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还是放纵: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引发巨大争议

涵瑶海潮 2024-08-13 11:52:43

巴黎奥运会开幕一周,中国代表团名列奖牌榜第一位,为中国体育健儿点赞和加油!奥运会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在经济、科技、体育和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实力,作为已经举办过三届夏季奥运会的法国,却因为在7月26日开幕式的现场表演引发西方社会巨大质疑和争议,就连西方主流媒体比如BBC,美国CNN在有争议的演出阶段都掐掉了部分“辣眼”镜头,这场开幕式出乎包括法国人在内的大部分人的预料。

很快奥运会赞助商美国科技公司C Spire因不满开幕式内容,带头宣布撤出公司在巴黎奥运会上投放的所有广告。该公司在其社交媒体账号上表示:“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对《最后的晚餐》的嘲讽令我们感到震惊”,紧接着巴黎奥委会出面道歉,并在官网撤下开幕式视频。

争议点很多,包括不限于对圣经中《最后的晚餐》的另类演绎:现场多名演员试图还原达·芬奇的世界名画场面,但是表演者是由变装皇后、同性恋和奇装异服的模特组成。

虽然开幕式亮点也不少,比如首次没有设主会场,让整个城市成为会场,让整个塞纳河成为舞台,各国运动员坐游船陆续登场亮相,志愿者和表演嘉宾就在塞纳河的河边、桥上以及知名建筑旁进行表演,但与引发的巨大争议相比,本届开幕式有可能会成为史上最差的一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01史上最差的一届开幕式?

每四年一届的夏季奥运会是全球参与国家数量、运动员人数到观众人数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事,也是主办国展示综合实力的绝佳舞台,包括经济、政治、历史、思想、文化、体育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而奥运会开幕式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宏大的文化叙事和绚丽的舞台表演让全世界至今都赞誉有加,成为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一次奥运会开幕式,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我们来看看这次巴黎奥运会的几个槽点:比如《最后的晚餐》,代表耶稣位置的是一个犹太女同性恋,代表犹大的位置是一个黄色皮肤华人面孔的小女孩,还有代表耶稣十二门徒的演员可以说是西方LGBTG+的典型(中‌‌‌‌‌‌‌‌‌‌文又名“彩虹族”、“彩虹族群”、“性少数者”等。一般指女同性恋者(lesbian)、男同性恋者(gay)、双性向者(bisexual)、跨性别者(transgender)与酷儿(queer)。),不得不说,这是我们大部分传统中国人欣赏不了,跟“妖魔鬼怪”差不多。

还有一名歌手(也是同性恋)全身赤裸涂蓝扮演希腊神话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场面,也让很多人大为不满,被质疑“亵渎神明”。

还有来自《圣经·启示录》中的“天启四骑士”之一的白马骑士,象征着战争、饥荒、死亡与征服。要知道,在历史中“天启四骑士”常被用来描绘末日景象或重大灾难,这样的符号在充满和平与团结精神的奥运会上显得格格不入,这也引发了诸多质疑。

更不用说还有T台走秀模特中胸毛络腮胡子的女装大叔,身着蕾丝吊带裙男芭蕾舞者,从两个络腮壮男搂抱接吻,到两男一女演绎多人恋的短剧“燃冬”,从男同性恋到女同性恋,再到到变性人、各种奇装异服,这在基督教主流的欧美观众和舆论圈全体哗然,即使在LGBT成为政治正确的美国,主流媒体对于开幕式涉嫌“亵渎”基督教的部分也提出了强烈质疑。

02对人类社会传统的冲击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背后导演也浮出水面,不出意外的是导演托乔利是犹太人,也是一名同性恋。

虽然这两天托乔利出来否认他在开幕式中的节目“借鉴”了《最后的晚餐》,他表示,“你们绝不会在我的作品中发现任何嘲讽或贬低的意图。我希望通过这场开幕式来修复和和解,同时重申我们共和国的价值观”。但是事实胜于雄辩,开幕式夹杂了太多以托乔里为代表的少部分人的私货,考虑到开幕式面向的更是全球数十亿观众,涵盖各个国家文化和年龄段,影响可谓恶劣,与奥林匹克精神更是背道而驰。

开幕式对于基督教的亵渎让西方观众不满,对于政治正确和LGBT的大肆宣传,也让包括中国观众在内的全球观众哗然,我们好奇:以西方宗教为基础的价值观构成了西方社会的核心,在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国,是否已经被否定和重构?

近几十年欧美社会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政治正确的压力下,加上移民冲击、宗教冲突、气候变暖等,让大部分白人种族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LGBT已经成为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正确,比如在美国,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男女两性被演绎成118种不同性别,比如2022年美国的一场女子选美冠军是一名260斤的越南裔彪形大汉,只是他内心认为自己是女性。这样的事情,据说在美国已经成为大家司空见惯的“正确”,没人敢提出质疑和反对。

而资本大鳄马斯克公开抱怨LGBT让自己失去了一个儿子,西方崇尚的“意识觉醒”是一个伪命题,但他的言论在美国引发巨大谴责,认为是对LGBT的不尊重。

03自由的边界在哪里

不管在东西方,LGBTG+所代表的群体毕竟是人群中的极少数,而绝大不多人由于政治正确选择了沉默,这些沉默的大多数和“喧嚣”的极少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极少数人的欲望得到满足,权利得到保障,但沉默大多数人的权利谁来保障?我们中国观众该如何看待这场开幕式表演,面对欧美国家的LGBT政治正确,是否需要保持警惕?儒家文化依然是中国社会的基石,温良恭俭让背后是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这些也让LGBT群体在中国成为沉默的极少数。

十七世纪文艺复兴之后西方文明崛起引领世界发展,对中国人当头棒喝,也在危机之后开始以西方文明为老师,学习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来实现发展。从欧美列强国名的翻译:“法”国、“德”国、“美”国、“英”国就可以看出当时西方文明给予中国的震撼和冲击。

而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法国大革命,工人运动,攻陷巴士底狱等历史也让中国人对于法国有天然的好感和向往,但是我们要对东西方巨大的认知和价值观差异,保持清醒的认知和警惕,就像橘子和苹果不一样,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沉淀,让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人民有着自己的文化和品行与欧美白人文明有很大的不同。

还有未来中西方的冲突会加剧,尤其是文化这种软实力的冲突,我们如何去应对呢?尤其是对于我们的下一代的影响?

不能像巴黎开幕式转播CCTV解说员的“震耳欲聋”的沉默一样,这个问题不能回避,更不能默认。

本文作者齐省,源自公众号“思想者札记”(ID:SXZzhaji)

0 阅读:0

涵瑶海潮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