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新疆华标
编辑|翩然
解放战争可谓是中国数千年来规模最大的战争。
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将帅们更是将自己的身体拖到了极限。
解放后,林彪、粟裕、彭德怀等将帅相继病倒,他们的身体状况令人十分堪忧。
而毛泽东却始终保持着健康的身体,一直精神焕发。
斯诺一针见血的评价到:他的身体无坚不摧,从不感觉疲倦!
解放战争中的大兵团作战
解放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参与人数众多,战斗频繁,物资调运庞大。
与以往的军阀混战不同,解放战争的最大特点是采用大兵团作战。
在战争中,常常会出现庞大的军队对峙,数量可达数十个军、百万大军以上。
与此相比,红军在土地革命时期的规模最多也只有30万人,而在抗战时期,我军很少进行超过10万人的大规模作战。
而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大兵团作战成为了考验将帅成色的试金石。
然而就陈毅的说法,我军之中擅长大兵团作战的将领似乎不多。
除了彭德怀、刘伯承、林彪、粟裕、陈毅这五位杰出的将领之外,徐向前也是公认的,为我军中擅长指挥大规模军团作战的将领。
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是相当困难的,对指挥的人来说也是一项大工程。
战国时,秦赵两国百万大军在长平之间展开了战争。
由于赵括的冒进,导致赵国四十五万军队全军覆没,四十几万赵卒被坑杀,由此可见,大兵团战斗胜利与否,不但关乎生死,也关乎国家之命。
为了取胜,指挥官不得不苦干实干,宵衣食,遇战情紧急,是顾不得吃、顾不得睡的。
纵使有病伤,也必须硬撑下去,这对指挥官的精神和身体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往往一仗完毕,指挥官就要大病一场,减重好几斤。
保不齐,还可能英年早逝。
例如诸葛亮,他指挥北伐的时候就是“事多而食少”。
最终,在最后一次北伐中,诸葛亮因为长期劳累而患病,不幸去世,享年仅54岁。
身体健康是成功的基石,这一观点是非常正确的。
如果身体不好,连长征这样的艰苦行军都难以坚持,更不用说后来指挥大规模战斗了。
所以我军擅长指挥大兵团的将领,在体格上都是比较强健的。
尽管如此,解放战争的指挥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尤其是三次大决战以后,许多统帅的身子便一落千丈。
解放战争中擅长大兵团作战的将领
首先是粟裕。
自解放战争开始以来,粟裕所在的华东野战军一直积极参与战斗,对抗的是国民党的精锐部队。
在城南庄会议之后,粟裕被任命为华野代司令兼代政委,承担了华野38万大军的重要任务。
随后,他全力以赴地参与了战豫东和攻济南的行动。
在淮海战役中,华野、中野的60万大军与国民党的80万大军在中原地区展开了激烈对抗。
由于兵力不足,战场众多,粟裕不得不频繁转移兵力,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
此外,敌军表现出了极强的顽强抵抗能力。
在碾庄圩战斗中,黄百韬充分利用地形优势,英勇坚守阵地,给我军带来了严重的伤亡,损失了大量的勇士,许多部队几乎遭受了巨大的消耗。
此外,邱清泉、李弥等部队还不断向黄百韬的部队集结,给我军造成了巨大压力,情况十分严峻。
在这场战斗中,粟裕的紧张程度达到了极限,连续七天七夜没有休息。
极度的疲劳使得粟裕头痛欲裂,血压飙升至220,达到了危险的水平。
