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秦始皇逝世后,胡亥即位为帝。此举加速了秦帝国的崩溃。然而,胡亥登基是否为赵高与李斯合谋所致,仍存疑问。
近期发掘的竹简《赵正书》透露新线索。所谓“篡改遗诏”的内幕,可能并非全然属实。
【沙丘密谋——传统记载中的阴谋论】
秦始皇崩于沙丘,此乃中国历史上一大谜之死亡事件。
他巡视东部沿海后,返程途中病逝,随行车队庞大。此事对帝国冲击巨大,且引发更大问题:帝国未来接管者何人?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临终前未立明确遗诏,亦未公开指定皇位继承人。
扶苏为人刚正,广受大臣与军队拥戴,被视为当时最适宜的皇位继承人。
随行大臣赵高与李斯另有打算,认为扶苏难以控制,性格温顺的胡亥更适合作为易于操纵的皇帝人选。
赵高乃胡亥之师,任秦朝中车府令,获秦始皇深信。他率先向李斯提议废除扶苏,拥立胡亥。
据《史记》载,赵高谓李斯:“扶苏性刚,于丞相位不留情。若不助我立胡亥,恐他日遭诛!”
李斯初时踟蹰,认为扶苏乃皇位最佳继承人,然赵高之言直击其要害,即保全个人权势,终使其动摇。
赵高续道:“皇上已逝,此事唯我等数人知晓。立帝之事,由我辈定夺。与其待扶苏即位诛我们,不如拥立胡亥,可保你我无虞。”
李斯最终让步,他们共谋制作假遗诏,令扶苏自杀并立胡亥为帝。此伪诏被使者悄然送至扶苏驻北疆的军营。
扶苏虽忠于父皇,但性格刚烈且顺从过度。见诏书后,他面无表情,仅言:“父皇不信我,我死无憾。”
蒙恬,扶苏的忠诚将领,亦遭同样诏令囚禁,随后不久被处决,而扶苏则选择即刻拔剑自杀。
这场密谋自秦始皇逝世起,至扶苏自杀止,悄然落幕。然而,其引发的后果却极为严重。
胡亥即位后,帝国内部迅速动荡,数年之间,秦帝国走向全面瓦解。
两千年间,赵高与李斯被视为始皇逝后权斗主谋,背叛与伪诏成定论。然而,新出土的文献却令此历史谜团更加复杂难解。
【竹简中的另一种真相】
2011年,北京大学获藏的西汉竹简内含《赵正书》一文,该文揭示了秦始皇生前对继位事宜的具体安排细节。
这些内容与《史记》记载差异显著,颠覆了关于“沙丘密谋”的传统认知。
《赵正书》记载,秦始皇病重时,已召集丞相李斯与大臣冯去疾,就继位问题展开讨论,故他并非未明确继承人。
当时,长子扶苏因贬谪北方,与秦始皇关系疏远。相比之下,胡亥虽性格懦弱,却性情温和、顺从,更易被操纵。
文献记载关键对话:秦始皇问李斯与冯去疾,“胡亥能否安定局势?”
李斯言:“扶苏刚烈,恐难驭众。胡亥温顺,易于掌控,加之赵高辅佐,朝廷可安。”秦始皇闻后颔首赞同。
此记载显示,胡亥继位非全由赵高阴谋,实为秦始皇生前决策。赵高与李斯,仅是遵循皇帝旨意行事。
扶苏诏书未明言伪造,反暗示此令或乃秦始皇预先安排。
竹简记载,赵高与李斯向始皇帝禀报扶苏与胡亥性格对比,经始皇帝权衡,最终决定立胡亥为储君。
此观点与传统史书相悖。若竹简记载无误,“沙丘密谋”或系后人为构建阴谋论而篡改的历史事件。
《赵正书》提及,胡亥登基之初,并非全然无能,此点尤为引人关注。
他在帝国事务中积极尝试,整顿地方官员腐败问题,并努力恢复边疆稳定。
赵高与其他权臣迅速压制了这些努力,胡亥渐被隔绝于宫廷深处,沦为受其摆布的傀儡皇帝。
竹简的发现使赵高和李斯的罪名受到质疑,同时也为这位被视为昏庸的皇帝提供了更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视角。
他失败的部分原因或在于性格缺陷,但更核心的问题或源于帝国内部残酷无情的权力斗争。
【胡亥的“昏庸”是天性还是操纵?】
胡亥登基后,秦帝国急转直下。他诛戮手足,迫害忠良,生活奢靡,且不顾民众疾苦。
刚登基时,他尚有能力。在朝堂仍显顺从,然而面对权臣赵高,他逐渐丧失判断力。
《史记》述,赵高借胡亥懦弱,渐控朝政,离间其与皇室成员,并劝其诛杀扶苏之弟,以防政权受威胁。
他的手段多样,不仅使胡亥沉溺享乐,还令其大兴骊山陵墓,同时穷尽兵力,肆意征伐。
朝廷内反对声四起,赵高设局“指鹿为马”,借此逐一清除忠臣。
试图规劝胡亥的官员,或被杀害,或被流放,就连丞相李斯也未逃脱此命运。
问题在于,胡亥是否真的完全服从赵高?对此,出土的竹简提供了另一种观点。
竹简载明,统治初期,他力图掌权,下令严查贪腐以整肃秩序。然而,赵高横加干涉,将所有欲近胡亥者逐出宫门。
更核心的是,胡亥或许对赵高的诸多诡计并不知情。
竹简记载,赵高常擅自做关键决定,假托胡亥之名。胡亥所谓的“昏庸”,或为其被操纵下展现的虚假形象。
胡亥终失朝政控制权,欲反抗为时已晚。赵高策动政变,他仓促应对,终在胁迫之下,自我了断。
他的悲剧或源于非尽自身无能,实为赵高逐步削弱并操控所致。
【赵高背锅两千年?还是另有其人?】
赵高被视为奸臣代名词,据《史记》记载,他篡改遗诏并祸乱朝政,是这一系列事件的罪魁祸首。
设计构陷李斯,致这位曾辅佐两代帝王的丞相身陷囹圄,终遭腰斩之刑。
秦帝国灭亡,部分归咎于赵高阴谋。然而,竹简的发现促使人们重新评估赵高的角色定位。
它指出,赵高行动并非全因个人野心驱使,实则受限于胡亥的指令。
他的诸多决策,诸如处死蒙恬、蒙毅两兄弟及对民众加征重税,实则均为胡亥所指使。
竹简载有关键语:“赵高遵二世旨,施行刑政。”意指赵高所推苛政,皆经胡亥首肯后实施。
更有趣的是,他或许非废扶苏首谋。竹简记载,秦始皇遗命乃李斯与冯去疾共商后确定。
赵高或许仅是执行者而非主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可能仅是奉命行事,暗示他可能成为了替罪羊。
赵高的罪行无法完全洗脱,胡亥死后,其野心显露。他扶子婴为傀儡帝,却迅速被子婴所除,最终落得身败名裂、家族灭亡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