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中央特批参加高考的青年,考上北大却被拒收的幕后真相

马谡聊谈历史 2024-08-24 20:48:59

“狭路相逢勇者胜。”

“中国人无论什么时候都敢于亮剑!”

这是2005年热播的电视剧《亮剑》中的男主角李云龙所说的话,由此引发的“亮剑精神”,曾给无数身处困境的年轻人带来拼搏奋斗的力量。

很多观众都对《亮剑》中的战争场景津津乐道,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部精彩影视剧的总顾问是一名真正的将军——刘源。

“一次,作家都梁送给我一本他写的小说《亮剑》,我看了以后非常喜欢,就觉得应该拍成电视剧。”

刘源说,因为喜欢这个故事,欣赏李云龙这个角色身上的那股豪迈之气和敢于牺牲勇于胜利的精气神。他为此甘愿投入巨大精力,从取得版权到物色演员,几乎是“从头张罗”推动这部电视剧问世。

《亮剑》最终不负刘源所望,播出后获得巨大成功,不仅频频获大奖,还创出当年央视最高收视率。

也许有些读者对刘源这个名字并不是很熟悉,但提起他父亲的名字,必定会如雷贯耳。

01

刘源出生于1951年,他的父亲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是仅次于毛主席的中国第二号人物。

无疑,刘源是在人们向往的北京中南海成长起来的“幸福新一代”。

但是,刘源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自记事起从来没有所谓的优越感。相反,由于他的特殊身份,在那个年代里,反而因此陷入了比普通人更艰难的困境,饱尝人生挫折和风雨涤荡。

刘源的人生,可谓工、农、兵、商、学皆有经历,参军后,更是在武警、院校、总部等不同系统中都任过职,充满了传奇色彩。

刘源家曾是中南海大院里最热闹的家庭,他有三个哥哥和三个姐姐,还有两个妹妹。

刘源虽然是这个大家庭里最小的男孩,却从来没有受到父母的特别优待。

家里孩子多,生活开支自然紧张,父亲要求孩子们从小养成艰苦朴素的品德,衣服从大到小轮着穿。所以刘源几乎没有穿过新衣服,破了就由妈妈缝补好后再继续穿。

刘源7岁入学读书后,就离开家住校学习。学校按定量给学生提供伙食,他经常饿肚子,只有星期天放假回到家里,才能吃上一顿饱饭。

刘源从小就看着雄赳赳气昂昂的解放军战士在中南海站岗放哨和操练,心中对军人十分羡慕。所以在满13岁这年的暑假,经过不断地恳求,父亲终于同意他进入中南海警卫部队当了一名小战士。

自此后,刘源发挥军人不怕苦、不怕累的大无畏精神,和战士们一起在烈日下苦练本领,摸爬滚打了三个暑假,先后获得了“特等射手”和“五好战士”等称号,还在举行国庆节阅兵时,被光荣选入国旗护卫队,和战友们一起迈着矫健的正步从天安门广场走过,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02

15岁时父亲出事,让刘源面临了前半生最为痛苦的煎熬。

随着局势变得越来越严峻,更大的打击接踵而来。

父亲被秘密押送到外地,刘源和他的兄弟姐妹们的人生轨迹,自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7岁的刘源,在勉强完成了中学学业后,就被下放到山西农村,成为一名下乡知青。

庆幸的是,勤劳朴实的乡亲们并没有因此苛刻刘源,反而让他感受到了大家发自内心的温暖和关怀。

刘源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学会了与大自然相处,领悟了务实与坚韧的真谛。每一天的耕耘、播种,让他深刻地体会到农业劳作的辛劳与收获。

身份标签虽然给刘源带来了不同寻常的压力,但他并没有因此失去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就在刘源为梦想而奋斗的时刻,却忽然身患重病。

1975年,一度饱受劳累和营养不良折磨的刘源,终于在绝境中等到了一丝曙光,在周总理的直接关心下,他获准回到北京接受治疗。

刘源身体康复后,就在北京一家起重机厂担任铆工,开始了艰苦的工人生涯。

没有一个寒冬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属于刘源的春天,终于在三年后来临。

03

1978年3月的初春,北京的招生办公室里人声鼎沸,高考制度在中断了十年之后得以恢复,前来报名咨询的青年络绎不绝。

临近下班时分,刘源身着一件破旧且沾满油渍的蓝色工装,匆匆赶到招生办,向工作人员提出了报名要求。

工作人员接过刘源递上来的材料,从头到尾看过一遍后问道:“你家庭背景一栏为何未填写?”

