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需要我们“盯紧”的部位有哪些?主要有七处!

欣欣看健康 2025-03-18 18:00:59

前几天,一位患者偶然在自己大腿外侧摸到了一个“小包”,心中忐忑不安,怕这个与乳腺疾病有关,复发了吗?但实际上,这个包块就是个小小的脂肪瘤,很可能已存在很久了。

虽然癌细胞发生、发展没有绝对的规矩,但大多时候它们有最容易出现的部位,这也是我们需要“盯紧”的部位!

01.手术区域

无论是保乳术还是全乳切除,术中全力清除肿瘤组织,但遗憾的是,总有少数残留的癌细胞像“漏网之鱼”,潜伏在周围组织中,可能在术后数月、数年内“卷土重来”,导致局部复发。

保乳手术后,乳房的残留组织往往是复发的高发区域。而全乳切除术后,则需特别留意胸壁皮肤、皮下组织以及手术切口周边形成的疤痕区域。

复发初期常常悄无声息,难以被察觉,然而,一旦出现以下症状,就需格外注意。

若在手术部位或周围摸到质地较硬的硬块,按压时无痛或仅有轻微疼痛,不能掉以轻心。术后疤痕通常偏硬,要是硬块逐渐增大或者形态变得不规则,及时检查。

手术区域的局部皮肤发红,看似“发炎”,但使用抗生素后却没有效果,又或是皮肤毛孔变粗,呈现出橘子皮一样的凹凸不平,甚至皮肤出现溃烂,渗出液体或血性分泌物,这些都是危险信号。

另外,术后初期伤口疼痛正常,但要是几个月后突然出现持续性刺痛或胀痛,也需警惕。

02.区域淋巴结

区域淋巴结的常见复发部位中,腋窝淋巴结最常被癌细胞“盯上”。此外,锁骨上下淋巴结也时有“中招”。

而胸骨旁的内乳淋巴结,由于位置较深,患者自查难度很大,却同样是癌细胞转移的潜在目标。

当在腋窝、锁骨上下区域摸到黄豆大小甚至更大的硬块,没有痛感或者仅有轻微疼痛,需要引起重视。

术后初期,淋巴结可能因炎症反应暂时肿大,若持续不消退甚至还在逐渐增大,及时检查。

如果腋窝或锁骨区域产生持续性胀痛,这种疼痛甚至会牵连到手臂,在活动时愈发严重,或者手臂出现水肿,很可能是腋窝淋巴结压迫淋巴管,致使淋巴回流出现障碍。

另外,要是肿大淋巴结表面的皮肤发红、发热,或者出现类似“酒窝”的凹陷,这些都是危险信号。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淋巴结形态,若出现“皮质增厚”“门结构消失”等特征,便提示有恶性的可能。增强CT或MRI能清晰明确淋巴结大小、位置,以及是否侵犯周围血管、神经。

03 .骨

骨骼血运丰富,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壤”,癌细胞很可能通过血液循环,悄然在骨骼中“扎根”生长。尤其是脊柱、骨盆、肋骨、股骨这些部位,更是乳腺癌细胞转移的“重灾区”。

骨转移早期,可能毫无异样,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就会出现一些迹象。

骨痛,多为钝痛或酸痛,到了夜间会加剧,休息也无法缓解。比如,脊柱转移常引发腰背痛,肋骨转移导致肋骨痛,在咳嗽时痛感更明显,骨盆转移则会让大腿根部疼痛不已。

有时仅仅是轻微外力,像弯腰、咳嗽,就可能导致骨折。若是脊柱转移,可能压迫神经,引发腿麻、无力,就比较麻烦些了。

当血钙、碱性磷酸酶(ALP)升高时,也有骨破坏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检查。

骨扫描(ECT)能够发现早期骨转移灶,高危患者推荐术后每年做一次,出现骨痛时也应考虑检查。

CT或MRI则可以明确可疑部位骨骼破坏的细节,尤其是MRI,对脊髓压迫和微小转移灶更为敏感。X线检查可用于评估骨折风险,不过较难发现早期转移。

04.肺脏

肺脏在人体血液循环里,是“核心中转站”,特殊位置,乳腺癌细胞可能顺着血液“漂流”到肺部,在肺泡或支气管附近安营扎寨、生长繁殖。

同时,淋巴系统也可能充当“搬运工”,把癌细胞带到肺部周围的淋巴结。

术后,部分人群肺转移风险更高一些。比如原发肿瘤体积较大,或者肿瘤已经侵犯淋巴管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发现脉管有癌栓的患者,以及已经存在其他部位转移,像骨转移、肝转移的患者。

肺转移早期多无症状,随转移病灶增大,各种警报就会接连响起。

呼吸道症状首当其冲,持续干咳是常见表现,痰液很少,可能只有少量白痰,到了夜间咳嗽还会加重。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或背痛等问题。咳血或痰中带血丝则是相对晚期才会出现的症状。

当怀疑出现肺转移,肺CT是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发现有异常阴影时,需要进一步判断。

从影像学特征分析,良性结节边缘光滑,可能存在钙化;恶性结节边缘呈现毛刺状、分叶状,或者短时间内体积明显增大。

必要时,还得依靠病理检查。穿刺活检是在CT引导下,用细针穿刺肺结节获取组织,胸腔镜手术则是直接切除可疑病灶送去检验。

05.肝脏

肝转移早期,由于肝脏强大的代偿能力,即便癌细胞已转移并形成一定病灶,也可能不出现明显症状和体征,很容易被忽视。

随着病情发展,一些迹象会逐渐显现,比如乏力、食欲不振、肝区隐痛或胀痛、黄疸、体重下降、肝腹水等情况。

06. 脑部

癌细胞转移到脑部,由于转移灶的位置、大小和数量不同,症状表现也多种多样。

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持续性,还会逐渐加重,常常伴有恶心、呕吐。这是因为肿瘤占位导致颅内压升高,刺激脑膜与神经。

当转移灶压迫或损伤脑部运动区域,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若语言中枢受累,就会出现言语障碍,表现为说话含糊不清。视觉中枢受损时,视力模糊、视野缺损。

部分患者还会有癫痫发作,认知或行为改变,记忆力明显下降,性格也发生改变,和以往判若两人,很可能是额叶或颞叶受到侵犯的表现。

若小脑或脑干受累,平衡障碍就会出现,走路不稳,容易摔倒,增加受伤风险。

头颅CT排查脑部是否有占位性病变,不过它的分辨率有限,小病灶容易漏诊。头颅MRI是诊断脑转移的首选方法,发现较小转移灶,若增强MRI会更加清楚。

07.对侧乳房

手术后,不仅要关注手术一侧的恢复情况,对侧乳房同样不容忽视,因为其发生新发乳腺癌的风险比普通女性高出2-6倍。

高风险可能源于遗传因素,会让对侧乳房更易被癌细胞“盯上”,还有激素水平失衡、致癌环境等共同因素的原因。

1 阅读:360
欣欣看健康

欣欣看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