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党献上两部《血经》给嘉靖皇帝,彻底改变了鄢懋卿带来的不利情势。而“严党”则正在调查《血经》的真正来源,准备向嘉靖皇帝上书,以一举将“清流党”打倒。
不过,此时的“严党”和“清流党”都不知道,嘉靖皇帝已经决定在正月十六日发动“倒严”的行动。
“严党”摊牌了,他们正准备打一场硬仗,而徐阶、高拱、张居正则趁着正月初一给裕王拜年的机会,密谋着反击计划。
他们首先按照礼仪给裕王拜年,然后等待裕王拜年。根据封建礼制,“天地君亲师”的次序要求先尊重君臣关系,然后才是父子关系,师生关系排在最后。虽然形势紧张,但“清流党”仍然要遵循这些礼仪规矩。
一坐下来,徐阶开门见山:“这二十多年来,每次皇上举行祭天仪式,严分宜和严世蕃都会争先恐后地献上贺表和青词。这次他们向皇上摊牌了。”
“严党”正准备对抗,“清流党”正摊牌,事态紧张,我们应该怎么办?要不要背诵古典名著,痛骂他们?或者干脆写进史书,让他们声名狼藉?
高拱接着说:“有消息称,从去年腊月二十三一直到年三十,严党的人一直在四处侦查张真人的真经来历。看来他们已经有了底气才这么做。”这表明“清流党”不仅仅是书呆子,还有情报系统的运作。
然而,高拱一边说着严党派人侦查《血经》的来历,一边声称自己也有消息,这让人感到有些不寻常。他们都是老狐狸,不必玩这种《聊斋志异》的花样!
高拱的话差点吓到裕王,于是裕王急忙问:“他们知道了真经的来历?”我当初明明阻止王妃送《血经》给父皇,可张居正非要我答应,王妃最后还真听了张居正的话。
裕王吓得够呛,但张居正并未安抚他,反而直截了当地回答:“是的!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年三十,刑部和大理寺的人都轮班在高翰文的宅邸外面穿便衣看守。”裕王吓得更加丧气,因为一旦真经的来历泄露,他和李妃就不得不前去请罪。
看来情势非常紧张,而张居正的话语则充满了智慧,他继续说:“当然不能让他们知道真经的来历!我已经和高翰文沟通,绝对不能让这个底暴露出去。”他先让裕王感到绝望,然后再给予希望,这才是真正有本事的人该做的事情。
张居正的策略如出一辙的高明,裕王听后更加害怕,想象到了被废黜后的未来:“如果皇上知道了真经的来历,我和李妃将不得不前去请罪。”
这一切都按照张居正的计划发展,裕王感到越来越绝望,但张居正并没有放弃他,而是提供了一线希望:“当然不能让他们知道真经的来历!我已经和高翰文沟通,我们一定不能让这个底暴露出去。”
这种“欲擒故纵”的策略非常高明,张居正真的是个狡猾的家伙!
裕王显然开始表现出智商不足的情况:“杀他们?这不太好吧。不合乎道义,也不人道,而且还有杀人灭口之嫌。”他这是故意装傻吗?还是真的智商出问题了?
其实他心里明白,只是在为正月十五的决定找个理由,先别急,我们一会再谈这句话。
张居正迅速澄清:“我们没有杀他们的意思,只是要提醒他们小心防范,以防万一。”这简直就是张居正在暗讽裕王,说白了就是在调侃他智商不高,否则怎么能把这么明显的夸张修辞当真呢?
当关头来临,裕王越发担心,这也是徐阶、高拱、张居正展现忠诚的时刻。
张居正提供了解决方案,而高拱也不能示弱。“这还是下策。高翰文和那个女人千万不能掉入严党的手中。”
听到这,裕王紧张地问:“有什么办法吗?”高拱很懂得裕王的心思,因为高翰文一旦落入严党之手,可能会受到酷刑折磨,裕王自然担心不已。高拱的建议也更符合裕王的期望。
高拱随后提供了详细的计划:“我们和他们斗智斗勇,首先不能让他们在正月十五之前秘密抓住高翰文等人。其次,要在正月十五过后,各部门举行例行会议之前,将高翰文等人送出京城。”
裕王追问:“我们用什么理由,怎么送他们?”
