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吾心澄 2025-02-20 20:00:29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长安的荔枝》这本书的主题。

为什么读这本书呢?因为它出现在弟弟的书架上,所以必须读。身边有人说我慕强,读的不是王侯将相,就是强人名传。

那我不慕强,我应该慕弱吗?我记得美食家蔡澜先生说过一句话:只有高雅的人才能驾驭低俗。

因此,我觉得:只有学习强人的思想才能过好普通的生活。

来说《长安的荔枝》,这本书无非还是讲了一个类似于约瑟夫坎贝尔《英雄之旅》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唐朝的天宝年间,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晚年。

主角李善德是一位九品的小官吏,人憨厚老实,工作本本分分,生活清贫但也算幸福。

在他安贫乐道之时,天降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落在了他的身上——将岭南的鲜荔枝运回长安。

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跟判处死刑没有分别。索性他也就开始着手安排自己的身前身后事了。

还好他的朋友韩洄和杜甫劝解并鼓励他说:如果最终的结果都是死,那你至少应该去试试,看看自己的能力能支撑自己走多远……

我觉得李善德最可爱的一点就是:他能保持自身的本色,也能听得进别人的建议,无论最终的结果是好是坏都不怪罪任何人,因为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

他抱着向死而生的心态接受任务之后,就马不停蹄的跋涉五千多里路来到了苏轼笔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岭南之地。

在这里他遇到仗势欺人的何履光,不分青红皂白把他揍一了顿;遇到了钱财万贯的商人苏谅,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苏谅都是李善德的荔枝项目最大的支持者;遇到了热情真诚的荔枝姑娘阿僮,正是这位姑娘教会了他尝荔枝、品荔枝、以及存荔枝的各种方法。

接下来就是全书最经典的部分了,开始测试从岭南运送荔枝入长安。

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技能和力量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看你是不是真的竭尽全力豁出去。

别看李善德文文弱弱的,但他的精算和逻辑能力极强。从他对荔枝项目的测试规划可以看出,人的潜力真的是无限的,没逼到那个点上真的很难知道自己的实力上限。

第一轮测试开始。

他的运送原理是:延长荔枝变质的时间,提高荔枝转运的速度。

怎样延长荔枝变质的时间呢?他把荔枝泡过盐水后用纸包好,放入一个特制的双层瓮中,里层放荔枝,外层放凉水,每个驿站换水。

怎样提高转运速度?他购买了上百匹马,顾了几十名骑手和船;通过他设定的四条到达长安的路线,让装好荔枝的队伍兵分四路同时出发,每到一个地方放信鸽汇报荔枝的新鲜度。

第一轮测试结果得出:荔枝最多在第五天就已变味,人员跑到第六天已到达极限,一共跑了两千多里路,相当于一半的路程,马也全数死亡。

在第二轮的测试中,他选择了从第一轮测试中筛选出来的两条最优路线;在荔枝方面,他选取了还未成熟的青荔枝,为变质延迟一些时间。

这轮测试的结论得出:荔枝只比上次延迟了半天变质,里程比第一次多跑了几百里,收效甚微。

从岭南到长安的总里程数五千多里,按现有的速度最少需要11天,这是无法改变的了;而荔枝的保鲜极限是五天半。

经过这两轮的测试,他借用的资金已耗尽,测试出来的结果却相差甚远,因此他险些放弃了。

反正都是死,他开始和当地的朋友们把酒言欢、谈天玩乐了。可谁知,在果园中看到人们摘荔枝的方法,让他想到荔枝新的保鲜方式。

于是,他又跑去向苏谅借了1500贯钱,着手第三轮测试。

这次的保鲜方法叫“分枝植瓮法”,即是将未成熟的荔枝的枝干切下,在双层瓮的里层装上肥土、外层装满水,再将荔枝枝干插入瓮中;

这样能保鲜5天半的时间;中途枝叶枯萎时再按第一次测试的方法,把荔枝摘下来泡盐水、用纸包好,再放入双层瓮中,也能保鲜五天半的时间;

两种方法相继使用就能使荔枝保鲜11天,按照计划的路线和行驶的速度,刚好能在荔枝变味前到达。

这一次是自己亲自运送的,加上荔枝运送法的成功,受到了官员们的嫉恨;所以,他这一路也是风险加身,不是遭人暗杀,就是被野生动物围攻;还好被好心人救下,才得以回到长安。

可没想到自己经历千山万险把荔枝项目跑通后,最难的是朝廷的审批过程,所有人都把他当皮球一样踢来踢去,甚至有人意图抢走他的项目成果,这让心力交瘁的李善德有了再次放弃的念头。

还好在关键时刻出现了一位有心人,给他引荐了当时位高权重的右相杨国忠。为确保李善德的荔枝按期送达长安,杨国忠给了他一块专属的特权令牌。在权威的震慑下,遇山山开、遇水水开,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六月一日是杨贵妃的生日,所以荔枝必须在五月十九日从岭南启程。现在是五月初,时间紧迫,李善德又马不停蹄的赶往岭南准备荔枝运送事宜。

他心想:这次有了朝廷的助力,在人员的调配、物资的供应和清关换站的速度上会有更大的提升。可他没想到的是——计划不如变化快。

他刚到达岭南,苏谅就因李善德没有为他争取到转运荔枝的项目而闹翻,因此也不再为他提供装荔枝的双层瓮。李善德只能用赵辛民的办法,即单层瓮外套上牛胃,但牛胃会发臭需要常换,但时间紧迫也没有其它办法了。

正当他们万事俱备之时,杨国忠发来文牒,需由原来的十丛荔枝,追加到三十丛荔枝;本来只需砍下阿僮姑娘园里的十颗荔枝树,可谁知最后砍掉了整个果园,这让阿僮心痛欲绝,从此恨死了李善德。

李善德也管不了那么多,时间紧急,他还需要应对那么多的变故;增加荔枝数量就得增加人手、物资,相当于一切都需重新组合、调配。

也许他已经预测到这一路不会一帆风顺,为了排查故障,他比运送队伍提前出发了。在运送荔枝这条路上,他没有人可以依靠,只能压榨自己。

他日夜兼程逐一排查各路途、各关口、驿站的准备及物资供应。三天后五月十九日,荔枝运送队伍如愿从岭南出发了。

可正在这时,他发现队伍即将到达的驿站已人去楼空。荔枝需要水和冰块、人和马需要粮食,下一站又太远,荔枝很快就会质变,人和马也将疲劳,速度就会极速下降。

他正手足无措时,突然蹦出一个想法,即从后一站往前配备物资和冰块。于是,他立马着手安排,务必在荔枝队伍到达前把所需物资配备齐全。

当初以为一切具备就会如期而至,没想到也是历尽千辛万苦、重重险阻,半刻的松懈都会使得一切前功尽弃。

李善德终于在失去意识前晕倒在了长安街的乱葬岗,浩浩荡荡的荔枝队伍,在六月一日这天如期到达长安的只剩下区区一骑两坛。这也许是史上最不新鲜的新鲜荔枝吧!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虽举天下之力,是为了博得贵妃一笑;但也正因为这一颗荔枝才造就了古代最强的物流配送体系。

也正是因为这一颗荔枝,把一个籍籍无名的小人物锻就成了一位天才。

李善德转运荔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忽视身边的小事小情,它们也许会是某一个商业帝国的起源;

也不要被人人忌惮的事情所吓倒,因为,人只有亲身经历,方才知道自己的能力能走多远。

要相信:只要全力以赴,一切皆有可能……

0 阅读:4
吾心澄

吾心澄

循着生活轨迹一路探寻,追求印象画里的风和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