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开始关注本国新能源企业的发展状况,并出台了相应补贴政策。所以,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的新能源企业,都能享受政府给予的补贴。
然而,欧盟却在近日宣布要调查中国,并怀疑中方给予电动汽车生产商“高额补贴”,破坏了电动汽车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不过,德方却不这样认为,在欧盟着手调查中国之际,德方有意劝说欧盟停止调查。
据《环球时报》消息,本月1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公开表示:欧盟市场中已经涌入不少价格低廉的电动汽车,而这些汽车制造商的到来,也正在动摇欧盟汽车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冯德莱恩认为:作为欧洲制造商的竞争对手,来自其他地区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们或许正在打一场“价格战”。同时,他们所在的国家还发放了相当高的补贴金额,这就导致欧洲制造商的竞争力被削弱。所以,欧盟有必要开启对这些企业的反补贴调查,维护欧洲企业的利益,并让一切回归正轨。
此外,冯德莱恩提到中国,她告诉媒体:中方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前往中国进行太阳能系统的生产工作。所以,欧盟不会忘记中方已经对欧洲太阳能产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欧盟将重点开启对中方的调查,从而防止中方进一步削弱欧洲制造商在新能源产业中的竞争力。
所以,欧盟很快将开始为期13个月的调查,一旦欧盟认定中方“损害”了欧方利益,那么,他们极有可能对中企收取惩罚性关税。
除冯德莱恩外,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勒梅尔也认同这一做法。勒梅尔喊话欧盟尽快开始这项调查,并认为: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如果一个国家给予其企业太多补贴,那么其他国家的企业就无法与他们进行公平竞争,欧洲必须要阻止他们的行为,让他们接受惩罚。
《法兰克福汇报》还在冯德莱恩发声之际放出一组数据:3年前,欧洲市场几乎没有由中方制造的汽车。但是,2022时,欧洲国家的街道上已经能够看到这些汽车,它们占据欧洲市场总份额的16%。并且,该媒体援引权威机构的分析称:在未来两年的时间内,中方仍会加强在欧洲市场的存在感。
说到底,欧盟发现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在欧洲销量不错,因此开始想办法加高这些汽车进入欧洲市场的门槛。
对此,欧盟中国商会回应道:欧洲声称要为外国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的营商环境,但是,欧盟利用反补贴调查等方式来针对中企的行为,表明其并没有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看待中国以及欧盟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中方敦促欧盟停止此类行为。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也希望欧盟不要调查中方,该协会负责人表示:看到本国企业竞争力下降时,德国乃至整个欧洲不应该从中企那里找原因,而是应该想想怎么减轻民众的经济压力。德媒《商报》也曝出:大众、宝马等企业担忧,欧盟调查中方并加征惩罚性关税的行为会遭到中方反制,这将不利于他们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由于德方制造的汽车之中,有超过30%的汽车都被销往中国,所以,德方有此担忧也很正常。
欧盟要调查中方,无非就是觉得中国制造的汽车价格低、销量太好。然而,这些汽车制造商并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般享受着所谓的“高额补贴政策”。事实是:中方提供的补贴体现在减免车辆购置税等方面,并且还设置了减免金额上限。中方的补贴金额,也远远没有德法等国的多。法国今年的补贴金额就已经达到7000欧元。
因此,不是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价格“太低”,是欧洲国家没有发现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地提高补贴金额,最终还将本国企业竞争力下降的原因算在中方头上。
老默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