这才是他真正关心的问题,之前的话语基本上是虚张声势,弄得复杂而玄乎。高拱回应说:“只能委屈一下高翰文了。我们计划让一位御史上奏指控高翰文‘纳妓为妻,违反《大明会典》规定’,根据法律规定,这种行为应当罢免职务,永不叙用。然后,我们可以使用自己的人将他送回故乡。”
总的来说,考虑到当前的形势,高拱的建议是最合理且可行的。不过,他的提议让人觉得似曾相识。当年,为了打倒“严党”,张居正曾说过“只能牺牲浙江百姓”的话;而为了所谓的大局和抗倭军需,赵贞吉也提到了“苦一苦百姓”的问题。现在,高拱也决定“委屈一下高翰文”。
世子子弟,一位探花出身,曾在翰林院编修,还被严世蕃推荐担任杭州知府,前途一片光明。可是,因为高拱的一句话,他的前程被彻底毁了,直接被贬为庶民,而且再也没有机会复职。看来“清流党”对他的庇护和保全确实不一般。
来到正月十五,严世蕃率领一众手下围攻高翰文的府邸。同时,徐阶、高拱、张居正再次聚集在裕王府,开始最后一场决战,这是“严党”和“清流党”的决战。
冯保气喘吁吁地进来报告“严党”的进攻情况:“一直到酉时,吕公公才肯见了奴才。说是陈洪抢先下了手,提刑司、镇抚司的人都叫到西苑了。过了十五,十六的子时就要拿人。”
这里有几个关键信息:首先,吕芳一直到嘉靖皇帝出关才愿意见冯保,这显示他一直听从嘉靖皇帝的命令,不擅自行动,这一点很关键,可以误导“严党”一直到最后一刻。
其次,陈洪,也就是想要与徐阶合作但被拒绝的陈洪,下令拿人的是他,而不是“严党”,这意味着他们准备拿徐阶、高拱、张居正。
最后,决战的时刻是在正月十六的子时。
徐阶第一时间抓住了冯保报告中的关键信息,直截了当地问:“到底要拿谁,吕公公说了吗?”冯保回答:“吕公公不知道,但奴才来之前,皇上已经把吕公公召去了。”
吕芳之所以被召见,肯定是要下最终决定的,不然他为什么能被嘉靖皇帝召见呢?嘉靖皇帝只是下令拿人,但并没有明确指出要拿谁,这就是他想要误导的关键之处。
高拱也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那张票,吕公公是否批准了?”他指的是那张能够将高翰文贬为庶民、永不叙用的命令。
只要高翰文被送出京城,没有亲眼证人,即使徐阶、高拱、张居正都被抓了,仍然有机会扭转局势。
但冯保的回答让徐阶感到绝望:“来不及了,现在去也无法送走高翰文他们了。”
皇帝既然要调查此事,高翰文他们一旦被送出京城,也会被重新抓回来。”徐阶的谨慎和坚持确实值得尊敬。他能默默忍受十多年,只为了为夏言复仇,显示出了他的坚韧和毅力。
而且,他能在严嵩手下担任副手这么久,也绝非寻常人物。
但是,为什么这样一个小心谨慎的人会被高拱轻易打败呢?
答案就在上文!有了领导就一切听领导的,下面的人就没有主见了吗?你徐阶就一言定胜负了吗?甚至没有试一试就认输了吗?
关键时刻,高拱站了出来:“我不这样看!张真人的出现,已经家喻户晓。只要我们把高翰文送出京城,没有人敢明目张胆地再来抓他们。严党要我们的命,皇上也不想丢脸!”
原著中对于高拱的这番话有这样的评价——一言中的,这句话点燃了众人心中的希望之火。对手已经剑指咽喉,这时候应该毫不犹豫,不怕牺牲,同归于尽!
就在高拱准备出发救人的时候,张居正站了出来:“高大人,我是兵部堂官,有兵部的文书,我带着兵部的人去,比你去更稳妥。”
在面临生死攸关的情况下,众人表现出了团结一致、共赴国难的精神。事实证明,张居正的决定非常英明,如果不是他率领正规军队与严世蕃对抗,高翰文可能早就丧命火海。
张居正离开后,徐阶似乎意识到自己身为“清流党”的领袖,刚才的表现有些不光彩,赶紧找补:“肃卿,你立刻去找邹应龙,取回他写的弹劾奏疏。我这就去西苑等你。在子时之前,不惜一切代价将奏疏呈交皇上。”
救出高翰文,将高翰文送出京城,只是“清流党”的防守行动;而邹应龙手中的那份控告“严党”的奏疏才是他们反击“严党”的利器。再说了,张居正已经去与严世蕃正面对决了,徐阶这个老前辈也应该有些担当,向裕王证明他们的决心!
总之,注意了,一直沉默的裕王终于爆发了:“徐师傅、高师傅!不要去,不管去哪里都不要,就待在这里。皇上要追问责任,我来扛。”
前文中我们一直没有提到的部分,可以说,裕王一直在假装傻,这小子完美继承了嘉靖皇帝的智商,把“巧妙的应对上级”的技巧发挥到了极致。
在徐阶、高拱、张居正陷入困惑之际,裕王为什么没有自己出面面对问题呢?为什么他没有像张居正那样果断行动?现在,反击计划已经制定,部署也在进行中,裕王却表现出“贤王”的态度,这绝非一般的“佛系”。
听完裕王的话,高拱非常激动:“王爷,自古‘汉贼不两立’!现在不拼,那我们这些大臣还有什么用!”
徐阶更是激动:“问罪也不能问到王爷头上。大明的江山都寄托在王爷身上。”
你看,到了这里,还有人感觉裕王这个人傻吗?从始至终,感觉他傻的人一个个被干掉,起起伏伏,冲在最前面,而裕王则稳坐钓鱼台,该有的都有了。
nba退役吧
清流用人跟担当比严世蕃用的人好太多倍了。严世蕃用的四个代表罗龙文鄢懋卿郑何外加高翰文,郑何用沈一石的话说最合适,就是两个官场的婊子,鄢懋卿最后贪那几百万直接送严世蕃去死。清流用的赵贞吉谭纶海瑞王用汲,赵贞吉不背锅谭纶到浙江没几天把浙江严党铁板一块直接打破,更是让严党内讧,胡宗宪被严党自己人搞都是谭纶的手笔,最关键他还能全身而退。海瑞王用汲更是可见一斑
用户12xxx87
实际上位后表现不傻就是没担当,也不会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