粟裕回忆道,他头疼得厉害,感觉自己的每根头发都竖了起来,脑袋周围就像被针扎一样,稍微碰触一下就非常痛苦。
因此,粟裕不得不佩戴“健脑器”来指挥作战。
黄百韬兵团被消灭后,粟裕直接昏倒,他实在太疲惫了。
在后续的围歼杜聿明集团的作战中,粟裕不得不躺在担架上进行指挥,随时准备送往医院。
在解放后不久,粟裕的健康状况开始恶化,他患上了高血压、肠胃疾病以及美尼尔氏综合症,这些疾病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毛泽东原本想将解放台湾以及抗美援朝的任务交给他,但是他的身体状况已经到了极其危险的地步。
他的身体状况非常糟糕,不仅工作能力受到严重影响,连正常的视觉和进食都受到限制。
面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只能与苏联进行协商,派遣粟裕前往苏联接受治疗。
根据苏联医生的诊断,粟裕长期承受过度紧张和疲劳,还有多次受伤,导致脑神经受损,引发了剧烈的头痛。
在治疗期间,粟裕还出现了严重的腹痛。
经过手术发现,这是他在战争年代多次受伤导致的并发症,整个肠道都发生了错位和扭结。
医生认为这是战争中频繁的撞击、摔打和碰撞造成的内部严重损伤。
与粟裕一样,林彪的健康状况并不乐观。
林彪在公众视角中常被描绘为虚弱和疲惫的形象,但在抗战之前,他的身体状况似乎并不是如此。
然而,一次意外事件后,他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
尽管他前往苏联接受治疗,但仍有一些后遗症未能完全康复。
在解放战争期间,林彪担任东北地区军事行动的指挥官,率领数百万大军,成功解放了东北和华北,并向南推进,最终进军海南岛。
林彪以其精准的指挥能力而著称,常常整天坐在地图前指挥作战。
然而在衡宝战役之后,林彪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
当时他去武汉东湖游玩,心情愉快地吃了一颗梨。
这颗梨导致他腹泻了一整晚,耗尽了他的元气。
从那时起,林彪只能躺在病床和担架上,批阅文件和指挥作战。
在解放海南岛期间,林彪的身体似乎已经极度虚弱,整天躺在床上,瘦得皮包骨头,连翻身的力气都没有了。
中央得知林彪的状况后感到非常震惊,立即安排他回北京接受治疗。
林彪被抬上火车,一直躺在卧铺上,无法进行工作。
到达北京后,林彪由司机楚成瑞背着参加国务会议,向中央汇报中南剿匪的情况。
回到家后,他一直病倒无法恢复,无法正常参加工作。
如果有必须参加的会议,就由司机背着他去会场。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毛泽东曾考虑让粟裕指挥志愿军。
然而,粟裕因为患上美尼尔氏综合症而病倒,毛泽东又转而考虑林彪。
然而,林彪的状况并不比粟裕好,所以毛泽东只能放弃这个想法。
不久之后,林彪也像粟裕一样,前往苏联接受疗养。
和林彪一样,解放战争结束后,罗荣桓的身体也变得极其不乐观,甚至更糟。
在东北,林彪主持作战,其他万事不管,所有的政治工作以及扩军工作,都由罗荣桓来进行。
抗战期间,罗荣桓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在进入山东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尿血症状。
由于战事紧急,一直没有及时检查。
在毛泽东的催促之下,罗荣桓才前往平壤的苏军医院治疗。
根据苏联医生的检查,罗荣桓罹患了肾癌,不得不去莫斯科进行手术。
肾病是累不得的,苏联医生反复告诫罗荣桓,每天工作不得超过3个小时。
然而东北解放战争对于中国革命是至关重要的,罗荣桓如何可能只工作3个小时?