刘源犹豫了一下,回答道:“我不知该如何填写。”

见他的犹豫,工作人员似乎已经司空见惯:“如果身份有问题,政治审查就难以通过,不能报名参加高考。你赶紧走吧,我们要下班了。”

面对工作人员下达的逐客令,刘源急切地请求道:“同志,请问能否有所通融,我渴望参加大学入学考试。”

工作人员不耐烦地解释道:“这是政策规定。除非你能得到市教委的批准,出具批条,我们自然为你办理报名。”

刘源只能失望地离开了招生办。

但刘源明白,改变命运的机会就在眼前,必须牢牢抓住。

次日,刘源来到市教委,经过一番周折终于见到了一位女干部。

女干部明确表示:“不是我们不通融,你目前的情况在政治审查中肯定无法通过。除非……您父亲现在是否还在劳改?”

刘源的眼眶一下子红了,泣不成声道:“我父亲……他已经去世了。”

女干部摇摇头,叹了口气:“你还是回去吧。”

刘源擦掉眼泪,不甘心地恳求道:“我能见一下教委主任吗?我想把我的身份告诉他。”

女干部似乎从刘源温和的五官和挺直的身形上看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地方,试探着问道:“你父亲究竟是谁?”

刘源拿出纸笔,写了一张便条递给女干部。

女干部接过便条看后,立时睁大眼睛,露出了大惊失色的表情……

“请稍等,我马上去向领导汇报。”

女干部的语气立刻变了,说完就匆忙跑上楼。

不一会儿,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男士和女干部一起下楼来,来到了刘源面前。

中年男士自称是教委主任,他紧紧握住刘源的手道:“我曾在报纸上见过你,真没想到啊……我了解你的情况,也十分想帮助你,但因为你父亲的特殊身份,教委也无能为力,除非……”

面对好不容易出现的转机,刘源迫切地问道:“除非什么?”

“除非中央批准。”

听到这个答复,刘源兴奋的眼神一下子黯淡下来,他向教委主任和女干部鞠了一躬,表示感谢后,默默地离开了市教委。

04

刘源回家后,茶不思饭不想,晚上更是辗转难眠。他脑海中不断闪现出小时候在中南海生活的画面,闪现出曾同父亲亲密共事的革命前辈们。

“找谁呢?谁肯帮我呢?”

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刘源终于鼓起勇气,直接给小平同志写了一封申诉信,表达了自己渴望上大学的愿望。

把信投入邮筒的那一刻,刘源的心中满怀着期许。

一天过去了。

一周过去了。

一月过去了。

寄出的信就如石沉大海,杳无回音。

刘源彻底断绝了上大学念头,恢复到正常工作中。

这天,刘源正在车间忙碌地工作着,车间主管突然急匆匆地跑来,一脸紧张地通知他:“刘源,市里的大领导亲自来厂里找你,正等在厂办公室里。你快点去。”

刘源忐忑不安地跟着车间主管来到办公室。

他刚走进去,屋里等候的人就全部站了起来。

厂长亲热地迎上来,指着大伙给刘源他介绍道:“这是市领导,市教委主任,还有市政府的同志。”

市教委主任紧紧握住刘源的手说:“刘源同志,你给小平同志写的信,小平同志已经收到并作了批复,把信件转到了市里。我们今天来是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小平同志特批你参加高考。”

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喜讯,刘源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厂书记拍拍刘源的肩膀,坦然相告道:“当年总理安排你来厂里工作时,特意嘱咐不要透露你的身份,为了保护你的安全,我没有向任何人提起。你要相信党中央,接下来抓紧时间努力复习,争取考上一所好大学。”

