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随着国内旅游业的火爆,甘肃频频进入大家的眼帘。
从年初春节期间爆红网络的兰州永登“醉关公”,到年中热辣滚烫的天水麻辣烫,甘肃这片被忽视了许久的神秘土地,在这个热点频繁更替的流量时代,时常登上热搜。
最近,更有“不是纽约去不起,而是兰州更有性价比”、“在兰哈顿,小说里的A市照进现实”等话题频繁登上抖音热门,这种用极小成本就能获得到的快乐和成就感,吸引了不少人纷纷跑到兰州兰山公园排队打卡。
但“兰哈顿”并不只存在于镜头中,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黄金节点城市和中国石化工业的摇篮,这里从来不缺A市里跌宕起伏的故事与宿命。
从“一五”时期,兰州就被列入的重点规划建设城市,现代工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同雨后春笋般落地生根,形成了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能源电力、生物医药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当时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业基地。
新中国的第一个石化基地、第一批合成橡胶、第一桶汽油、第一台钻井机、第一部雷达、第一滴浓缩铀、第一颗原子弹,可以说都是从兰州走出去的,兰州更曾一度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国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全国城市排名中,也曾位列前茅。
但后来随着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曾经引以为傲的工业受到了重大影响,并且受制于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交通基础设施滞后,导致后续发展乏力,慢慢淡出大家的视线。
而甘肃早在2023年就出台了强省会战略,明确提出“里里外外要力挺兰州”。但城市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产业。
今年9月,国家发文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优化生产力布局,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随之2024中国产业专业发展对接活动(甘肃)在兰州举办,吸引了多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制造500强、民营500强企业参与,让很多人看到了甘肃、看到了兰州再度崛起的希望。
而近日兰州(《兰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作为第18个获得最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批复的城市,西部地区第3个获得批复的城市,被定性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城市发展能级提升,与成都将组成带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双子星。
文件中详细指出,要强化兰州向西开放战略通道地位,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挥西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等功能,结合早前出台的甘肃四大都市圈规划,在文旅资源和高新科技的双重加持下,这座近期的“网红城市”将迎来又一次生机盎然的春天,更将成为辐射甘肃全省,带动整个西部的中心。
同时文件中提到要提升国家铁路枢纽功能,强化航空枢纽建设。而兰州中川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将于2024年12月初完成航站区等工程竣工验收。
据悉T3航站楼主体面积是现有的T1+T2航站楼面积总和的4倍,高达40万平方米,也是全国首个落实空铁(轨)换乘流程优化的总和客运枢纽。项目设计目标年2030年旅客吞吐量高达3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0万吨、飞机起降30万架次,分别是2023年中川机场旅客吞吐量的约3.8倍、货邮吞吐量的3.98倍、飞机起降架次的2.48倍。
并且今年秋季,兰州特地出台了全新的人才招揽政策,虽然相比周边西安、成都的人才政策显得有些姗姗来迟的味道,但这也证明兰州相比之前已经在路上了。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上下一心,打破发展瓶颈,从一众周边城市中突围而出的大兰州,那时它也将成为真正的“兰哈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