈何田文不听劝啊!

他到了秦国,果然被设计扣押,险些丢了小命!经过一番鸡鸣狗盗的操作,狼狈逃出咸阳。

经过赵国的时候,平原君赵胜给他洗尘压惊,孟尝君也乐意前往。

城里来了这么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老百姓爱看热闹,都纷纷前去观望,结果发现只是一个其貌不扬的矮个子中年男子,不由得有些失望,众人窃窃私语。

孟尝君恼羞成怒,竟然指使手下杀了在场的几百人,此等恶行令人发指!这哪里还有一个翩翩公子的风度?简直就是气急败坏了嘛!

这回到国内也算是镀金归来,齐王就任命他做了丞相。

可是他做事高调,又会收拢人心,搞得齐国人只听说有孟尝君,而不知道现任国王是谁?

齐湣王就罢免了他的职位,叫他回封地赋闲。

这下可惹恼了他,就跑到了魏国,鼓动魏王攻打齐国。魏王用他为相,密谋伐齐。

在田文的运作下,魏国联合了燕、赵、秦、韩组成联军,一路打得齐国只剩两城,险些亡了国!

任他是谁,这个污点终身洗不掉!勾结外敌攻打自己的母国,有悖于大节,世人皆可唾弃!

田文一生,利字当头,三国为相!对祖国没有任何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上对国家不忠,下对平民不仁,唯独对门客讲江湖义气,也只是为了私利而已。

聚鸡鸣狗盗之徒,行狡兔三窟之举,结党营私,欺世盗名!在他身上,仁义礼智信几个字,荡然无存。列为四大公子,实在是耻辱,

最后被齐魏联手剿灭,连鸡蛋都摇散了黄,彻底灭族。

第三名,平原君赵胜

一句话总结:利令智昏,功不抵过!

平原君

赵胜出身显赫,他爹就是大名鼎鼎的赵武灵王。他是老三,现任的赵王是他二哥。

哥俩兄弟情深,他被委以重任,做了丞相。

他的侄子赵孝成王继位后,继续拜他为丞相,在赵国政坛是举足轻重。

身为两朝元老,他的名声极大,当时的人们把他和比干并论。

然而,这是一个庸才,虚名在外,却没有真才实学。

缺点一:目光短浅,不识大局!

前260年,秦攻韩,韩国抵挡不住,被迫割让上党郡给秦国。上党郡守不服,率全体官员献城给赵国,企图祸水东引。

面对如此诱惑,赵国朝堂两个声音,平阳君赵豹建议放弃,平原君赵胜力促赵王收下。

堂堂大国丞相,竟然被一个小小地方官哄骗,这么明显的坑都看不出来?

秦国岂肯善罢甘休?长平之战就此爆发,赵胜亲手把国家置于险境之中。

在战争之时,又屡次犯错,中了秦国的反间计,临阵换将,启用了赵括,一战葬送了赵国的大好前途,伤了国本动了基业!

纸上谈兵

后来秦军包围邯郸城,赵国上下一片恐慌。

为鼓舞士气,赵胜散尽家财拿钱劳军,又命令妻妾为士兵缝补衣物,总算给自己的无能勉强扳回三分颜面,

他的最大功绩,是游说楚国出兵,解了邯郸之围。

但这不足以救赎他愚蠢的过错,邯郸之围本来就是长平之战的后续,他是要负主要责任的。

缺点二:有眼无珠,错失良才!

更何况在这次挑人中,又暴露了他不会识人的缺陷。

像毛遂这样的有胆有识的人才,在他门下白吃白喝了几年,他竟然没能发现人家的不凡,直到毛遂自己主动请缨,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有眼无珠,还一再拒绝。

毛遂自荐

当然,赵胜在举贤上也有些许功劳,比如赵奢,原本是个收税的小吏,就是他发掘举荐的。

缺点三:生性懦弱,胆小怕事!

孟尝君落魄逃难,途经赵国,赵胜满心欢喜地为他接风,却因小事被他们杀了赵国几百人,赵胜愣是没敢吭声。

俗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齐国人在你的地盘上,杀了你的子民,却不用给任何交代,吃饱喝足大摇大摆地离去。平原君的脸不疼么?