刘源使劲点点头,眼泪不争气地流个不停。

1978年7月,刘源顺利参加了高考。

一个月后,高考成绩公布,刘源的分数超过了第一志愿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录取分数线。

但北大并未录取他。

刘源填写的第二志愿是北师院历史系。

万幸的是,刘源这次终于否极泰来。

北师院以“体检过关,就能上学”为由,专门为刘源在同仁医院安排了一场只有一个学生的特殊体检,将他顺利录取。

27岁的刘源如愿以偿地成为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的一名大一新生。

05

刘源一上大学,就通过各种渠道打听父亲遗体的下落。

他从一个当年的专案组成员那里得知,父亲在1969年冬天被强行从北京押送到河南开封时,已身患重病,很快就在病痛的折磨中,孤独而痛苦地去世,殡仪馆火化单上使用了化名“刘卫黄”。

得知父亲悲惨遭遇的刘源,忍不住痛哭失声,他去了河南几次,找到殡仪馆想要取回父亲的骨灰盒,但始终未能如愿。

直到1980年5月13日,在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澜涛的陪同下,刘源全家乘坐专机前往河南省迎接父亲刘少奇同志的骨灰。

当骨灰盒从开封被迎至郑州时,数万民众自发地涌上街头,为其送行。

当骨灰盒抵达郑州,在前往机场的路上,又有数万郑州市民、工人、农民、干部、学生以及解放军官兵聚集在人民会堂、金水大道至郑州机场的道路两侧,向灵车鞠躬致哀。

1982年,刘源大学毕业后,坚定地选择来到河南工作。他希望能在父亲离世的这片土地上,让父亲的在天之灵见证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

刘源从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公社担任一名普通干事做起,事无巨细,任劳任怨。

他领导农民们共同抗击灾害,推动生产,受到了老百姓的交口称赞,很快就晋升为公社副主任。

组织上看重刘源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一年后提拔他为副县长、县长。

在刘源主政农业大县新乡县的三年里,粮食产量连年增长,县内的庄稼地,一年四季都焕发出一片勃勃生机。

1985年,34岁的刘源由于业绩突出,被破格提拔为郑州市副市长,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厅级干部。

刘源刚上任就迅速解决实际问题,其中引入民用天然气这项重要举措,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让市民告别了煤烟弥漫的岁月,享受到了清洁宜居的美丽环境。

1988年,河南省政府进行了换届选举。

在副省长的提名人选中,许多代表异口同声地表示,“刘源同志这些年为河南做出的贡献,大家有目共睹。”

在众望所归中,37岁的刘源以高票当选为河南省副省长,再次打破纪录,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副省长。

面对河南人民的这份深情,刘源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更重了。他将这份感动转化为行动,主动要求负责农业工作。因为他与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了解农民的艰辛,知晓农业的挑战。

在担任副省长的四年里,刘源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对人民的深厚关怀,为整个地区的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河南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06

1992年的一天,刘源突然接到调至武警部队水电指挥部担任政委的调令。他毫不犹豫地坚决服从组织安排,迈出了新的征程。

当时水电部队的条件非常艰苦,被誉为“中国最苦的部队”。面对这个艰巨而艰苦的任务,刘源迎难而上,下定决心要把工作做好,不辜负党中央的信任。他的辛勤付出和坚韧不拔的信念,使他成为水电部队的杰出领导。

刘源一直坚信,只要是造福于人民的事业,再大的困难也值得去克服。他带领水电部队参与了三峡大坝建设、边疆保卫、高原和海岛作业等多项重点工程和抢险任务,多次获得军委的表扬。

2002年,刘源再次接受新的使命,转入解放军总后勤部,担任副政委。

2009年,刘源晋升为上将军衔。

2011年,刘源再度肩负总后勤部政委的职责,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继续殚精竭虑,贡献力量。

时至今日,刘源已经年逾古稀,但他并没有因年老而放缓前进的脚步反而更专心于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因为在他心中,作为革命家的继承者,责任与担当是永远无法割舍的情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刘源的经历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缩影,也是红二代不屈不挠的写照。他的故事必将激励着新时代的无数年轻人,矢志精忠报国,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0 阅读:54

马谡聊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