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鳄娱海棠
编辑|鳄娱海棠
序
在全球无人机市场中,“大疆”之名已然成为行业的代名词。
这家中国公司不仅引领着技术创新的潮流,更是在面对美国长达8年的制裁下依然屹立不倒,牢牢占据着全球第一的宝座。
大疆的成功背后,有一个80后创始人的传奇故事 - 他就是汪滔。
大疆发展史
1980年,浙江省会杭州,一个男孩呱呱坠地,而他,注定要在无人机行业掀起波澜。
这个男孩便是汪滔,大疆科技未来的创始人。汪滔的父母,一方为工程师,另一方是教师。
这样的家庭组合,为他的成长构筑了理想的环境。
在汪滔的童年时期,一个看似平凡的事件却为他日后的事业埋下了伏笔。
彼时,年仅小学三年级的汪滔无意间翻看到一本连环画。
书中描绘的一幕场景 ,一架红色直升机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探险,深深地刻在了小汪滔的脑海中。
父母对汪滔的兴趣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每次出差,母亲都会给他带回形形色色的航模。
16岁生辰之时,父亲竟特意托人从香港带回一架遥控直升机作为礼物。然而,这架昂贵的玩具并没有达到汪滔的预期。
高中毕业后,汪滔遵从父母之愿,迈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校门,成为电子系的一员。
然而,大学课程与他心中的理想大相径庭。三年的学习时光里,汪滔一直未能触及梦寐以求的无人机技术。
随着时光的缓缓流逝,汪滔内心的失落感日益浓烈起来。
大三之时,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惘境地。
在深思熟虑后,汪滔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放弃即将到手的学位,毅然退学。
汪滔在香港科技大学的求学经历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在此地,他有幸邂逅李泽湘教授。这位恩师的指引,对汪滔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李教授的引领下,汪滔终于接触到了他梦寐以求的航空技术领域。
他开始系统地学习与航空相关的软硬件控制技术,这些知识正是他多年来一直渴望掌握的。
除了课堂学习,汪滔还积极参与各种机器人大赛。
这些比赛不仅是技术能力的试炼场,更是全方位能力培养的平台。
通过参赛,汪滔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同时也学习到了项目管理和市场运作的重要知识。
在李泽湘教授的激励之下,年仅26岁的汪滔于读研之际便开启了创业的尝试。
2006年,他带着两个同学来到深圳,在舅舅提供的一间小库房里创立了大疆。
创业初期,汪滔从家里借了2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通过向高校和大型企业销售自制无人机赚取第一桶金。
然而,这种高价销售的模式并不可持续。
产品那动辄十几万的价格,令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大疆除了承受着来自市场的压力之外,其内部也面临诸多挑战。
汪滔性格独断,言辞犀利,这导致两个创业伙伴相继离开。
随后,他又招募了三名年轻人组建新团队。
2006年底,大疆遭遇了严重的资金危机,公司账上仅剩两万元。
危急时刻,汪滔父亲的朋友陆地伸出援手,投资了50万元。
这笔投资帮助公司渡过难关,但也导致了新加入的三名年轻人股份被稀释。
加上对公司发展方向的分歧,这三人也相继离开,大疆的核心团队再次解体。
在大疆科技发展的关键时期,公司面临着人才流失的严峻挑战。
面对这一困境,汪滔再次向他的恩师李泽湘教授寻求帮助。
李教授的支持远超预期,他不仅鼓励自己的学生加入大疆,
还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的朱晓蕊教授,共同为大疆注入了100万元的资金,
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通过密切留意航模论坛中的讨论,他敏锐地察觉到,无人机爱好者对零配件有着强烈需求。
基于这一洞察,汪滔做出了一个战略性决策:将产品的配件单独销售。
这个项目不仅是汪滔儿时梦想的实现,更是大疆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通过专注于这一领域,汪滔为公司构建了独特而强大的技术优势,为大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赢得了先机。
2009年,大疆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公司推出了XP3.1直升机飞控系统,此为公司首款可量产的商品。
这款系统的最大亮点在于其成熟的自动悬停功能,这在当时的无人机市场上是一个重大突破。
为了确保产品的卓越性能,汪滔亲力亲为。
他甚至亲自带着设备前往珠穆朗玛峰附近,在极端的高海拔环境下进行测试。
这种严格的测试不仅验证了产品的可靠性,也体现了汪滔对产品质量的极致追求。
在大疆科技的发展进程里,XP3.1飞控系统的问世堪称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这款产品不仅帮助公司实现了财务上的重大突破——达到盈亏平衡,
