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若血液中的这两个指标明显升高,请排查骨的问题!

欣欣看健康 2025-02-21 17:34:10

肿瘤骨转移的发生率相当高,这种转移现象在乳腺疾病中尤为常见。转移部位大多集中在中轴骨区域,比如脊柱、骨盆、肋骨、胸骨等部位。同时,长骨的近端部分,例如上肢的肱骨近端和下肢的股骨近端,也易受到侵袭。

骨转移对生活质量或产生严重影响,不仅可能导致骨骼疼痛、骨折等损害,还可能引发心理上的恐惧和焦虑。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骨转移的相关症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01.碱性磷酸酶和血钙

一、碱性磷酸酶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碱性磷酸酶广泛存在于骨骼、肝脏以及肠道等多个部位。在骨骼系统中通过分解有机磷酸酯来释放磷酸盐,这是骨骼矿化所必需的,确保骨骼结构的正常维持和功能的有效发挥。

骨转移发生时,会触发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强骨吸收过程。与此同时,成骨细胞受到刺激而活跃度提升,努力修复受损的骨组织。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会导致碱性磷酸酶的合成与释放量显著上升。

因此,碱性磷酸酶水平的上升,常被看作是乳腺癌发生骨转移的一个重要预警标志。

二、血钙

血钙浓度维持在2.25至2.58 mmol/L这一相对稳定的生理范围内,平衡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以及降钙素等多种激素的协同作用。

当身体出现骨转移过程时,会不可避免地破坏大量的骨组织,这一破坏作用会促使骨骼中储存的钙离子大量释放进入血液循环,进而导致血钙水平出现异常上升的现象。

血钙水平异常增高,患者可能会感到恶心、频繁呕吐、疲倦感和体力下降,高血钙还可能扰乱心脏的正常节律,引发心律失常,对生命健康有严重威胁。

02.骨转移的机制与症状

一、转移途径

癌细胞具备侵袭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一旦进入血液循环,便能随血流抵达骨骼微血管,随后穿透血管壁,侵入骨组织。

在这个过程中,癌细胞表面的分子会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受体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增强癌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能力。同时,为了成功到达骨骼并定植,血液中的癌细胞还需设法避开机体的免疫监视和清除机制。

淋巴系统是癌细胞转移的一个重要途径,特别是癌细胞能够侵入淋巴管,并随着淋巴液回流首先到达局部淋巴结,随后通过淋巴循环系统进一步播散至更远的淋巴结乃至骨骼。

二、症状表现

骨转移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骨痛,这种疼痛往往是持续性的,并且会逐渐加剧。疼痛部位取决于骨转移的位置,例如,若转移发生在脊柱,则可能导致背部疼痛;若转移至骨盆,则可能引起髋部或腹股沟区域的疼痛。

骨痛的原因复杂,如肿瘤细胞侵袭骨组织,刺激骨膜上的神经末梢,引起骨结构的破坏和微小骨折,同时还伴随着骨内部压力的变化等。

骨转移会侵蚀正常的骨结构,使其变得脆弱不堪,易于引发病理性骨折。这种骨折可能在极轻微的外力影响下,甚至日常活动中如咳嗽、翻身或行走时悄然发生。

常见的骨折部位有脊柱、肋骨和股骨等,这些骨折不仅会带来剧烈的疼痛感,还可能引发瘫痪、限制活动能力等严重后果,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

当骨转移情况恶化时,骨组织会释放大量钙进入血液,导致高钙血症的发生。此时,患者可能会经历疲劳、全身无力、恶心呕吐、极度口渴、尿量增多乃至意识模糊等一系列症状。

此外,骨转移还可能抑制骨髓功能,导致贫血、白细胞数量减少以及血小板计数下降等症状;同时,少数患者可能会神经根受压,表现为肢体麻木、乏力等不适感。

03.排查

一、影像学检查

X线常被用作初步的筛查工具,用于发现骨质破坏、骨折等病变情况。不过,在检测早期骨转移时,X线的敏感性不高,可能会遗漏一些微小的病变。

CT在评估骨破坏的范围和程度,以及判断周围软组织是否受累时有优势。然而,在检测早期溶骨性病变方面,其敏感性相较于磁共振成像和骨扫描略显不足。

MRI对骨髓病变具有高度敏感性,能够早期发现骨转移灶,尤其在脊柱和骨盆等部位表现尤为显著。

对于疑似发生骨转移但X线和CT检查未能显示异常的患者,MRI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骨扫描是一种常用的检测骨转移手段,体内注入放射性核素,随后利用专门仪器来观察全身骨骼的放射性分布情况。

骨扫描在检测多发骨转移灶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其特异性较低,某些良性病变同样也可能表现出浓聚现象,比如外伤性病变。

二、其他辅助检查

对于某些在影像学检查中难以确切诊断的骨的方式来获取组织样本,进而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

某些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A15-3 等在乳腺癌骨转移时可能会升高,但这些标志物的升高并非特异性的,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04.治疗手段

放疗是治疗骨转移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向骨转移病灶放射,缓解骨痛,遏制骨破坏,控制肿瘤的进一步扩散。尤其对于单个或局限性的病灶,放疗可有较好的效果。

化疗药物通过血液循环遍布全身,以消灭转移性肿瘤细胞。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化疗方案,控制骨转移的病情进展。

随着医学的持续进步,针对乳腺癌细胞上的特定靶点,如为HER-2阳性患者研制的曲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扩散,同时对骨转移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骨改良类药物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从而减少骨骼的吸收,进而降低骨相关事件(如病理性骨折、骨痛加剧及高钙血症等)的发生风险。使用这类药物需保持持续性,并需定期监测血钙等关键指标,以确保用药安全。

0 阅读:83
欣欣看健康

欣欣看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