辽沈战役爆发后,罗荣桓强撑着病体进行指挥,到了平津战役时,罗荣桓终于油尽灯枯。
他在对天津进行视察时,不幸晕倒。
医生检查后,发现他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和动脉硬化,很显然都是尿毒症的前兆。
毛泽东担心这名爱将的安危,命令他留在天津,不得随大军南下。
后来毛泽东还专门给罗荣桓写了一封信:
“荣桓同志,你宜少开会,甚至不开会,只和若干干部谈话以及批阅文件,对你身体好些,否则难以持久,请考虑。”
虽然罗荣桓得到了最好的治疗,但当时肾移植手术还未成熟,罗荣桓最终因尿毒症而早逝。
和罗荣桓一样,徐向前的身体也是在解放前夕垮掉的。
早在抗战时期,徐向前的身体就很不好了,因肋膜炎反复发作,徐向前在延安养了4年。
解放战争期间,徐向前好不容易养好病,回到了战场。
他指挥6万偏师,硬是吞掉了阎锡山12万大军,解放了大半个山西,太原城成为了一片孤岛。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高强度指挥工作,徐向前的身体状况遭受了严重的损害。
在太原战役期间,徐向前的身体彻底垮了下来。
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徐向前突然感到胸口剧痛,同时发起了高烧。
根据医学检查结果显示,徐向前多年来一直患有结核病,不幸在这个时候爆发了。
由于身体状况不佳,包括营养不良、睡眠不足和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导致他出现了胸积水,无法继续承担工作。
因此,太原的解放行动被迫推迟。
尽管徐向前的肺部病情有所好转,但他又开始频繁发作偏头痛,加上本来就不健康的消化系统,连最基本的饮食都难以承受。
因此,在太原战役期间,徐向前不得不将指挥权交给了彭德怀。
全国解放后,徐向前就任总参谋长。
然而由于病情严重,徐向前根本无法正常工作,日常工作都是由聂荣臻代劳的。
毛泽东不得不支持徐向前的决定休假:
“向前同志,我们上次见面时,我建议给你一些报纸让你看。但后来我意识到,你需要静养,不看电报更好。”
不久之后,徐向前也像粟裕、林彪一样,前往苏联进行疗养。
与粟裕、林彪、罗荣桓、徐向前这些将帅相比,彭德怀的身体可谓是铁打的身子,但也没能逃脱病痛的折磨。
他从红三军团军团长开始,就跟着党中央一路过关斩将。
在抗战时期,彭德怀虽然是副总司令,但却是实际的指挥者。
在解放战争中,彭德怀率领2万偏师与胡宗南的25万大军激战,跋山涉水,战果辉煌。
随后,他又与马步芳、马鸿逵进行了激烈的战斗,解放了大西北。
从平江起义到朝鲜战争,彭德怀一直在前线指挥长达24年。
毛泽东选择彭德怀去朝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彭德怀身体状况良好。
然而,即使是身强体壮的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繁重的任务。
加之朝鲜的居住条件恶劣,彭总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导致他的肠胃病和痔疮反复发作,不得不忍着疼痛坚持工作。
在1951年8月,彭德怀的眉毛上出现了一个小肿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肿块逐渐增大。
到了1952年初,他开始感觉到一些压痛。
经过军医的检查,他们认为这可能是癌症的早期症状。
毛泽东认为彭德怀不容有失,于是严令他立即回国治疗,所有的工作都交给陈赓代为完成。
彭德怀走后,陈赓代理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两个月,结果差点被电报埋了。
陈赓不禁感叹:“彭老总是怎么把这些电报看完的。”
有如此多的工作,彭德怀怎能不病呢?
所以从解放到抗美援朝,将帅们都纷纷病倒了。
斯诺评价毛泽东身体无坚不摧,从不感到疲倦
那么把控全国战局的毛泽东又如何?
不得不说,毛泽东不仅仅只是智慧超群,他的体魄同样超群,简直异乎寻常。
林彪、粟裕、彭德怀等人虽然疲劳,但他们只负责一方面的战局,然而毛泽东却要管全国。
从《毛泽东军事文选》来看,他今天给东北发电报,第二天就要给晋察冀发电报,第三天又要向华东发电报。
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几乎一天也没有休息。
而且毛泽东也绝非安坐后方。
胡宗南侵占延安后,毛泽东带领800多人在陕北转战了数个月。
他不仅要躲避胡宗南的追击,而且还要及时发报收报,了解各战区的情况,其艰苦和疲劳是可想而知的。
后来到了西柏坡,毛泽东才稍稍安顿了下来。
但是其工作的劳累却丝毫没有减缓,他住处的灯光可谓是彻夜不息。
特别是在三大战役期间,毛泽东更是殚精竭虑,将脑力运用到了极限了,好让全国成为一盘棋。
然而即便如此之劳累,压力如此之大,但毛泽东也没有因此而病倒,相反每天都神采奕奕、生龙活虎。
那么毛泽东为何如此健康呢?