第二名,春申君黄歇

一句话总结:资质平平,作茧自缚!

他不是出身王室,却位于四大公子之列,他的发迹和吕不韦一样,完全是押中了宝,站对了队。

只有王的儿子才能被叫作公子,他虽不是楚王之子,却对楚王有从龙之恩。

春申君

当初熊完被送的秦国为质,就已经成了弃子,王位咋算也轮不着他。正是黄歇,陪他在秦国呆了十年,又在关键时候助熊完回到国内,并扶持登上王位。

熊完投桃报李,任用黄歇做了令尹,(楚国没有丞相一职,令尹相当于丞相),赐封号春申君。

黄歇任相二十多年,政绩平平,既没有发展经济,也没有发掘人才,楚国国力一直止不住下滑。

他自己反倒是极为奢侈,连门客穿金戴银,鞋子上都镶嵌珠宝,就连一向壕横大方的孟尝君门客看了都自愧不如。

黄歇的门客数量最多,其他三公子均不能比。然而养了一群白眼狼,那么多人,等到黄歇遇害的时候,竟然鸟兽散去,无一人出头帮忙。

他的军事才能也是平平,六国合纵攻秦,以楚国为首,楚王用他作联军主帅,函谷关一战,以多输少,被秦国打的屁滚尿流。

春申君最后竟然死在了自己的门客手中,是四公子中唯一没能善终之人,令人唏嘘。

害死春申君的门客李园

第一名,信陵君魏无忌

一句话总结:公子如玉,举世无双!

这是一位真正忧国忧民的君子,一生都在为魏国殚精竭虑。

信陵君

他出身魏国宗室,魏安釐王是他的亲哥哥,封他在信陵(今河南宁陵县),人们都称他信陵君。

司马迁对其他三人,都是以封号称呼,唯独以“魏公子”来尊称魏无忌,表明了他和魏国之间的紧密相息。

他的门客也有很多,不过和孟尝君的来者不拒不同,他的门客多有贤明,都是他亲自登门请来的。

清代才女李晚芳评价说,战国四君,皆以好士称,惟信陵之好,出自中心。

秦军围攻邯郸时,秦昭襄王曾放出狠话:“谁敢支援赵国,就是和秦国作对,等寡人拿下邯郸,第一个就收拾他!”

秦昭襄王

慑于秦国淫威,六国皆不敢吱声,连魏王都被吓住了,不顾三晋情谊和赵国的苦苦哀求,不肯出兵。

可信陵君是个明白人,深谙唇亡齿寒的道理!他高思远虑,认为秦国灭赵后必取魏韩!

因此,不顾自家性命,成就“窃符救赵”的壮举。

各国见他带头,纷纷投入战斗,击退秦军,解了赵国之危。

邯郸之围

立下这么大功,赵王感激涕零,拿出五座城池赠予,信陵君坚辞不受,只是觉得窃符之举对不起魏国,无颜回去见魏王。

这边魏王也确实恼怒他,就任他滞留赵国不愿召回。

十年后,秦国发兵攻魏,魏国势危,魏王苦无良策,遂派人去请信陵君回国。

面对国家大义,信陵君毫不犹豫地回国效力。他和魏王兄弟相见,尽释前嫌,魏王任用他为军队最高统帅,领兵抗秦。

各国听说信陵君回归为帅,纷纷带兵前来助阵。联军一路反推秦军至函谷关,秦军闭关不出,不敢迎战。联军大胜,信陵君名动天下。

攻打函谷关

此后十余年,有信陵君在,诸国没有敢小瞧魏国的,刀兵不敢妄动。

最终,魏王还是中了秦国的离间计,解除了信陵君的一切职务,把他赶回了封地。

信陵君彻底心灰意冷,整日以酒浇愁,没几年就而终了。

十几年后,秦国铁骑踏入大梁,魏国亡。

太史公在史记中为信陵君单列传记,耗墨两千多字,不吝赞美,仰慕之情溢出纸面!

往期文章:

0 阅读:29

痴梅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