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乡还有教员雕像吗?面对记者相关提问,邓公又是如何回答的

潮流前线我领航 2024-12-07 14:25:25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安门城楼就成为了国家的象征,也成为了世界和中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圣地”。而天安门城楼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上方悬挂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肖像画;不管你站在画像前方的哪个位置,毛主席那庄重而慈祥的目光都会注视着你。

鲜为人知的是,这幅毛主席画像经历过“八次更迭”,其中一次堪称“危机”。

1980年8月21日,世界著名的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来到中国并采访邓小平;这位西方名记以采访政治人物著称,以提问尖锐而令许多国家的领导人敬而远之。而她刚见到邓公,就问了一个相当刁钻的问题:“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

法拉奇为何有此一问?邓公又是怎样回答的?

1980年,毛主席逝世后的第4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第二个年头,整个国家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还涵盖了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拨乱反正全面展开,冤假错案逐一平反;“双包”责任制迅速推广,农村的改革大踏步前进;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我国开始执行“只生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了关键步伐...这个年代被广泛认为是近百年来中国最为辉煌的时期。

然而不少西方国家却对百业待兴、阔步向前的中国感到忌惮和不满,于是,他们将矛头指向了“开国领袖”毛主席;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刻意引导、文化侵入下,“批判毛主席”的风潮刮到了中国。

此时的中国刚从“十年浩劫”的伤痕中走出,“批判毛主席”风潮顿时席卷各地。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差点儿被拆下搬走,各地会议室、教室、走廊上的毛主席画像纷纷被摘下;楼墙上及砖墙上的“毛主席语录”或被覆盖、或被清洗;毛主席塑像被拆,有的塑像因太大太坚固,不得不使用了炸药。

西方有的报刊趁机“搞事”,说“毛泽东时代从此结束”,港台媒体在西方势力的授意下,更是发出“大陆批毛,势在必行”的主观论调,在这些声音的影响下,国内的老百姓也越发关注中央的态度。

同年8月11日,中共中央下发了一个文件,要求全国各地“少宣传个人”。这个文件中明确指出,毛主席的画像、语录和诗词,过去在公开场所挂得太多,这样做很不庄重,也有损于毛主席的形象,今后要减少到必要程度。

10天后法拉奇采访邓小平,便问出了开篇说的那个问题。听到这一咄咄逼人的提问,邓公并未生气,十分干脆且坚定地回答:“天安门城楼的毛主席像要永远保留下去。”

他指出:“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但他终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为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杀的。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把他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

法拉奇被邓小平坦率、客观的态度和大度从容的风度吸引住了,静静地略有所思地倾听着。

紧接着,法拉奇提出了更尖锐的问题:“今天人们把很多错误都归咎于‘四人帮’,这符合历史事实吗?听说中国人说‘四人帮’时,伸出的却是五个手指!”

邓公很清楚“五个手指”的所指,面对如此唐突的问题,他并未回避,而是报以一笑:“必须清楚地区别毛主席的错误和‘四人帮’的罪行,性质是不同的。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邓公这番坦率、真诚、客观、冷静的答复,以及他坚定的信念、敏捷的思维令法拉奇深感钦佩;而邓公也用自己一生的经历和体会,给后人留下了历史箴言,让人们看到了一位更真实的领袖——毛主席。

有关毛主席画像的风波因此平息,此后,天安门城楼上的这幅伟人画像,见证了岁月变迁,也见证了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并成为一代代人心目中最敬仰的“标志”。

时至今日,当人们抬起头仰望天安门城楼时,依然会被这幅毛主席肖像画深深打动,因为毛主席带领人民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锻造了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而毛主席这句庄严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又何尝不是一个传奇、伟大时代的最强音。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