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黄坛镇走城松线进山,到榧坑村转道通往天台县原大同乡的榧大线公路,经过杨染村、张辽村,抵达宁海县最西端的村落:逐步村。
宁海版图上的“西极村”,地处上月山逐步尖南坡的台地上,房屋依山坡而建,层层叠叠,远望如同天空之境,宁绍台三市交界地带,避世而远离,被誉为宁波的小西藏。
从逐步村继续走榧大线公路进入台州市天台县境内,道路变窄,仅能一车通行,会车困难,好在路远地偏,人少而风光美。
进入天台县境内的第一个村庄,名叫银板坑,村民以余姓为主,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侥幸逃脱的余姓将士从南京一路逃难而来,躲进深山僻岙里隐居求生。
在艰难的隐居岁月里,他们为了不暴露身份,学会了对新昌人说新昌话,对天台人说天台话,对宁海人说宁海话,只有在家里才说他们的家乡话。
银板坑村人,会说四种方言,这就是乱世创造的人间奇迹。
继续走榧大线前行,抵达天台县内的第二个村庄:下庄村。
龙潭坑溪和大同溪两水相汇处,卵石河坝宽阔,溪水清澈,石拱桥独立成风景。
桥下的溪水碧蓝如玉,仿佛遗落深山的绿宝石,惹人爱恋。
当地网友说,夏日到此玩水更畅快,小时候,玩伴们从桥上跳水游玩,非常欢乐,那样的无忧岁月才是该有的童年时光。
从石梁镇培山村通往天台县城的公路,称为天培线,与榧大线在下庄村交会,从下庄村走天培线往天台县方向前行,盘山而上,再左转前往大同五村方向,途经山谷中的下深坑自然村,眼前一亮,停车观光。
深山峡谷中,地偏路远,曾经是宁绍台交界的“三不管”地带,解放战争期间成为了浙东游击纵队的后方医院所在地。
张姓和邱姓村民沿深坑溪而居,原有30几户人家,形成了两个小聚落,邱姓聚落原属天台县管辖,张姓聚落原属宁海县管辖。
1952年10月,宁海县脱离台州,划属宁波管辖后,形成了同一个村庄分属宁波和台州两市管辖的格局。
1958年,张姓聚落从宁海县划属天台县管辖,终于结束了一个村庄分属两市两县管辖的历史。
下深坑村最为奇特的事,溪沟里的鱼,密集成群,自由游弋。
颖之问:这些鱼不会顺水而下跑掉吗?夏季洪水季节也不会跑掉吗?
村民说,这些鱼只会逆流而上,不会顺水而下,即使洪水季节,鱼群也不会跑掉!
颖之又问:没人来偷鱼吗?
村民说:你看,这里装有监控!
从下深坑村继续沿溪而下,公路较窄,人烟稀少,车行无阻,公路的尽头就是麻朱潭村,崇山峻岭之间,村民姓张和俞,长期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
环村而过的深坑溪,在山谷中形成了连续三个深邃的龙潭,上潭急流冲刷,中潭深邃难测,下潭飞瀑喷雪,溪水碧蓝如玉,宛如珠链,将三个龙潭连缀在一起,隐秘而美丽。
麻朱潭,就是因为三潭连缀而名。
深坑溪流过麻朱潭村与清水溪两水相汇,溪水清澈见底,卵石河坝宽阔,崇山峻岭之间,秘境风光优美。
从逐步村前山谷的清水溪永迎桥,经清水溪营地,再至麻朱潭,是夏日溯溪戏水胜地。
待到盛夏炎炎,再来麻朱潭,逍遥山水之间,你来吗?
从麻朱潭村原路返回天培线,从天封村转道泳溪乡方向,途经金竹湖村和黄龙水库,值得停留观光。
黄龙水库大坝下游的浑水溪峡谷隶属宁波市宁海县岔路镇,黄龙水库的水,无法直接流入天台县境内,因此通过建设压力前池工程和长达6687.8米的输水隧洞,实现了向桐柏水库跨流域引水,为恢复天台山大瀑布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实现了发电和供水功能。
浑水溪被黄龙水库截流蓄水引流,使得浑水溪上游流入宁海境内的水大量减少,正所谓:好水不流外人田。
浑水溪,也是天台山脉第一高峰苍山与主峰华顶山的分割线,黄龙水库下游的浑水溪,峡谷沟壑,溪水清澈,潭瀑连环,尤以白龙潭风光最胜,白龙潭至枫路湾之间,怪石嶙峋,险象环生,也是夏日溯溪戏水胜地。
从黄龙水库边翻山经苍华村而至泳溪乡,走岩金线过王爱山返回,正好形成自驾旅行大环线。
榧大线、天培线、岩金线,宁波市和台州市交界地带的自驾旅游风景线,走过吗?