更重要的是,它向外界,尤其是潜在的投资者,清晰地展示了大疆的商业潜力和盈利能力。
此般成功为公司赢取了市场信心,亦为未来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
乘着XP3.1的成功东风,大疆并未停下创新的脚步。
2011年5月,公司又推出了技术更为先进的产品线——Wookong系列多旋翼飞控系统。
此系列一经推出,就在市场上激起强烈反响,立刻赢得用户的青睐。
2011年,大疆推出首款民用高精度云台“禅思”,此消息一出,业界为之震惊。
由于长期专注于云台技术,大疆在相机方面的研发相对滞后,不得不使用GoPro的产品。
大疆原本希望与GoPro合作,但GoPro提出的条件过于苛刻,要求分走70%的利润。
这让汪滔难以接受,也坚定了他自主研发相机的决心。
大疆科技于全球无人机市场的快速崛起,令美国高度警觉。
自2016年起,美国政府开始对大疆实施全方位的限制措施,涉及市场准入、专利审查和软件使用等多个领域。
这些措施旨在遏制大疆在美国市场的扩张和技术优势的进一步巩固。
然而,在面对这些挑战之际,大疆彰显出了强大的韧性与适应能力。
虽遇重重阻力,然公司之全球化战略未受根本性影响。
相反,大疆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其业务版图已经扩展到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客户网络。
在技术创新领域,公司现持有逾4600项专利,这一成果无疑彰显出其于研发方面的持续投入以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更为重要的是,大疆已经在全球无人机领域确立了绝对的领导地位,拥有主导行业发展的话语权。
这些成就充分证明,大疆不仅成功应对了来自美国的压力,还通过不断创新和市场拓展,
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无人机行业的霸主地位。
大疆的经历表明,面对国际竞争和政策限制,
中国科技企业完全有能力通过自身实力和战略调整,在全球市场中继续保持竞争力和影响力。
在民用无人机的市场领域,大疆占据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然超过70%,于北美地区,其占比更是高达85%。
即便美国国防部在2018年宣布禁用大疆产品,
但仅半年后,美军就因其他品牌无法满足需求而重新采购大疆无人机。
大疆的产品不仅在普通消费者中流行,还在多个专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015年,歌手汪峰借助“大疆精灵二”向章子怡求婚,让大疆步入大众视野。
2019年巴黎圣母院大火之际,大疆无人机为消防工作给予了关键性的助力。
此外,大疆产品还参与了美剧《权力的游戏》的拍摄,展现了其在专业影视领域的实力。
大疆之成功,与中国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息息相关。
中国制造业的强大,为大疆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是大疆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汪滔曾言,深圳给予大疆无与伦比的条件,这里坐拥全球最为卓越的产业链以及工程师资源。
这使得大疆能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生产高质量产品。
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功,汪滔仍保持着创业初期的工作热情。
他每周工作时间超过80小时,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始终如一。
成功也带来了挑战。美国政客曾提出《反对中国无人机法案》,试图将抵制大疆写入法律。
但由于大疆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不可替代性,这项提案最终未能通过。
这反映了大疆产品的优秀品质,即使在政治压力下也难以被取代。
去年秋天大疆确实与一家美国航天公司存在专利纠纷,但案件仍在审理中,大疆一直在积极上诉。
结语
如今,大疆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闪亮名片。
它不仅改变了人们对无人机的认知,也改变了世界对中国制造的看法。
汪滔和大疆的故事再次证明,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个人和企业,对国家也同样重要。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更多像大疆这样的中国企业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实力,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信源:
环球时报——封禁中国无人机,美国犹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