首先,毛泽东虽然戎马一生,但很少受伤。
作为大军的统帅,毛泽东没少受到袭击,可谓是九死一生。
敌人扔下的炸弹,甚至把他的警卫员都炸死了。
但奇迹的是,子弹和弹片似乎长了眼睛,从未伤到过毛泽东。
相比之下,林彪、粟裕等人就没有这样的强运。
以粟裕为例,他可谓是浑身是伤。
其脑子里留下的三块弹片,直到其火化后才取出来。
而这正是造成粟裕频繁头痛的元凶。
再以陈赓为例,他两条腿都被打断过,心脏还因敌人的电刑而严重受损,而这也是陈赓早逝的最大原因。
其次,毛泽东的身体底子很好,简直是天赋异禀。
繁重的工作不可能不给毛泽东的身体带来了麻烦。
首先,毛泽东的作息时间很不规律,经常工作到深夜,白天才休息。
由于工作压力大,毛泽东很难入睡,有时需要服用安眠药来帮助入眠。
同时,毛泽东容易被各种因素惊醒,导致难以再次入睡。
其次,毛泽东有很大的吸烟习惯。
他认为吸烟可以提神,因此在指挥作战时,经常手不离烟,一天要抽很多根。
此外,毛泽东的饮食习惯也不规律。
在战争年代,他的饮食时间很难按时安排。
因此,毛泽东从红军时期开始就一直有严重的便秘问题。
然而,尽管如此,毛泽东从未患过严重的疾病。
毛泽东出生在一个相对富裕的农家,虽然家境不算富裕,但也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身体素质也很好。
从小他就跟随家人一起从事农田劳作,上学后毛泽东非常重视体育锻炼,决心不做一个体弱多病的书呆子。
他不仅注重培养自己的精神素质,也注重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
他认为身体是“知识之载,道德之寓”,一个有志向有抱负的人,就怕没有强健的身体。毛主席进行体格锻炼的第一种方法是冷水浴。
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他每天清晨就会到水井旁边,用冷水淋浴全身,然后擦干,再次淋浴、再次擦干,反复进行,直到皮肤发红、发热为止。
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他也坚持不懈。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改为用温热的毛巾擦洗全身,反复多次。
擦洗除了清洁作用外,还有健身效果,可以让皮肤适应温度变化,预防感冒。
除了洗冷水澡之外,毛泽东还喜欢散步、游泳、爬山,这些爱好伴随了他的一生。
即使到了70岁,毛泽东依然能够畅游长江。
他注重锻炼身体,这使得他能够轻松地处理繁重的军务和政务。
毛泽东的饮食也非常值得称道。
他的饮食简单而健康,以“粗茶淡饭”为主。
每餐有四道菜和一道汤,其中包括两道荤菜和两道素菜,都是普通人常吃的食物,如小鱼小虾和红烧肉。
在主食方面,他不太喜欢吃精米,而是喜欢掺杂高粱粉、玉米粉、小米等粗粮。尽管毛泽东的饮食简朴,但他的营养摄入是均衡的。
与其他开国将帅相比,许多人都有肠胃疾病,但毛泽东从未有过这样的问题。
相比而言,林彪的饮食习惯与众不同。
他对肉类和水果不感兴趣,几乎每餐都只吃一些简单的食物,种类单一,量也很少。
更令人担忧的是,林彪喜欢将饭菜和汤混在一起吃,而且喜欢吃非常烫的食物。
这种饮食习惯无疑会给肠胃带来负担,可能导致健康问题。
我认为美国记者斯诺对毛泽东的评价非常准确。
在他的书《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
“他经常通宵工作,身体似乎是无坚不摧的,从不感到疲倦。”
结语
总之,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都是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
我们应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维护我党。
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样才能更高效的为我国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